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尊重与创新:构建充满活力的教育新生态

2016-11-10■原

现代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命学校发展

■原 红



发展、尊重与创新:构建充满活力的教育新生态

■原 红

张家坊中学是平度市一所偏远的农村中学,上世纪90年代曾是平度市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鼎盛时期,有在校生1500余人,青岛很多孩子都慕名前来就读。后来撤乡并镇,学校发展遭到重创,优质师资、生源开始外流,办学质量下滑,到2012年,学校只有在校生300余名,教师51名,业已被列入撤并学校名单。学校校舍陈旧破烂,大门东倒西歪,路面坑坑洼洼,自来水管渗漏,用电线路老化,教室没有多媒体。教师无精打采,呆板木讷。学生浑身脏兮兮,遇人低头而过,没有一个人主动打招呼。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阅览室、音乐美术室等功能室,桌面布满厚厚灰尘,记录本纸张已发黄,有限的资源也被闲置。学校呈现出一片颓废衰败的气息,教育生态几近毁灭。学校本质上是生命成长的场所,一所优质学校应该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有挺拔的大树、低矮的灌木、柔弱的小草、缤纷的花朵,生命自然舒展,各不相同却各得其所。这个生态系统以学生生命成长为核心,教师、家长、社区和校内外资源有机结合,可以自我调节、可持续发展。怎么样让张家坊中学拥有这样的教育生态呢?我与老教师逐一谈话,了解学校的历史,摸清教师对学校发展的真实想法;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走访社区、家长,倾听大家对办学的意见和建议。立足实际,直击问题,形成《张家坊中学教育教学调研报告》和《张家坊中学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学校发展的整体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重拾张家坊中学的辉煌,办好农民家门口的学校,办好老百姓满意的学校,办好让师生生命状态彻底改变的优质农村中学。

规划美好,让规划落地生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回过头来再次分析学校的种种,教师把一切不如意都归因于“学生差”、“学校差”,折射出的是教师落后的教育理念、颓废的精神面貌以及对现实的消极不满;满校园“规规矩矩”、见到老师纷纷低头走过的学生,反映出的是学生在学校中没有得到成长所需要的阳光雨露,没有感受到生活的七彩和生命的意义。但所有这些低迷颓废都是“习得性无助”,都是可以改变的。因此,要让学校发展规划不沦为空中楼阁,改革的第一步应当是“激活”——激活教师的生命力,激活学生的生命力,激活沉睡资源的生命力。唯此,张家坊中学才有可能成为氤氲着无限生机的乐园。

一、用发展激活教师的生命力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导者,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他人。因此,要重建学校的教育生态,必须首先激活教师的生命力,改变教师的生存状态。在综合分析教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学校决定多措并举促进教师发展,让教师在发展中逐步恢复活力。

发展的第一步是变革教师的教育理念。我们以“珍惜敬畏生命、常保赤子情怀”为题在全校开展学生观大讨论,让教师理解大树与小草各有其美,各有其生存法则,按照养护参天大树的方法照顾小草,反而会让小草枯萎。紧接着,我们又提出“变化就是发展,发展就是优秀”的学生评价观,在教师中倡导“知识仅是母乳,温暖才是母爱”的理念,着力改变教师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现状。我们在班主任中讨论“容错教育”,引导教师专门研究学生犯错的原因和对策。教师发现,初中生犯错不过是出于好奇、好胜、炫耀的心理,冲动、鲁莽、不计后果,有时仅仅想引起他人的注意,等等。对待错误,教师要心存善意,因势利导,充满人文关怀。一系列的举措产生了明显的效果,教育的价值——“让每一个生命都舒展”的观念开始走进教师心田。

理念变革不能只是获得观念上的认同,还需要落实到教育教学行动上,而这恰恰是最困难的环节。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教学方式,在理性观念转变的同时必须给予教师足够的直观经验。否则,新的理念就只是一种口号,发展也就停滞了。为此,学校要求管理层干部身先士卒,为教师提供变革样板,激活教师变革的信心。学校明确提出:不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就是不称职;不能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就是失职。要求管理者首先要以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为指导,变革课堂教学。在这一过程中,身为校长,我首先承包了教研组,每周二晚自习第一节上英语开放课,向全校师生开放。我的课堂引发了很多老师的好奇:为什么在校长的课堂上,英语变得不难学,学生们变得饶有兴致?我还给两名英语后进生补课,方法只是两点:一是每天坚持,每次只十分钟;二是补课内容主要激发兴趣、介绍学法、理解概念、讨论探究,坚定信心。一个半月后的期末考试,这两名学生的英语成绩就从三四十分上升到八九十分。事实胜于雄辩,我的做法引发了学校教师的大讨论,教师论坛分别以“劝学之‘厚书读薄’”、“劝教之‘薄书读厚’”和“劝读之‘博览群书’”为主题进行研究,探索满堂灌、机械背诵之外教与学的有效方法。教师们开始放下犹疑,纷纷行动起来。

在变革的过程中,刚性要求和领导的一厢情愿很难让教师主动求变。由于角色身份的原因,我与管理层干部的示范性在许多教师观念中仍然带有强烈的强制色彩,教师的内心仍然是犹疑不定的。于是,学校通过两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坚定教师改革的信心,增强教师变革教学的能力。一是让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增长教师见识。学校把年度财政预算的30%划拨于“教师专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周一名包组领导带领全组教师前往平度市内教有特色的中学听评课、参加教研活动和座谈,让教师直观感受、对比体悟;外请名师、专家到校对教师进行培训,邀请国家级课改团队专家到校对教师进行培训,启发教师加强对教、学、研、法、育的深入探究。二是鼓励教师读书,丰厚教师底蕴,使他们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每年统一为教师每人购置100元左右书籍,在各种表彰、教师节、“三八”节等活动中以书作为奖品;设立“日悦读进行时”,广泛开展“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活动。举办“时间都去哪儿了”论坛,把上午办公效率低、心态易浮躁的第四节课规定为“日悦读进行时”,建议教师利用这段时间读书、摘抄。除此之外,学校还让教师参与制度建设,凡是重要制度、敏感制度、热点制度都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由基层教师提出,领导修订,教代会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教师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主人翁态度,包括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责任意识。

这些举措让教师教改的热情空前高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迅速提高。现在的老师们再也不说“学生差、教不会”了,他们“凡事都能说出个理”,让“大事小情带上温度”,都想尽千方百计让学生爱上自己,努力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课堂上,教师笑容满面地欣赏着孩子们激烈的争辩、精彩的展示,幸福地做学生生命成长的指导者、引领者与陪伴者。

二、用尊重激活学生的生命力

尊重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真实的行动。对教育者而言,尊重学生不仅仅是在学生向我们打招呼时我们点头微笑,而是在教育活动中,尊重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所具有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个体化发展需要及其独一无二的发展历程,尊重学生当下的生命状态,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让他们的生命自由舒展。基于上述认识,在改变教师生命状态的同时,我们也采取措施改变学生的生命状态。

首先,尊重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开办“成长超市”。本着让课程成为生命成长的原野,用阅读开启学生心灵,用活动激发生命活力的思路,学校研发阅读、汉字书写和普通话三门素质必修课;成立了30多个社团、60余个兴趣小组,供学生选择。学校每天进行文化早晚餐活动,孩子们在《晨起自勉文》的嘹亮诵读和“规范汉字,守礼人生”的汉字书写中迎接新的一天;在文化晚餐的书香中对一天的学习进行梳理。每年举办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开展各种比赛和展示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例如,组建“安全宣讲小组”,带领学生们走村串户,普及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唤醒村民的安全意识。变革前,学习是痛苦的、被压迫的过程,学习内容是与己无关的东西。而如今的变革把学生从书本、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既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又使他们体会到了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美好情感,还激发了他们课堂学习的热情。

其次,尊重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实行学生自治。学校成立学生会等十余个学生自治机构,实行班务、公物、大型活动承包制,让学生自我管理,自主成长。每次家长会召开时,礼仪队员、导引员、服务员、流动监察员、记者等都由承包者统一安排,效果良好。

再次,尊重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组织“学生大讲堂”。大讲堂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讲堂上,学生激情四射地推介着一部部作品:《明朝那些事儿》、《狼图腾》、《世界名人传》、《花样年华》、《海底两万里》……虽然他们尚显局促、羞涩,但是,与原来见人就低头的状况相比,毕竟是迈出了一大步。

最后,尊重弱势群体的发展需要,让小苗也生机勃勃。我们校园中有这样一句话:“当我们欢欣挺拔茁壮时,千万别忽略那些孱弱的小苗。”我们提出“让花儿在教室里开放”的班级管理理念,引导学生认知“课桌凳外教室空间流淌着什么”,让团结互助、和谐相处、文明高尚、勤奋好学、昂扬向上等优秀品德在每个孩子身上生根、开花、结果。为了唤醒能力弱势者,我校特别为他们量身定做了他们能参与的活动,如周末自制教具、做手抄报、承包班级管理项目、记录班级日志、服务同学等。要求教师公开评价,让他们体验到被尊重和被需要的幸福,让他们有尊严地存在和成长。

广泛的参与,深度的体验,丰盈的锻炼,使学生变得阳光、自信、幸福、快乐,其精神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校园中,一张张青春的笑脸绽放着自信,书写着快乐。这些变化阐明了一个道理:激活学生的生命力并不复杂,那就是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读读书、写写字;把健康还给学生,让他们打打球、跑跑步;把发展还给他们,让他们搞搞活动、服服务;把天性还给他们,让他们哭笑跳唱、尽情宣泄,让孩子成为孩子!

三、用创新激活资源的活力

资源问题是张家坊中学的一个严重问题。原有的资源被闲置,再加上由于学校面临撤并,新资源设备没有及时配备,学校资源总体上非常匮乏。为了解决资源问题,学校提出“常规+创新=无限可能”公式。我们鼓励创新、尝试创新、追求创新,着力把常规做出新意,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从而激活旧有资源,挖掘新的资源,着力构建学校的新生态。

一是盘点梳理已有资源,科学利用。学校打开实验器材、药品包装,让学生动手实验;对图书进行筛选、归类、明细、剔旧,建起人文阅览室和科学阅览室;开放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让农村的孩子也弹弹钢琴、拿拿画笔、了解画派和色彩;成立社团和兴趣小组,组织课外活动,让孩子们健健身、跑跑步、打打球、搞个辩论、做起探究、读读书、演演剧、说笑跳闹。

二是挖掘社区资源,请“爷爷奶奶”进课堂。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结构性缺编严重,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我们便开动脑筋,采取“就地取材”的办法,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有特长的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能人,让他们担任各种兴趣小组的指导教师。例如,学校的茂腔剧社团就请来了茂腔剧团的爷爷奶奶做指导老师。家长和社区的广泛

猜你喜欢

生命学校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校推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