高职教学管理师资建设的重要性
2016-11-10王洪杰
王洪杰
摘要:初步探索、高速发展以及现代转型等,是我国高职师资建设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高职教育在初步探索期,主要的目的是对师资队伍的准入资格进行深入的研究;高职教育的高速发展期,则是高职师资队伍规模迅速发展壮大的阶段;在进入现代转型期之后,高职师资教育主要目标是提升办学质量,此时已经进入了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最顶端。
关键词:高职 师资建设 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81-02
为了满足办学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将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了战略性地位上。而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群体,其职业地位的高低取决于自身专业化程度的高低,而这也是影响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主要因素。只有深入地理解教师专业化内涵的意义,才能为职业教育的全面、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一、高职院校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是高职教师必须具备的,这也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普通的职业教师与素质教师有着极大的区别,其更加注重实践性、应用性以及技能性。作为高职院校极为重要的人力资源,为国家培养高技术人才是其首要责任,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教师水平的高低将对高技术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坚持育人为本是所有大学开展工作的基础。各种类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都必须由教师进行培养,通过实际的教学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将其培养人才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根本上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需要
通过聘请社会知名的专家学者,让其走进课堂为学生传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但使教师重新认识了职业教育的意义,同时其在思想上也会予以重视,从而为素质教师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教师则通过走进事业单位、企业、工厂的形式增加其实践的经验,不但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同时教师在熟练掌握企业生产的过程中,也进行了自身知识的更新。教师在企业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了解企业发展的动态, 并且提升了自身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实际工作过程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用于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方法的转变,将企业的先进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这样的转变,学生改变了以往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三)推进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需要
高职教师的群体,是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身,不但自身拥有一技之长,而且将知识和智能传授给学生是其最主要的任务。理论知识丰富以及实践经验较强是高职教师主要的特点。而为社会发展培养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目标。所以,研究生+职业资格是最理想的高职素质教师的状态。同时科学合理地搭建高职教师培训的平台,不断完善职业教师的资格认定制度,不但增加了教师来源的渠道,同时也促进了素质教师的科学合理发展。
(四)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创新举措与突出特色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最主要的特点。当前,很多高职教师的专业理论无法有效地对实践进行相应的指导,而从事实训教学的教师又缺少理论知识的支持,使其在实践培训过程中无法顺利地完成专业理论课的讲授。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采取的都是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相分离所造成的,而这也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素质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文化知识与实践经验,同时还要有学历证书与相关专业的技能证书。其通过将自身先进的教育理念与高职院校紧密地结合,使得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技能性更加突出,将其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切实地推动了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
二、高职院校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职称评定局限于形式和表面
素质教师的发展不能因为职称的评定而被忽视,以往针对教师的评定都是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评估,而对于素质教师内在的发展并不是很在意,这种方式对于素质教师队伍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必须对相关的政策准确把握,切实关注素质教师的职称评定,给予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充分关注,为教师队伍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利用职称评定进一步促进素质教师队伍的健康稳定发展。在我国对高职教师评定并没有相应的制度,在实际的职称评定过程中主要是参考普通高校的职称评定制度,往往因为过于重视科研数量,而忽视了职业院校自身的特点。及时地解决科研和教学的问题,是高职院校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因为这样的职称评定体系仅仅局限于形式化和表面化,对于客观性、规范性以及合理性并没有充分的重视,因此造成了实际的培训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高职院校教师参与职称评定的积极性。
(二)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根据实际的教学课程的需要,鼓励教师积极地参加相关的培训,对于教师希望学习的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在此基础上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津贴补助以及发展平台。内在因素和外来因素是造成教师参与培训积极性较低的主要原因,就内因而言,积极性和内在需求的不足是教师不愿参加培训的主要因素;而外来因素,则是教师在参加培训之前无法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培训后会取得怎样的效果,以及培训组织者在组织培训的过程中有没有掌握教师对培训的实际需求。
(三)对素质教师培训方案缺乏系统的规划
必须以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制定素质教师的培训方案和计划。同时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地考虑相关的客观因素、培训经费、培训时间以及培训的方式和方法等。高职院校素质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重视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现象,只是强调个人的发展,而没有重视整体的发展,从而造成了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如果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不重视教学任务的规划、专业课程的衔接的话,就会造成教师培训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在实际的素质教师培训过程中,必须坚持长效性和可持续性这一原则,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相关的培训计划。绝对不允许出现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而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忽视素质教师能力的培养。同时必须制定出相应的评定制度,严格地按照院校发展的规划,以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制定出最适合教师发展的培训规划。
三、高职院校师资培训质量提升的路径
(一)制定有针对性的素质教师评审制度
素质教师是目前高职教育培养时最为需求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素质教师扮演着教学组织者、指导者以及实践者等角色,而这些也要求教师不但要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而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在进行职称评定的过程中,不但要充分重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同时对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提高教师资格证书与专业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要求。就素质教师而言,其不但要有理论课教师的基础,同时也必须具备实践课教师的技能。首先,就理论课而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将传授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从而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运用专业知识的方法。而实践课,就要求教师将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以及工作经验作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可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二)引进高素质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的思维模式必须从根本上发生改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坚持从整体出发,彻底地解决素质教师队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学质量的提高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就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同时职业院校在制定素质教育教师的制度时,必须与院校的发展相结合,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制度和规划。同时作为院校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必须做好科研教学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通过从高等院校引进人才,或者聘请高素质的科研带头人等方式积极地开展。同时对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兼职教师的发展,也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三)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
高职院校技术教育是通过经济体制的转型慢慢成长的,而高职院校也是从中等职业院校逐步转化而来的。必须充分重视培训组织的实施,树立明确的培训目标以及培训模式,促进素质教师队伍的迅速发展。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教师的实际需求组织者必须充分地重视,不能只是为了应付差事而进行培训,而是要关注教师在参加相关的培训之后有了怎样的提高。同时,政府部门也必须在素质教师的培训上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必须对培训者的实际需求予以明确,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关的培训计划。在组织实施培训时应该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以及素质目标三个方面开展。能力目标,主要是要对培训的组织实施以及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知识目标,则主要是对于培训评估的内容和方法及时地掌握;素质目标,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职业意识以及实践教学的能力等。
四、结语
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在进行专业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必须从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创新和改革,同时对于国外的先进经验也应积极地借鉴。任何职业的专业化不仅要以现实的需求为基础,同时还要对观念与体制进行深入的改革。假如我们已经意识到观念和思想必须发生改变的话,那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怎样去进行实践了。只有不断地对高职院校教师培训进行改革和实践,才能使这一终身制教育体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困境中逐渐地走出来。
参考文献:
[1]韩宗秀.民办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林宇.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79-82.
[3]曹晔,盛子强.我国职业院校"型"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与培训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5,16:44-49.
[4]张瑶.辽宁省高职院校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