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2016-11-10车玉琪
车玉琪
(甘肃省岷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甘肃 定西 748400)
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车玉琪
(甘肃省岷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甘肃 定西 748400)
目的 分析比较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进行治疗,对手术后的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0.91%远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手术能快速清除血肿,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手术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微创开颅手术;脑出血;疗效;安全性
脑出血是指高血压患者脑内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破裂而引起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疾病,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弹力降低,脆性增加,血压冲击下血管内呈纺锤体或球状凸出(即粟粒状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动脉瘤破裂引起出血。大部分临床表现:剧烈头痛(突发性)、恶心呕吐、同时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等症状。该疾病可具有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等特点,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疾病。目前常用的急救治疗分内科和外科两种方法,普遍认为外科手术清除患者脑部的血肿较为有效,目前常用的外科急救治疗分为传统和微创两种[1],为此我们进行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8.5±2.1)岁。观察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7.4±2.8)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体症检查及行头颅CT、或磁共振扫描得以确诊,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无重要脏器疾病及过敏史和意识障碍,两组患者均为自愿选择手术方式且治疗前均获得患者家属同意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性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开颅(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切口开始于颧弓上耳屏前1 cm沿耳廓上方向后上方延伸至顶骨正中线,沿正中线向前至前额部发际下;采用游离骨瓣或带颞肌骨瓣,顶部骨瓣必须旁开正中线矢状窦2~3 cm,骨窗下缘尽量平前颅底及中颅底;第一孔要打在额骨颧突后方,第二孔为额结节下并尽量靠近中线,第三孔在耳前尽量靠颞底,其余3~4孔均沿着切口打即可,颅底近蝶骨嵴处尽量向颞底扩大骨窗;依次逐步清除脑内血肿,彻底止血后逐层缝合手术切口。
1.2.2 观察组
采用微创(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进行治疗。术前行头颅CT扫描,确定出血部位按扫描结果进行定位,在穿刺点局部行浸润麻醉,并行压迫止血,将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装入颅钻并调试稳固后旁开穿刺点,钻透皮层后移至颅骨穿刺点调整颅钻方向,钻透颅骨连接侧管后拨出针芯,插入圆钝头塑料针芯针体兵缓慢进入(以到达血肿边缘为止),见暗红色血从针体后孔溢出拨出塑料针芯,旋紧针体后端盖帽打开侧管上的开关,从侧管抽出暗红色血肿液,继续缓慢抽吸抽出一定比例血肿液后停止抽吸,取掉针尾盖帽,装置针形血肿粉碎器以血肿冲冼液冲洗血肿腔,注入液化剂关闭两个血肿通道,行灭菌敷料包扎。
1.3 疗效判定标准
将疗效和手术指征(出血量、手术时间、颅内感染、脑疝等)为评价指标内容。疗效评判标准为:显效:血肿完全清除,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减少91%~100%;有效:血肿基本完全彻底,神经功能缺损减少评分46%~90%;无效:血肿清除不彻底,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0.91%远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征比较
观察组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征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征对比(±s)
组别 n 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观察组 44 108.5±14.6 46.3±5.2对照组 42 242.6±22.8 87.5±10.2
3 讨 论
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优于高血压导致患者脑底的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主要表现为这些小动脉的管壁上发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因此形成血管壁的强度和韧性降低,并同时在局限性扩张血管上形成微小动脉瘤。当患者出现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等情况时,剧烈升高的血压就可能导致病变部位的脑血管出现破裂,当血肿扩大及脑水肿加重就会使颅内压增高,从而引起血肿一侧瞳孔散大等现象,并可继而出现呼吸障碍、脉搏减慢、血压持续升高,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
微创手术(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是目前临床应用于治疗颅内血肿的有效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电钻动力驱动下,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直接钻进颅内进入血肿部位,快速建立起清除血肿的硬通道,同时应用针形血肿粉碎器及生化酶技术,将固态血肿降解并液化成悬液,后通过针腔排出,以代替开颅术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3]。该方法具有清除血肿安全、可靠、无盲区、无附加损伤的显著优点,在治疗颅内出血突破对患者年龄及身体状况的限制,在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在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已经得到成功应用和推广[4],极大地提高了脑出血的治疗质量,减少了死亡率、减轻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该手术方法在操作使用上较为简单且治疗费用较低[5]。从本文的研究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比较开颅术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上都有显著优势,这正是微创手术的最显著特征,同时因为创口小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和身体创伤都不大,有利于患者的迅速恢复,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时间;同时对患者的免疫力破坏较小,极大提高患者的看感染能力,并降低手术期间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不但能快速清除血肿,同时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不但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而且还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具有较高的临床手术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1] 何 杰,王顺超,王 宏.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1):110-112.
[2] 吕行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1):64.
[3] 贾存杰.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107-108.
[4] 叶富跃,杨 堃,郑传宜,等.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北医学,2016,22(1):17-20.
[5] 岑伟培,李仕卓,罗维平,等.微创与开颅术式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1):20-21.
本文编辑:孙春宇
R651.1
B
ISSN.2095-6681.2016.19.0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