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型研究

2016-11-10李坤

现代交际 2016年18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李坤

[摘要]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发展到向就业导向模式转变的新阶段,可是由于传统的英语授课模式长期存在,高职英语教学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新情况。本项目旨在讨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英语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思路。并对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探索,进一步深化了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新理念。

[关键词]工学结合 教学改革 高职英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8-0198-02

一、国内外现状及趋势

(一)国外现状

德国的高职教育一直居于世界前列,实行的是“双元制”,即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的同时,在企业进行实习。德国联邦教育部发布的《2013年德国职业教育报告中》指出,“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一方面使企业能够结合实际、更有目的性地培养未来员工,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年轻人的录用率,使他们的就业更有保障,增强毕业生的信心,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英国早在1956年就提出了“三明治”教育,即理论-实践-理论,交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工学结合的“三明治”教育百年不衰,归功于它切合实际的理念: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为目的,这种教育模式,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二)国内现状

2006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新的教育改革对高职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我国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重视,我国人才与国际接轨,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第一语言变得越来越重要。可是,目前我国的高职英语教育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教学方法仍然以基础英语词汇和语法讲解为主,片面追求考试通过率,而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行的高职英语教学与实际职业应用严重脱节。难以实现工学结合理念下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的高职英语教育已远远落后于高职教育改革的步伐。

二、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落后

我国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于有关专业技术的需要,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教学一直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教师大多采用词汇、语法和翻译教学法等传统教授方法,没有按照工学结合所倡导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路去开展英语教学。没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高职英语教育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比较大,很多英语教师都在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无法有效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较低,学习质量低下。除此之外,很多高职院校自身对于英语教学就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生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在考试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单一的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英语教学质量是十分不合理的,而且英语教师并未把英语课堂教学与就业联系在一起,导致英语教学过于形式化,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需求。

(二)教材老化,教学内容陈旧,没有突出专业性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材大多没有体现出专业性,只是普通高校英语教材的浓缩版。内容陈旧,忽视对学生口语交流能力和与本专业相关的英语需求和技能训练,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觉得所学的英语知识不实用,对日后参加工作没有帮助。我国很多高职院校英语教材都过于陈旧,还有部分高职院校直接照搬西方国家高职院校英语教材,根本不符合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这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三)学生整体英语基础偏差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较复杂,有高中毕业生,中专、技校毕业生。有的学生在就读高职前从来没有系统地上过英语课。词汇量严重不足,老师上课学生既听不懂,又讲不出。有些甚至连基本的音标不认识。高职英语的教材内容对这些学生来说太难。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基本学习能力和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计划的正常进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得到迅猛发展。近几年,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职英语课堂教学难度。

(四)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低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但是,从高职院校现有英语教师结构来看,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英语教师,很多在职的英语教师都是留校工作的学生,从毕业就开始留在院校内当英语教师,但是这部分英语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也不了解社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无法从工学结合的角度开展英语教学,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只是盲目地展开英语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低下。在高职院校内,很多年纪较大的英语教师不愿意带着新入职的英语教师一起开展英语教学。但是,高职院校年纪较大的英语教师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能力比较低,教学观念陈旧。

三、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一)优化课程体系,把基础英语教育和职业英语教育相结合

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应以应用为目的,所以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不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而是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所以,高职高专院校要倡导和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教师在上课时既要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要有实例的说明,并且要融合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真正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有效地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英语实训室,使每一个学生可以自由地、有创造性地去学习。例如让学生根据将来求职需要,设计求职英语,包括个人简历、自我介绍、特长爱好等。将英语基础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和所涉及的行业英语相挂钩,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学以致用,体现了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和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不仅要把教材内的知识讲解给学生,还需要把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让学生敢说英语、用英语,不要让英语停留在笔和纸上。在开展英语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读教材,合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除了普通高中毕业生外,有很大一部分是中职、技校毕业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异很大。一般来说,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因为他们经过了三年的高中系统英语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基础语法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中职、技校上来的学生普遍英语水平较差,鉴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较大的现状,普通的教学模式常常出现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吃不了”等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在学生刚入学之际,通过入学英语考试,按成绩来分班级,并选用难易程度不同的教材,针对不对程度的学生,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要注意的是,虽然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材不同,但是教学内容要基本一致,各个层级的差别仅仅在于所传授的知识的广度、深度以及所用的授课时数。在分层教学中,针对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用英语回答或者阐述,即便是学生说出的语法有错误,教师也不要当着所有学生的面批评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需要多鼓励学生,减少批评性的语言,并在课后与该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分析英语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分层教学只是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形式之一,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游戏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进行角色扮演,而且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游戏的过程中一定要全部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情境。

在高职院校学生入学的第三年,高职院校可以联合社会企业,送学生到社会企业内部参加实习,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在实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也可以积累工作经验,为日后就业奠定基础。

(三)加强教师培训

既然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高职院校就必须认识到加强英语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定期派遣英语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化培训,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该不断从外部聘请专业的英语教师,壮大英语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总结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发展到向就业导向模式转变的新阶段,可是由于传统的英语授课模式长期存在,高职英语教学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新情况。一方面,高职院校提倡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但大部分改革只是流于表面,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并没有改变,英语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授方式。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学习英语知识。英语教师授课普遍采取说教式、翻译法来教授英语课,忽视了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难以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英语教材内容陈旧,教材老化,无特色,没有突出专业特色,实用性不强,不符合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理念。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进一步研究了工学结合下的英语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指出了今后高职英语教学要突出实用性、专业性和职业性,以满足社会、企业对学生未来岗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吴文亮.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之探索[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0.

[2]孙璐.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3]崔春萍.高职英语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2.

责任编辑:杨柳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