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高考改革形势下的高中生物作业设置和评价探讨
2016-11-10步东军
■步东军
新一轮高考改革形势下的高中生物作业设置和评价探讨
■步东军
2014年9月,随着《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颁布,标志着新的高考改革拉开帷幕。高考新政所倡导的育人和评价政策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价从以往只看冷冰冰的分,转变为要关注活生生的人,努力实现学生的知行统一。作业的设置和评价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之一,更是要密切结合高考新政,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各个环节,补齐以往的短板,落实新一轮高考改革形势下的教学目标。
一、高中生物作业设置和评价现状
通过对部分学校的生物作业设置和评价调查发现,学生在该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足,课业负担较重;生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单一,理论联系实际不足;学生之间因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不同导致的个体差异被忽略;作业评价形式简单,缺乏有效讲评,致使作业的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评价育人功能不足等。
二、高中生物作业设置和评价原则
作业设计、布置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精心谋划,定位准确,选好实施途径,在学生的思想、组织和合作等方面保证作业的质量。逐步完善“四个融合”,即课上与课下的融合,书本与生活的融合,知识与能力的融合,教学与育人的融合。
(一)综合性原则
学科作业的设置和评价既要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同时兼顾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兴趣特长、身心健康。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借助共同性,引导个体性,唤醒主动性,激活创造性,进而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独立思考、开拓创新、合作担当的大局意识。
(二)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原则
教师要合理创设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的设置。要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在获取新知中培养能力,在培养能力中学会合作、学会反思、学会评价,在反思评价中挖掘自己的特长,合理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要把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看做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二者相得益彰,共同致力于帮助对方合理规划自身的学习及发展方向,树立生涯规划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丰富性和适度性并存原则
教师在作业设置和评价过程中,要把促进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精神作为基本价值取向。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动机,引导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要在引导学生如何“乐学”上下功夫,择机渗入教学艺术,围绕学生的多元选择,实施分类设计和布置,尽量使作业内容趣味、层次和典型丰富,同时控制总量,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减少机械学习,杜绝重复性、惩罚性的作业。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迁移的能力,切实保障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优质的作业不在量多,而在于导向性正确。
(四)科学、全面评价原则
要设计有效的评价方式,健全制度机制,积极倡导综合评价,既注重评价结果更注重评价过程。评价要适应学生多元智能发展需要,遵循科学的人才选拔与培养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着力点,逐步建立多维评价体系,科学评估学生综合素质状况,更多展示学生个性特长。增强作业与学生相互选择的多样性和匹配度,在反馈和评价中动态生成、矫正和完善作业设计、布置。
三、高中生物作业设置和评价的注意事项
(一)要提高认识,加强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通力合作,聚集群体的智慧和力量,深入研究本学科作业改革的具体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批改和评价。要坚持把作业的选择和设计作为集体备课活动的重要内容,使之制度化、流程化(见图1)。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要及时交流作业改革中的经验和体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充分依据学情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制定课后作业的设计方案、实施规范、学生课外作业的过程性评价方案和实施细则,注重在优化结构过程中自然渗入育人内容。
图1
(二)加强针对性研究,依据实际,确定作业类型和内容
研究表明,中学生喜欢的课后作业类型有: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来完成的作业、基于问题探究的作业、可用于社会实践的作业、探究性的作业以及展现个性特征、发挥个性特长的作业。
就当前高中生物常用到的作业结构而言,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巩固部分,学生通过预习或者复习,把课堂学习内容中的疑难问题、个性化重难点及生成性知识加以整理或者系统梳理(画知识树或知识纲目),以达到查缺补漏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检查的目的。该部分内容重在培养学生学会记忆、概括归纳的能力,善于将新内容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该部分的设置要面向全体学生,应运用多种展示形式(文本、微视频等)确保学生的参与度。第二部分是拓展型作业,教师要加强作业内容的综合性,加强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增进作业内容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STS”((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教育思想。教师在设计该部分时,要体现学生对知识的多角度思维和学习的个性化,又要尽量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给每一类学生都提供积极学习的机会。切忌“大而全”,以免挫伤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第三部分是探究、合作实践型作业,作业布置中融入互动性。向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从模仿转向研究,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教师要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让学生在调查、访问、观察、实(试)验、参观和制作等活动中主动发现、主动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实践。教师在设计该部分内容时,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水平的差异,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不要流于形式,帮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以“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为例,用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在帮助学生明确作业任务层次和目标,让学生有收获感、成就感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学习任务单
A层次
(1)识记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及反应场所。
(2)熟记并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物质能量变化及其意义,独立做出相关的练习题。
(3)通过对有氧呼吸过程的回顾,体会影响有氧呼吸的因素,独立做出相关的练习题。
B层次
(1)通过与同学合作,搜集和了解下列与细胞呼吸过程有关的生产实践或日常生活应用资料(粮食、果疏保存、发酵和作物栽培)。
(2)尝试利用曲线或表格数据进行判断或者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培养自己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相关的实验的分析与设计能力。
(三)要因势利导,开启学生心智,拓展学生的视野
作业的功能不仅是要帮助学生巩固技能,还应陶冶学生的心性,培养学生的学科自信。学科自信将使学生产生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一种坚定的自我价值体系,一种善事、善学、善思、善谋、善处的自觉意识,它是学习动力、克服困难和实践创新的保障,因此教师要谋划好作业设计的生动性。富有情境的作业,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这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最好体现。作业设计中的数量、难度、内容、形式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爱好、特长和条件,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作业负担,把他们从繁重的作业堆里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表现出自己的特色,使作业作品化。也鼓励学生在预习实验时,大胆将验证性试验改为探究性试验,使学生勇于创新,乐于探索。
(四)运用多种形式加强过程性评价,及时反馈评价效果
评价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作业的优劣、良好习惯的养成、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评价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提高批改和讲评作业的效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作业目的,运用多种方法和方式批改作业,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可采用随堂批改作业、教师面批、小组批改作业、自改和互改、错题重做、共同研讨典型的作业(可选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教师在任务繁重时,可利用类似表1所示内容,采取小组批改作业形式。总之,不论何种作业批改形式,目的在于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作业批阅结果都应有具体的分析总结,以便讲评时因材施教,使学生各有所得,在查漏补缺中深化提高。不仅要完成指导帮助、辅导传承和引导带入,还要善于询问和倾听,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同时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要及时加以鼓励和认可。无论作业质量的高低,都必须让学生本人知晓。
表1 小组作业检查情况汇总表
第二,教师要健全自我管理制度。教师要研究制定在作业设计、批改和评价等方面的具体职责要求,研究落实资料编制、练习印发、作业量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措施。要把作业的设置、批改和评价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关注本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完善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将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融合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第三,教师要深入挖掘作业的评价功能。评价中不仅仅关注学生做题过程中表现出的“会做不会做”和“答案的对与错”,还要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思维力和智慧度,要在作业评价中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修正学生的思维,达到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培养出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过程、学习方式的相互衔接。此外在作业评价中教师还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减少“考什么,练什么”和“智育包打天下”的倾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引导学生通过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尽可能降低做作业时对教师的依赖。用提高学生的思维力和智慧度来替代拼时间和拼精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