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境感知的数字图书馆个人学习空间构建探析

2016-11-10任团荣

现代交际 2016年18期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任团荣

[摘要]当前数字图书馆服务已经广泛普及,用户体验获得了极大改善,但用户角色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趋势以及信息产业的激烈竞争对数字图书馆员个人学习空间构建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图书馆员情境感知基础普遍薄弱也制约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对此,应建设一支兼具情境感知和图书馆服务知识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借助多样化数字图书馆平台满足用户对学习空间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将情境感知应用到数字图书馆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当中,对提高数字图书馆人性化服务水平,增强个人学习空间个性化特征,实现人力资本的高效运作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情境感知 数字图书馆 个人学习空间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8-0130-02

数字图书馆的普及应用给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应用体验,其便捷化、多样性、时效性的服务优势为构建个性化的个人学习空间提供了可行性。情境感知通过对时间、位置、设备等外界信息和用户学习习惯、学习进度、专业领域、知识需求等个人信息的收集、分析,可以高效调和人与环境的交互关系,从而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学习需求。

一、情境感知对构建数字图书馆个人学习空间的意义

(一)提高数字图书馆服务人性化

随着用户(读者)对图书馆人性化建设心理诉求的不断加强,基于情境感知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优势逐渐凸现出来。一方面,强调用户的人机关系体验,在面对不同用户时能够结合特定的位置、时间、人物等环境信息为用户提供最适配的学习资源和个人学习空间。另一方面,促使数字图书馆建设更具实效性。脱离了用户(读者)需求和人本精神的图书馆工作只能意味着人力、物力资本的浪费,只有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实现工作方法变革,才能使得数字图书馆建设更具实效性。

(二)增强个人学习空间的个性化

基于情境感知的数字图书馆在不断收集、整合、存储情境信息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不同的个性化用户档案。一方面,每个用户的阅读喜好、学习目标、对学习空间的需求及适应性是存在客观差异的;另一方面,每个用户对外界干扰因素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不同的,相同的情境感知信息在面对不同的用户读者时,所构建的学习空间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因此,数字化图书馆环境下的用户学习空间都是私人订制的,这有助于用户个性化特长与爱好的拓展性发展。

(三)实现人力资本运作的高效化

数字图书馆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要求图书馆员既了解不同专业、不同学历、不同阅读习惯的用户(读者)对个人学习空间的要求,也要熟练掌握现代化图书馆服务意识和技术手段的应用要点。情境感知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一方面大大精简了原有的机构设置与人力资源配置,缩减了人力资源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由于情境信息的收集、生成、存储、应用等都通过传感器、数据库、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来实现,且情境信息的准确度、实效性、有效性较之前有了显著提升,因此,使得图书馆员的工作量得以降低。另一方面,在优胜劣汰的人力资源遴选机制下,岗位的精简意味着必定会淘汰一批综合工作能力相对较弱的图书馆员,这无疑会倒逼图书馆从业人员自主提升个人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自律,促使管理团队素质更精、更专业,资本运作效率也就更高效。

二、当前数字图书馆个人学习空间构建面临的挑战

(一)图书馆从业人员缺乏情境感知专业基础

目前图书馆员专业素质欠缺,技术应用水平不高是制约数字图书馆个人学习空间构建的重要瓶颈。一方面,虽然情境感知的概念早在1994年就诞生了,但其在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与图书馆管理服务的结合案例却十分匮乏;而关于学习空间的研究更是直到2003年才相继开展。实践经验的缺乏使得一大批专业人才虽然具备情境感知理论知识,但操作性和执行力不强,因而很难在短期内完全达到职位需求。从我国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来看,情境感知与数字图书馆管理相融合的专业尚未形成,这大大增加了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难度。据笔者所知,在高校图书馆界,还有大批二级学院的文献资源尚未共享。另一方面,从传统的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再到情境感知及个人学习空间构建,职能岗位对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数字图书馆建设技术的快速更新对工作经验丰富的老馆员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受到现代管理意识滞后、情境感知基础薄弱等原因的影响,人力资源队伍的开发利用价值不高,而兼具图书馆管理与情境感知专业基础多重知识的社会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这将数字图书馆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陷入窘迫境地。

(二)用户角色多样化和需求多样化

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下的读者用户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利用者,同时还是信息的生产者、交互者,用户在享受数字图书馆个人学习空间服务的同时,可以通过内部的交互平台共享个人的知识资源,或发表对读物的个人见解,这种个性化的信息资源能够即时传送给别的用户。网络信息技术和移动电子设备技术支撑的数字图书馆具有很强的便捷性、时效性、交互性,在开放的交互环境下每个用户在阅览书籍、共享学习经验的同时也会对参与互动的其他用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个人学习空间受到的干预因素显著增多。在这一背景下,用户对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心理诉求也逐渐趋于多样化,要求学习生活的快节奏、大压力下,用户更加期望个人学习空间能够具备人性化、个性化、高效化特征。如何精准掌握用户的学习习惯等个人信息并对其推送契合度较高的学习资源是数字图书馆个人学习空间构建的重点。

(三)信息产业竞争形势趋于白热化

毋庸置疑进入信息时代后的图书馆正在逐渐丢失传统的资源优势、信息优势,随着多种信息媒介的相继涌出,用户(读者)在检索信息资源时对传统图书馆的依赖性正在逐渐降低,他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免费的图书资源。信息产业趋于白热化的竞争形势也在拷问着以信息服务模式为主的图书馆建设是否能继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的模式转变是数字图书馆转型的大势所趋。在多方信息服务载体资源同质性的前提下,通过构建个性化、人性化的个人学习空间能够帮助图书馆夺回丢失的用户(读者)市场。这是因为图书馆在知识领域的权威性地位是无可撼动的,而实现传统优势与现代技术的融合离不开情境感知的运用。因此,基于情境感知的数字图书馆个人学习空间构建是有其必然性根源的。

三、基于情境感知的数字图书馆个人学习空间构建策略

(一)推进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建设

所谓情境感知,即通过某种技术手段获得用户相关信息,从而进一步了解用户的行为动机,可为用户设计一个更加重要的方向即为“主动服务设计”,以提供推送式服务。情境感知能否有效应用到数字图书馆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中关键在于市图书馆从业人员对情境感知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水平如何,因此,通过“内培外引”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服务管理团队是极为必要的。首先,加大对现有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培训。从社会邀请具备相关情境感知和数字图书馆建设实践经验的专家开展学术讲座,结合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图书馆员传达最新的情境感知应用技术和数字图书馆管理技术,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议与学习体验共享会议,迅速提升管理团队的整体专业服务水平。其次,结合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将图书馆员对情境感知的应用水平纳入其绩效考评范围,设置严格的绩效奖惩机制,借助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方面提高图书馆员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效率。再次,健全针对情境感知软件维护的技术岗位和技术人员。保障情境信息的收集、生成、存储、应用等环境有稳固的技术支撑,不断改进或升级情境感知系统使之顺应不断多样化的读者用户需求。总之,数字图书馆各岗位、各馆员之间既要明确职责范围,各司其职,也要注重彼此之间的协同合作、无缝对接,借助软硬件等基础设施,确保每一个环节的顺利运行。

(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信息时代下,依托数字图书馆构建个性化的个人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是广大用户的切实需求。首先,基于情境感知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反馈机制,提高情境传感器的敏感性,通过用户在使用数字图书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阅读喜好、阅读时间、所需知识领域、设备条件等信息,生成用户在不同外界情境下的学习习惯。其次,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庞大的信息资源库中选取、整合符合用户需求的知识内容并通过数字图书馆推送给用户。提高个人学习空间构建的精准度,满足用户对知识的个性化需求。另外,用户对学习空间、资源的应用体验及动态需求都会通过数字图书馆信息反馈机制存储到图书馆用户档案中,这对图书馆员个人学习空间的完善与升级是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

(三)构建多个数字平台的个人学习空间

在信息服务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形势下,数字图书馆一方面要坚守传统的知识内容优势,转变服务思路,将个性化的个人学习空间作为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筹码;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网络,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现代化技术、设备,基于多个平台构建个人学习空间。由于不同学习平台的操作系统和传输协议有所区别,基于此构建的学习空间功能侧重点也不一样。以智能手机为平台的个人学习空间注重便捷性、可移动性,在推送学习资源时应以简洁、浓缩为主,以PC(个人电脑)为平台的学习空间则应主推系统性强的知识结构。此外,学习载体的屏幕大小、网络支持、媒体类型等都会对学习空间的构建形成影响。

四、结束语

图书馆用户角色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趋势对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和个人学习空间的针对性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加强对现有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培训,使其具备情境感知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图书馆服务管理经验,构建基于多个平台的个人学习空间,才能提高数字图书馆整体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慧勤,张天云,王丽.泛在学习环境下基于情境感知的个人学习空间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7).

[2]赵杨.数字图书馆移动服务交互质量控制机制研究——基于用户体验的视角[J].情报杂志,2014(04).

[3]周玲元,段隆振.数字图书馆联盟中基于情境感知的个性化推荐服务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07).

责任编辑:杨柳

猜你喜欢

数字图书馆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互联网思维下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建设研究
谈图书馆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
论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充电者的知识殿堂——数字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模式刍议
浅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管理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刍议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及其防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