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以非标资产交易为基础,创新构建“交易型金融生态” (上)
2016-11-10贾景鹏西藏产权交易中心拉萨850099
◎ 贾景鹏(西藏产权交易中心,拉萨850099)
探索以非标资产交易为基础,创新构建“交易型金融生态” (上)
◎ 贾景鹏(西藏产权交易中心,拉萨850099)
非标资产与权益(以下简称“非标资产”)要素具有天然的金融属性,其高效交易需要众多金融工具,并做了众多有益探索。资产交易的网络化趋势不断加快,如何依托交易平台,使非标资产的金融属性在更大程度和更大范围发挥,延伸出新的金融模式,成为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1 非标资产交易“金融化”的基础分析
1.1 非标资产交易的“金融化”特点从标的形态属性来看,非标资产与权益可分为股权、债权、房产、土地、在建工程、矿权、林权、设施设备、知识产权、特性经营权、艺术品等;从监管属性来看,可分为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资产、司法拍卖资产、不良资产、公众公司资产、金融资产、民营资产等。非标资产的特点,使其具有天然的“金融化”属性。
一是交易金额大。非标资产具有典型的投资属性,金额多属百万级以上,无论“消费性”投资品还是“资本性”投资品,对于投资者来讲,多数非自有资金一次性完成支付,需要在短期筹集大额资金,资金筹措的过程则是各类金融产品可以发挥功能的时机,解决资金的“跨主体”配置。
二是交易周期长。非标资产标准化程度很弱,从转让方的处置决策到公开转让、受让方投资决策、交易磋商、资金结算、产权交割等各环节,都需要经历较长过程。资产处置(卖方)和投资决策(买方)在交易中,对卖方而言,处置交易标的可获得现金回流,用于其他资金所需,但因交易周期无法立即变现;对买方而言,购买标的通常难以全部自有,需要立刻匹配短期资金,放大杠杆。围绕投资标的流转过程的时间周期,将产生时间价值,各金融产品的有效植入将解决资金的“跨时间”配置。
三是金融担保属性。非标资产多属不动产或高价值的动产,标的大多具有稀缺性,短期价值较为固定且中长期一般处于上升趋势,具有很强的担保属性,大部分标的属于我国《担保法》所认可的可作为担保物的财产。因此,非标标的通常可作为各金融产品的增信基础,传统金融实践已将各类非标资产作为金融产品的基础资产。
与消费品和股票、债券等标准资本品相比,非标资产属于天然的金融标的,更具多样化的金融属性。在传统金融领域,非标资产更多扮演的是基础资产增信的角色,资金在跨主体配置过程中时常与基础资产相脱离,影响资金融通效率。而非标资产的天然特性,使其在交易过程中达到资金配置、时间配置与基础资产增信融合一起,环环相扣,相互协同,使金融的最本质功能基于交易而形成有效协同,给予传统金融产品和金融创新极大的想象空间。然而,非标资产金融化的极致发挥,需要依赖非标交易的高效化。
1.2 非标资产交易载体
非标资产交易具有很强的专业属性,与标准化程度高的消费品和标准资本品相对比,其信息不对称更为明显,需要专业的机构来缓解信息不对称。另外,结合全球非标资产交易的历史演进和社会实践来看,非标资产的高效交易目前主要依托各类交易服务机构作为载体促成交易行为的完成,从我国的实践经验看,主要有以下几类交易载体:
一是政策类资源的交易服务机构。如国有产权交易、金融资产交易、环境权益交易、文化产权交易等产权类交易机构,以及土地、矿业权、特殊经营权等公共资源类交易机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资料公有制,市场流通的大部分非标资产追溯源头将主要源于国家和集体所有,以上两类机构是国有资产市场化流通的产物,也是当前中国庞大国有资产市场化流通的主要和主流渠道。
二是拍卖类服务机构。拍卖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已成为全球各国资源配置和资源价格发现的主要方式。在我国,拍卖机构受《拍卖法》的保护,拍卖通过公开竞价的价格产生机制涉足众多资产与权益领域,如上述的政策类国有资源、企业资产处置、藏品、艺术品等各领域。拍卖机构交易资源的汇集将构成庞大的综合性资产与权益交易平台,然而目前,拍卖机构进入门槛较低,机构众多,恶性竞争激烈,且规模大多较小,信息化和互联网化水平较低,“信息孤岛”效应明显,仍处于“一盘散沙”的局面,在政策性资源进公共资源中心或产权交易机构采用网络竞价,以及淘宝拍卖等互联网平台的免费策略冲击下,拍卖机构的业务拓展和创收能力日益艰难。
三是专业领域的中介服务机构。如房地产中介、楼盘代理机构、二手车中介、废旧物资中介、艺术品中介等机构,以及相同作业模式下的众多独立经纪人,为交易双方提供交易撮合服务,是目前我国庞大存量资产的主要交易服务机构,尤其在房地产交易领域。
四是具有中介特征的资产管理类机构。如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公司、艺术品画廊、收藏机构等,此类机构与中介相比,除了具有交易服务功能外,还以自有资金收购具有价值的资产,待高价而沽,具有做市商的服务功能。
基于非标资产交易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交易服务机构在交易促成中扮演重要作用,非标资产的流动效率得到大大提升。同时,交易机构也是交易风险把控的关键,风险的有效锁定是金融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但是目前,各机构“各自为战”,规模较小,同时各机构又掌握了市场中众多项目资源和客户资源,形成众多“孤岛”,缺乏协同性,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影响金融化的发挥,这也是交易机构目前金融化较弱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基于各交易机构、快速构建规模化的交易平台,对非标资产的金融化意义重大。
1.3 非标资产交易平台
1.3.1 现有平台及金融化特点。非标资产交易平台指能够为卖方(一方)、买方(二方)以及交易机构(三方)提供集成化的服务平台,具有第四方服务特征,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类,基于对交易闭环的构建能力不同,金融化程度不一。
一是具有平台特征的交易机构。如产权交易机构、公共资源交易机构,此类机构通过“会员代理制”或“半会员代理制”的方式,使其具有“第四方”的平台特征,如北京产权交易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以及产权交易所模式下的司法拍卖业务。同时,传统产权交易机构在互联网方面也在不断探索转型,如“金马甲”、长江流域报价网、E交易系统。此类平台虽具有一定规模,采用传统方式构建了有效的交易闭环,但业务模式互联网化程度较低,数据信息化和数字化程度弱,信息流转效率较低,金融转化效率较低,影响金融化业务开展。
二是媒体类交易平台。如58同城、赶集网、安居客等,以分类信息或媒体门户起家,在房地产、机动车等资产领域汇聚大量信息,也成为当前房产、二手车等资产交易领域的主要服务平台。其特征主要以提供信息发布和信息查找为主,不提供线上交易服务功能,未形成交易闭环,金融转化率极低。
三是传统大型电商交易平台。如淘宝拍卖、京东拍卖等传统电商巨头依托客户和流量优势,构建的资产交易子平台。以交易为核心,能够满足在线发布、在线报名、在线结算等交易功能,但其“店商”模式使其难以站在交易产业链角度,将卖方、买方以及中介服务方等交易核心参与方有效连接起来,同时对线下服务环节的关键节点仍由各服务机构自行完成,平台对接不足,此模式下的交易闭环雏形出现,但闭环不够完整,难以达到通过闭环建设锁定风险的目的,弱化了非标交易为基础的金融化能力。
四是垂直类资产电商交易平台。如爱屋吉屋、链家网、瓜子二手车、优信拍等,主要在房产、二手车领域。网络平台“机构化”,平台自行控制信息流、业务流和资金流,如链家网、爱屋吉屋、优信拍等,交易闭环构建相对完善,金融转化能力较强。此模式通过自建交易链核心环节,资产过重,背负压力较大,众多平台尚未获得成功,就因盈利模式问题而不得不转型。但此模式下以资产交易为基础做了众多成功的金融化探索,如链家网的按揭融资、结算担保、“P2P”、众筹等金融业务布局,已成为其利润的主要来源。
1.3.2 有效交易闭环的核心要素。前面提到的交易闭环,针对非标资产交易来讲有以下“三流”的有效融合:一是信息流,资产标的、卖方、买方以及服务机构等信息,掌握真实的需求方和影响需求的关键机构;二是业务流,交易磋商、买卖合同、权属交割等数据,掌握真实交易数据,获得真实资金需求;三是资金流,控制资金风险。根据供应链金融多年实践经验,以互联网方式构建交易闭环是最为有效的方式。
在此过程中,核心平台是打通信息流、业务流、资金流的重要依托,以“第四产权”为例,互联网环境下平台建设的关键如下。
一是要网络化。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通非标资产交易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实现各环节的“数据化”,建立高效连接方式。“第四产权”平台整体系统的打造将围绕交易机构内部SAAS系统和外部网络交易系统,核心在于以各交易机构为核心打通交易前信息流转的互联网化,实现内部信息流转高效;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交易环节的电商化,提高各参与方的交易体验。真正实现非标资产交易的内外部信息流和业务流的“数据化”是有效闭环打造的重要基础。
二是要生态化。非标资产交易平台的打造并不能实质改变资产交易的模式,核心仅在于交易各环节连接方式的网络化、信息化程度提升,流转效率和用户体验提升。因此,“第四产权”借鉴阿里消费品交易生态平台的成功经验以及垂直电商重资产运作模式的负面问题,采取轻资产运作模式,不改变传统非标资产交易的核心利益机制。重在关注各非标交易机构以及相关参与方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作业效率和用户体验,主要手段在于尊重和延续原生态格局,整合各非标资源和交易各方,“第四产权”在此过程中获得交易数据,进而获得二次业务转化。
三是要规模化。互联网平台属于典型的规模经济发展模式,“第四产权”需要有大规模、跨区域的交易量,集聚庞大的真实交易资源和交易行为,基于交易大数据,“第四产权”才能真正成为金融产品基础资产的流通通道,非标资产的金融化天性才会被释放,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即可形成“飞猪”的力量。(未完待续)
(作者为西藏产权交易中心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