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工作“飞歌”小凉山
2016-11-10龙琼燕姜莉萍
□ 文 / 龙琼燕 姜莉萍
民族工作“飞歌”小凉山
□ 文 / 龙琼燕 姜莉萍
越来越漂亮的民族村寨
宁蒗县人口以彝族为主,人数达16.64万人,占总人口的63%,宁蒗境内还有汉族、纳西族、普米族、傈僳族等11个民族,“大杂居”成为宁蒗县的一大特点。
紧紧围绕“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工作目标,宁蒗县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同胞、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切实维护民族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为宁蒗县全面深化改革创造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努力打造一张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新名片,少数民族群众正在这里洒下小凉山欢歌。
加快发展民族经济
在宁蒗的金棉乡拖脚村委会,普米族群众逐渐从传统农业中走了出来,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较大调整,新增烤烟种植带来了少数民族群众的致富增收。
这样的变化还有不少。一项项兴边富民、整村推进、产业扶持等项目落地宁蒗的少数民族村村寨寨,给少数民族群众带去了希望,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据介绍,宁蒗县以项目建设为龙头,扎实高效地组织和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紧盯国家政策走向、投资导向和省市各类规划,以国家开发大西部为契机,努力以项目带动发展。抓好云南省“3121”工程和“十百千万”工程、“特少民族”发展等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积极创造条件,使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数据显示,2006~2010年,宁蒗累计向上争取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资金3154万元,实施了永宁乡温泉和木底箐、翠玉乡春东、西川乡竹山、新营盘乡新营盘、拉伯乡托甸和格瓦整村推进建设项目。“十一五”末,全县8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委会顺利通过省级达标验收。按照 “四通五有三达到”的目标要求,8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委会基本消除茅草房和杈杈房;所在地都实现通路,户通电率达到80%以上;能接收到20套以上电视节目,2套以上广播节目;均有有线电话或移动通讯信号;每个村委会都有建筑面积50㎡以上的卫生室和文化室;村委会85%以上村民有人畜安全饮用水,户均1亩以上的稳产农田和1-2亩的经济林地;农民人均有粮300公斤以上,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低收入标准1067元以上;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
2011~2015年,省、市、县共投入示范区建设资金5424万元,大力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创建了一批在全县乃至全省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示范点。如:永宁乡普米新村被列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予以挂牌。
2015年以来,宁蒗县不断加大民族发展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认真搞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工作,共争取发展资金1418万元,用于民族团结示范点建设、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民生改善保障、示范区宗教活动场所修缮、维护社会稳定等项目。
“十三五”期间,宁蒗县还将继续推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工作,加大深度贫困民族的扶持力度,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扶持民族贸易、民族手工业、民族医药卫生、民族双语教育、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物古籍抢救保护等工作。
公检法司宣传台
民族工作全面开花
宁蒗县少数民族众多,信教群众广泛,传统文化习俗积淀深厚,社会发展综合水平低下,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对各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特殊的意义。
l978年以来,宁蒗县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积极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云南省《民族乡工作条例》,团结、教育、引导和服务全县各族群众,使“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1980年至2016年,按照“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共化解影响民族团结的重大矛盾纠纷280起,处置热点、难点问题51起,接待和调处上访事件281起。
2001年,全县实行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签订责任状,并把责任制落实成效与干部的晋级、晋职、评优、奖惩挂钩,形成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成为民族团结工作的一大创举。同年,起草拟订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据统计,2015年底全县副科以上干部945名,其中少数民族干部734名,占干部总人数的77.7%;副科以上彝族干部474名,占少数民族干部人数的64.6%;其他少数民族副科以上干部260名,占少数民族干部人数的35.4%。
2003年首次在普米族聚居区开展了教育“三免费”(免教科书费、免杂费、免文具费)工作,投入“三免费”教育经费57.2万元,1乡7村普米族聚居区的383名初中生、3169名小学生享受了教育“三免费”。2004年,投入“三免费”教育经费70.16万元,550名初中生、3774名小学生享受了教育“三免费”。
2014年,出台了《中共宁蒗县委 宁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把宁蒗建成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建设。
同时,还通过支持民族广场舞、扶持文化产业、创新民族文化歌舞及体育等狠抓民族文化,助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2015年,组织参加韩国第十一届世界文字书法大赛,29幅彝族书法作品参赛,获优秀奖1幅,鼓励奖1幅,参赛作品永久存留于韩国文字博物馆;扶持文化馆民族民间歌舞小合唱《阿嫫妮惹》;扶持宁蒗县乒乓球协会参加丽江市老年人体育运动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扶持宁蒗县体育运动协会参加中国丽江国际武术文化节,取得了男子60公斤级金牌,男子75公斤级银牌,男子80公斤级铜牌;扶持宣传彝族文化原创作品《五指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全面部署宗教工作
宁蒗是一个多种民族融合、多种宗教并存的特殊县份,民族和宗教工作相互交融、相互依存。对此,加大民族宗教法规宣传,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确保稳定团结成了这里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4年,宁蒗县设立宗教事务管理规范资金25万元,宗教活动场所修缮经费30万。2015年,安排民族发展专项经费中宗教活动场所修缮资金29万元,使宁蒗县寺庙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质的提升。2013~至2015年,组织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共举办宗教慈善活动8场次,筹集慈善资金45万元,开展扶贫救济、捐资助学,充分展示了宗教界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良好形象,充分调动了宗教界人士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据了解,宁蒗县委政府每年组织召开民族宗教工作会议和藏区维稳工作会议,与各乡镇签订民族团结和宗教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对民族宗教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单位进行一定的奖励,形成激励机制。每年,还选拔一些年轻,有一定学识,爱国爱教的宗教人士到大专院校进行深造,加大对教职人员的培训力度,给予宗教教职人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三项生活保障。
此外,县委、政府关心帮助宗教社会团体和宗教代表人士的生产生活状况,给予新农医保、养老保险等保障,对重点寺院的僧人生活进行帮助,切实解决教职人员的生活困难,加大对宗教团体的管理,由团体对下属的寺院教堂和教职人员进行直接管理。
目前,宁蒗县正有序开展民族宗教工作,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宗教和睦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 刘瑜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