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傣剧《刀安仁》独具魅力
2016-11-10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柯琳
◇ 文 /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柯琳
大型傣剧《刀安仁》独具魅力
◇ 文 /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柯琳
大型傣剧《刀安仁》是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5个少数民族独有剧种之一。8月20日、21日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演出以来,引起大众广泛关注。这是该剧首次登上北京舞台,让首都观众近距离领略百年傣剧的独特魅力,也是傣剧《刀安仁》初次接受社会的检验。观众反馈说:“虽然不懂傣语,但好听、好看。”观看《刀安仁》使他们了解了以刀安仁为代表的云南各族人民对辛亥革命做出的特殊历史贡献,同时感受傣族传统文化。
拓展傣剧演绎傣家百年英雄
大幕拉开,大榕树下,一位长者以佛经讲唱的方式叙述刀安仁的一生,观众随讲唱进入故事……。
傣剧是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云南德宏地区的傣族群众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产生于盈江,流行于德宏州和保山市部分傣族聚居区,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之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型傣剧《刀安仁》在传统傣剧基础上与时俱进,采用多种艺术形式,如说傣话、唱傣歌、跳傣舞等丰富了傣剧形式,拓展了传统傣剧。
该剧主题鲜明,内涵深刻,人物形象生动鲜明。通过《铁壁抗英》《躬耕官田》《祭拜谷神》《敲骨吸髓》《力山指路》《劈波斩浪》《沙场点兵》《腾越起义》8场戏,讲述了云南盈江干崖第二十四任土司刀安仁传奇一生,描写了刀安仁从一个封建领主羽化成为中国民主革命先驱的那种艰难曲折、凤凰浴火般艰难痛苦的心路历程,成功塑造了刀安仁这一被孙中山誉为“边塞伟男”“中华精英”的傣家英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崇高形象,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折射了中国梦的时代主题。既有饱含正能量的时代精神,又有情真意切的感人魅力,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也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浓郁的傣族风格。
汇集五项“非遗”尽显傣族文化
大型傣剧《刀安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傣剧与一代豪杰刀安仁的事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傣剧说唱、歌舞为表现形式,再现了刀安仁“边塞伟男”的英雄气节。
传统傣剧唱腔基本曲调是在傣族民歌、民间歌舞和宗教叙事歌曲基础上形成的戏调,分为羽调式和徵调式两大类。前者为男角专用,后者为女角专用。羽调式主要流于行盈江、梁河、陇川一带;徵调式主要流行于芒市。演唱为徒歌形式,使用傣语。唱词大部分上下句,长短不拘,但有较严格的韵律,唱段之间以锣鼓等打击乐伴奏。之后,吸收了山歌、孔雀歌、朗诵调等傣族民间曲调,演唱时伴之喜、怒、哀、乐等不同的表情和一些模拟动作,同时在特定的情节中加入舞蹈表演。大型傣剧《刀安仁》将傣剧、傣族乐器、傣族传统武术、傣族剪纸艺术、孔雀舞等五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汇集于传统傣剧中,集傣族文化精品为一体,剧中还采用了现代元素的民族舞蹈、舞美、音效、服装等,增添了傣剧的观赏性,使该剧不仅充满活力,时尚靓丽,同时集中展现了傣族传统文化。
制作精良傣剧多元交响化
大型傣剧《刀安仁》经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剧传承保护展演中心多年精心打造,创作团队集中了云南省业内精英,主要演员全是傣族,这种从少数民族中来到少数民族中去的传承演绎,呈现出浓郁的傣族特色。演员们的表演真切,人物刻画准确。例如剧中饰演刀安仁的演员们从高,表演坚定沉稳,唱腔圆润悦耳,在表演中举手投足、一招一式、每句念白与唱腔都诠释了刀安仁英雄的光辉形象,令观众印象深刻。剧中舞美设计简洁明快,服饰典雅艳丽;道具、人物造型、化妆设计等较为讲究。音乐创作采用“傣族戏剧多元交响化”的表现手法,使音乐作曲、音乐制作、唱腔设计等既对民族音乐素材进行深入挖掘,又不落窠臼。表现出旋律流畅柔美,唱腔刚柔相济,不仅充分利用傣族特色乐器,且在唱段中融进了傣族民歌和舞蹈特点,艺术风格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观赏性。使《刀安仁》成为一部集戏剧性、歌舞性和交响性于一体的民族戏剧。
当前,面对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要求,面对各族群众日益迫切的精神文化新期待,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事业显得更为迫切重要。首先我们要促进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交融创新,加快构建民族聚居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扶持反映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歌舞、动漫、出版物等文化精品创作,发展壮大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其次,注重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加强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保护,重点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经典、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之,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扩大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实施以民族原创打造经典,以经典带动原创的发展道路。打造民族文化优秀品牌,增强民族文化影响力。
(责任编辑 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