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作为流行语的词性变化与词义扩展

2016-11-10王斯靓

现代交际 2016年9期
关键词:网络语言流行语词义

王斯靓

摘要:“雷”本义指一种发生在云层之间的自然现象。2008年,有网友将浙江省北部地区方言“落倒”(音“雷到”)改为“雷到”应用于网络中,表示因得知了某事而受到惊吓,从此“雷”作为一种网络语言应用至今,并不断发展出新的使用方法与衍生词汇。

关键词:雷 网络语言 流行语 词义 社会语言

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03-02

“雷”是我国自古以来使用较多的汉语词汇之一。《说文》中对“雷”的释义为:“本作靁。阴阳薄动,靁雨生物者也。”表示由于下雨之时带有异性电荷的云相接时所导致的闪电现象发生时发出的巨大的声音,是自然现象的一种,即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大的声响。《春秋·玄命苞》中记载:“阴阳合为雷。”在古代汉语中,“雷”的基本词性为名词,通过“雷”的物理特性,衍生出另一种名词词义,即十分巨大的声响,如杜牧《阿房宫赋》中的“雷霆乍起”。此外,通过名词动用的使用方法,“雷”也衍生出了专门作为动词的语义,即打雷,如《吕氏春秋·贵生》中“故雷则掩耳”。

“雷”作为网络流行语形成的与本意关联不大的新的词义是在2008年。作为最早的一批网络流行语,直至今日依旧被人们广泛使用,也因为这种使用时间上的持续性与使用范围上的广泛性,《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收录了作为网络用语的词“雷”的词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雷”的网络义表述为:“作动词,意为‘使震惊。”如今“雷”作为网络用语,出于网络用户更加广泛的使用需要,也有了词性和词义上新的扩展演变。

一、作为网络流行语的最初含义

“雷”作为流行语的含义最初来自于江浙一带、特别是浙江东北部地区的方言“落倒”。该方言在温州话中意思是“摔倒”“翻倒”“摔倒”之意,在本地方言的运用中,又逐步扩展有某人因对某事的反对而直接坐在地上或打滚不起来以示抗议之意。在网络语言的应用中,“雷”发展了起源的方言原有的含义。至今为止我们广为使用的“雷”的含义是某种事物使人产生惊讶、难以置信或无法接受的感情,多作为动词来使用,来表示一种具有动作主动方与被动方的动作行为。这一含义可以视为由来源方言的含义中的“对某事的反对”“以示抗议”弱化含义发展而来,虽然已经同方言含义有了很大的区别,但还是有所联系的。

作为形容词使用的“雷”的流行语义应当是“雷”系列的流行语中的最本初的用法。《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所收录的“作动词,意为‘使震惊”便为此含义。典型的使用例子如:

这件事情雷到我了。

你可真是雷死人不偿命。

二、“雷”的形容词性词义

“雷”作为流行用语的本义是动词“使震惊”。在“雷”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扩大了使用的范围后,“雷”逐渐由动词转为形容词,更多地在形容词的位置被使用,通常表示形容一件事情很不容易被人所理解、接受,或形容一件事情比较惊世骇俗、令人震惊等。“雷”从更多地作为动词使用到更多地作为形容词使用的转变,某种程度上反映并表现了人们面对新时期的社会中层出不穷的出格事件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评判的过程。

“雷”作为形容词使用的典型例子如:这个演员唱歌的嗓音真雷。

为什么粉丝对于雷剧接受度这么高?

三、由“雷”产生的衍生词语“霹雳”

“雷”作为汉语词语的原初本义是指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大声响,由此产生的“响雷”“震雷”等词汇,在正式或文言的场合中常常用“霹雳”来代替。汉朝枚乘的《七发》中便有“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之句,民国时期曹禺代表作《雷雨》中也有“雷声大作,一声霹雳”的表述。可见从本初义来看,“霹雳”与“雷”的含义密不可分,是“雷”的衍生词。

明清时期开始,“霹雳”逐渐有了表示突然发生、不可预料的神速等含义。明代张景《飞丸记·代女捐生》中写:“痛心如割,焦愤如焚,霹雳从空起。”同时代高启《忆昨行寄吴中故人》也有“狐裘蒙茸欺北风,霹雳应手鸣雕弓”之句。

民国时期,“霹雳”由以上含义衍生有形容人受到了极大震撼的含义。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便有如此的使用:“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而作为由“雷”衍生的流行语,“霹雳”的含义与以上的自身词义发展以及原义同“雷”便有所联系密不可分。“霹雳”在网络中大受关注,最初是一位网友发表了琼瑶著名作品《烟雨濛濛》改编的经典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中角色方瑜的一张截图。在这张截图所展示的情节中,方瑜得知自己的好友被抛弃,出于惊讶与难以置信而说:“怎么会有这么霹雳的消息嘛!”因为这张截图发布的时间晚于“雷”广为流行的时间,同时“霹雳”与“雷”原本便有联系,而剧中的情节发展与人物情绪恰好符合“雷”的使用,故而广大网友认为这是一个更为文艺、更为书面的可以替代“雷”的词语。同时,作为衍生词汇,“霹雳”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流行语义。

同“雷”相比,“霹雳”也可以用于作褒义词,形容一件事物或一个人在某方面十分优异或突出。

“霹雳”典型的使用如:

琼瑶奶奶的剧本好霹雳呀!

你的操作实在是太霹雳了!

四、“雷”及其衍生词被广泛使用的社会原因

首先从消息的增多来看。当信息的传播途径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渐增加时,人们所能接受的各类消息,不论是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以成倍的比例增长。可接受的信息增多,随之而来的是混杂于这些信息之中的不可计数的以鬼畜、惊悚、浮夸、猎奇为风格与噱头的不符合常规的消息的出现。正如美国纽约《太阳报》著名人士博加特为新闻所下的定义一样:“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新闻传播媒体的商业化竞争以及社会大众日益增强的信息需要,导致我们接触到更多“雷”的事物成为必然。

其次,从网络监管的发展看。2008年后,我国的网络使用有了新的发展,而政府对于网络的规定直至2012年左右才初成体系,这期间网友面对纷至沓来的新的各类消息种类最多,讨论也最自由。2008年左右,政府对于网络的监管还十分疏忽,没有今日这样的系统,所以网民对于新闻事件的讨论十分活跃积极,讨论的政治趋向性消息还很多。2010年后,官方开始将一些较为流行的用语纳入正统语言体系中的行为,从而进行另一种形式的对流行语的管理与导向,典型事件为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所发表

的《江苏省给力“文化强省”》,这也是官方媒体首次在传统媒介中公开使用网络流行语。以此为开端,2010年后网络流行语中所能体现的政治元素越来越少,更多地是口头禅式的情绪话语。对此,2015年3月23日,人民网也发表了文章《2014年网络流行语分析:与时政的关系减弱》进行总结评论,点明网络流行语的政治趋势在逐渐下滑。如果说2014年尚有“我和你什么仇什么怨”一类的争议性时事流行语,那么2015年的十大流行语中,则已经完全没有了带有政治新闻色彩的流行语的身影。

综上所述,“雷”作为网络流行语的含义的流行与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使然。同时,随着网络监管的日益完善与网民思想的去政治化,短期内较难出现新的可以形容时事政治的流行语,因此“雷”和“霹雳”等系列老流行语,也将继续被广泛使用,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董学文.丰富与自在中的贫瘠[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1.

[2]邱雪玫,张莹.从流行语定义的嬗变看流行语对现代汉语词汇、语法系统的渗透[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02.

[3]杨文全.流行语的界说与初步描写[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网络语言流行语词义
西行学院成语班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这些年我们听过的流行语
排行榜
那些“刷屏”的2016流行语,你会用古文说吗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