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后,如何摆脱孤独
2016-11-10马志国
马老师:
您好!
每当秋风起、菊花黄,我就特别思念我去世的老伴。我们老两口虽然也有过磕磕绊绊,到底是互相照顾走过来了。3年前,他突然离世,让我像断了线的风筝。
这3年来,我每天都要去一遍以前经常和他去晨练的公园,每天都把我们年轻时的照片看一次。我变得很恋旧,旧风扇、旧书、旧木柜就算坏了也不肯丢掉,即使子女帮我换了新的家具,我也要他们把新家具退了,继续用那些破破旧旧的老家具。孩子们都很孝顺,都要接我去他们家住,可都被我以“生活习惯不同”为由拒绝。
我总觉得不管去哪都不是我自己的家,没有老伴的房子不能叫做家,我哪也不愿意去。亲戚朋友也轮番安慰我,可是谁都不是我,谁都不能理解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没了的那种痛……
您的读者 尹慧霞
尹慧霞:
您好!
很理解您的心情,您的感受正是老年人丧偶的心理体验。您说的不错,这确实是不少老年人都会面对的问题,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丧偶综合征”会致命
您现在的症状属于心理学中的“丧偶综合征”。所谓丧偶综合征是指人突然失去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终生伴侣所产生的适应性障碍。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本该相携共度幸福的晚年,却痛失相依为命的伴侣,这对老年人无疑是最沉重的打击。加上老年人在生理衰退的同时,心理功能也随之老化,心理防御和心理适应能力也相应减退,一旦遭遇老伴亡故这样强烈的生活事件,便不易重新建立心理的平衡,持续下去就会引发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各种精神疾患,加重原有的躯体疾病。
要警惕丧偶老人失去生活信心的现象出现,比如有的老人原有多种慢性疾病,以前总害怕治不好,但丧偶之后却企盼病情急剧恶化,好早日到另一个世界与老伴重新团聚。有的丧偶老人会产生轻生、甚至想安乐死的念头,因为在没有找回正常的生存信念之前,丧偶老人处在一种精神恍惚、意志游离状态,回想起与老伴生前的生活往事以及言行举止,始终走不出思念的情感漩涡。
老人因失去配偶致心理失衡之后,从萌发轻生到导致死亡这一过程的人数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的2~5倍;在配偶离世之初,男性因过度伤心而死亡的风险比女性更高。
“丧偶综合征”是老年人的一个心理危机期,在这段日子里,至亲好友的劝慰,子女们的体贴,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照顾、关心,都是非常必要的。
走出悲伤的5个阶段
丧偶老年人心理活动的变化,通常要经历心灵震惊、情绪波动、自我谴责、孤独绝望、恢复平衡5个阶段,对心身的伤害主要发生在前4个阶段。因为在这4个阶段,丧偶老人的心态基本上是消极的。这些消极的心理是难免的,但每一个阶段所持续的时间,却是可以通过心理调节来缩短的。
我们先说这些,是希望引起您的足够重视,尽快的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尽快走过前4个阶段,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安度晚年。
那么,丧偶老人怎样走出心理阴影恢复心理平衡呢?
一是尽情倾诉宣泄。丧偶老人确实内心悲伤难消,也不要强加抑制。怎么办?首先要做的就是痛痛快快地哭出来,把内心的哀伤、痛苦、焦虑和种种想法,尽情地向子女或亲友说出来,来寻找情感上的支持和慰藉。这样的倾诉和宣泄,可以起到心理消毒的作用。一旦将心中的痛楚倾诉出来,可使忧伤的心绪平息许多,并从亲朋好友的安抚中感受到温馨与关怀。
二是避免过分自责。由于过分的自我责备,使丧偶的老人整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给自己增加了沉重的压力,使自己身心衰弱,难以恢复平衡。
三是积极转移注意力。如果丧偶老人总是把自己的心思放到老伴的遗物上去,势必增加自己的痛苦。所以,为了避免自己折磨自己,应该尽快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人或事上去。可以是客观转移,也可以是主观转移。
四是重新认识死亡。随着时间的推移,哀伤逐渐淡去,我们还可以从老伴的离去重新认识死亡。生老病死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死亡是每个人这一期生命的结束。这一期生命的结束,必将孕育新的生命。。
五是重新学习独立。有句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临各自飞”。过去,我和很多人一样,把这句话误听成“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我就想,连夫妻这样再亲密不过的人,大难来临都是“各自飞”,这个人世岂不是太悲哀了?后来才知道,这句话说的不是“大难”,是“大限”。这就是实话实说了,大限来临的时候,有几对夫妻不是各走各的?说到底,这句话把夫妻比作“同林鸟”,是要告诉人们,夫妻不管怎样亲密,也是各自独立的人,也要学会独立。老伴走了,正好让自己练就一番独立的功夫。
不要拒绝子女的帮助
心绪逐渐平复了,认识逐渐清楚了,内心逐渐独立了,接下来,就要积极地走向新的生活,尽快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模式。还有工作在身的,全身投人工作中,成就感有助于充实心灵。已经退休的老人,也应积极参加社会或群体活动。比如,可以加入到锻炼的队伍中,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如果有时间和精力的话,还可以适当参与社区或老年团队的活动。双休日可以与儿女及孙辈相聚,或者拜访亲朋好友。当然,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会享受一个人的独处时光。比如,养花、养鸟、钓鱼,练习书画等。这样,我们在新生活中照顾好了自己,先走的老伴也会心安。
子女要鼓励居丧老人把悲哀宣泄出来。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宣泄对于维护身心健康有益。有些老人在痛失伴侣后,在外人面前不会失声哭泣,这样做会感到更加压抑,精神生活状态也会越来越消沉。
居丧老人也许会拒绝子女的好意,但子女对此拒绝应表现出尊重和接纳的态度来回应,不要放弃对老人的安慰,坚持关心和多安排时间陪在老人身边。如提醒老人的饮食起居,保证充分的休息等。
您是有文化修养的老人,也许听说过“鼓盆而歌”。庄子的妻子去世,朋友却见庄子边敲盆边唱歌,就责备说:你不哭也就罢了,还鼓盆而歌,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庄子说:妻子刚去世时,我何尝不难过得流泪!只是细细想来,人死是复归,人的生死如同四季运行一样。现在她已静静地安息于大自然中,我再哭哭啼啼,岂不是不通情理吗?我想,庄子的故事作为结束,会让您更多些达观和释然。祝福您!
心理咨询师 马志国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