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中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培养的价值探究(二)

2016-11-10张梅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31期
关键词:实施者语文课程写作能力

张梅

加强中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培养既有紧迫性,也有重要性,更有可能性。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这里笔者重点谈谈其可能性:

三、培养中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可能性

1.新时代的人才观

当今时代,我们整个国家和世界处在高速发展的和平时期,各种传统岗位和新兴产业需要实用人才,呼唤基础性人才、能力型人才。不管国与国的竞争,还是单位与单位的比拼,甚至是个人与个人的搏击,归根结底主要靠人才的实力。由此可见,新时代的人才观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不需要“书虫”“网虫”,不需要唯命是从,而是唯能是用;能者上,庸者让。

如果追求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靠知识充实自己,更要靠能力造福社会。应用写作就是一种“知识”加“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的素质和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知识劳动者将取代传统的产业工人。21世纪,“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它才能具有能够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对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来说,其关键作用的因素是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换言之,同过去时代发展主要依赖于为数不多的精英人物相比较,当前我们更需要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如此,就能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2.语文课程的改革

让人振奋的是,世纪之交,我国基础教育进行了较为全面彻底的改革。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五个选修模块里竟然有两个有关应用写作: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而作为“指挥棒”的高、中考,在近年语文试题中也专门开辟了“试验田”——语言文字应用题,如对对联、拟广告、仿句子、做主持等,密切联系生活需要和学生实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是……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开阔写作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应用写作能力)。

3.应用写作教学的突破口与开展途径

对于义务教育(初中)、普通中学(高中)应用写作教学,应该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以中、高考为应用写作的突破口,以教材、教学和生活的联系为途径,广开资源,积极实践,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因此,我们的考试应该引入应用写作,以考促学,促进学、考的比翼齐飞,进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教材和教学要向生活开放。拓宽广阔的资源背景,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在大语文环境下“用教材教”,而不是死板的“教教材”。“教材只是个例子”(叶圣陶语),将学生在观察生活中获得的感知和体验融会贯通,进行自身的思维活动,形成自身的认知结构,通过应用写作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外引内联”,要能够“走出去,迎进来”。引导学生多渠道地观察、体验生活,开拓学生的写作源泉,丰富学生的写作生活,注意写作心灵的构建。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应用写作是有其紧迫性、重要性和可能性的。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力避传统教学中重“死”语言而轻“活”运用的弊端与危害,走出只会“学语文”不能“用语文”的困惑,在强化应用写作教学的实践中寻找出路。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5页.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6页.

3.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序言第2页.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走进新课程,2001.

(作者单位:安徽省颍上县职教中心)

猜你喜欢

实施者语文课程写作能力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最关键”的施工力量——决策者、执行者与实施者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失灵探析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