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沙坦钾联合益肾化湿颗粒对慢性肾炎患者血浆蛋白浓度和IL-1、IL-6、IL-13水平的影响

2016-11-09倪志刚

上海医药 2016年19期
关键词:慢性肾炎白介素

倪志刚

摘 要 目的:研究氯沙坦钾联合益肾化湿颗粒对慢性肾炎患者尿蛋白浓度和IL-1、IL-6、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9例慢性肾炎患者,按照给药方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50 mg/d的氯沙坦钾,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益肾化湿颗粒,3次/d,10 g/次。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浆蛋白浓度、尿蛋白浓度和IL-1、IL-6、IL-13的水平变化,并分别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尿蛋白浓度比对照组低(P<0.01),而血浆蛋白浓度则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IL-6、 IL-13水平比观察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IL-1水平均有下降,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钾联合益肾化湿颗粒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更好,能有效增加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尿蛋白,降低血清IL-1、IL-6、IL-13的水平,不良反应较少。

关键词 氯沙坦钾 慢性肾炎 血浆蛋白 白介素

中图分类号:R286; R69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19-0034-04

Effect of losartan potassium combined with Yishenhuashi on the levels of plasma protein, IL-1, IL-6 and IL-13 i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NI Zhigang**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ingtan City, Yingtan 33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losartan potassium combined with yishenhuashi on the levels of urine protein, IL-1, IL-6 and IL-13 i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Methods: Fifty-nine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29 cases, treated with losartan potassium 50 mg/d qd)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30 cases, treated with losartan potassium combined with yishenhuashi 10 g bid) and the treatment was lasted for 12 weeks. The changes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plasma and urine proteins and the levels of IL-1, IL-6 and IL-13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meanwhil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record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urine protein were lower and the levels of plasma protein, IL-6 and IL-13 were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The IL-1 levels in both groups were reduced but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 Conclusion: Losartan potassium combined with yishenhuashi has better efficacy with lower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plasma protein contents and reduce IL-1、IL-6 and IL-13 levels and urine protein contents.

KEY WORDS losartan potassium;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plasma protein; interleukin

慢性肾炎又称慢性肾小球炎,主要临床特征为水肿、血尿、高血压、炎症等,临床上起病隐匿,病程呈渐进式炎性发展,如不及时诊治,病情将持续发展,导致不同程度的肾功能衰退甚至尿毒症[1]。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是应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抑制血管紧张素系统,从而达到减少尿蛋白,降低肾小管内压,缓解肾小管硬化,减少炎症发生的目的。氯沙坦钾是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能有效降低肾小球内压,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2]。本研究分析氯沙坦钾联合益肾化湿颗粒对慢性肾炎患者血浆蛋白浓度和IL-1、IL-6、IL-13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59例肾炎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关于慢性肾炎的诊治标准;②病程4~8个月;③所有患者均为住院或在医院附近居住的患者。排除标准:①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②肝炎相关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病患者;③近期接受过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④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⑤妊娠或哺乳期的妇女;⑥不配合进行抽血检验的患者。

按照给药方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50 mg/d的氯沙坦钾,1次/d,其中男18,女11例,年龄30~56岁,平均年龄(45.22 ±10.34)岁,病程4~8个月,平均(6.56 ±1.8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肾化湿颗粒,3次/d,10 g/次,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2~57岁,平均年龄(46±9.87)岁,病程4~8个月,平均(6.35±2.23)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试验前均进行降脂降压、抗凝抗感染等常规治疗,严格控制饮食,保证低盐低蛋白质的餐饮。对照组给予50 mg/d的氯沙坦钾,每晚顿服,在治疗的过程中如出现血压过高或过低的现象,以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肾化湿颗粒,3次/d,10 g/次。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2周,定期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查。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尿蛋白与血浆蛋白:取患者的尿液4 ml,离心处理,取上层清液于冰箱保存,用YNEXOPSYSMR酶免疫检测仪进行检测。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血液5 ml,并用肝素抗凝,离心处理,取上层清液于冰箱保存,用定量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3]。

IL-1、IL-6、IL-13: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血液5 ml,用肝素抗凝,离心处理,取上层清液于冰箱保存,采用定量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4]。

记录患者的常规检验数据,每天定时检查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体温等,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IL-6、IL-13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1、IL-6、IL-13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1、IL-6、IL-13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两组患者的IL-1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IL-13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血浆蛋白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尿蛋白和血浆蛋白含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蛋白含量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血浆蛋白均有所上升,观察组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患者均出现头晕、咳嗽等轻微的不良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 080,P>0.05,表3)。

3 讨论

慢性肾炎患者的常见症状有水肿、蛋白尿、血尿、炎症等,此疾病本身是一种免疫炎症的过程,与各种炎症因子的水平相关,临床上多结合IL-2和IL-8的水平变化来研究慢性肾炎的病程[5]。近年来,临床证实IL-1和IL-6水平变化也与慢性肾炎密切相关,炎症因子对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过度表达又会促使炎症恶化[6]。临床数据表明,慢性肾炎患者体内的血浆蛋白一般较低,而尿液中的蛋白含量则较高[7],导致慢性肾炎患者血浆蛋白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尿白蛋白升高,血浆蛋白指标可作为患者尿蛋白控制与否的观察指标之一;且低蛋白血症本身可引起各种病变,如不及时控制慢性肾炎的病情,容易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尿毒症。目前,终末期肾病一般通过血液透析来缓解尿毒症患者的病情,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和痛苦。所以,及时控制慢性肾炎的病情对防治肾功能衰竭意义重大。氯沙坦钾是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临床上可用于抑制血管紧张系统,达到控制尿蛋白含量和减少炎症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氯沙坦钾联合益肾化湿颗粒能有效控制慢性肾炎患者的病情,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含量普遍降低,血浆蛋白浓度增加,趋于正常水平,水肿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与文献报道一致[8],炎症因子IL-1、IL-6、IL-13水平趋于正常。而对照组患者的病情也得到较好控制,但是效果不如观察组明显。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出现头晕、咳嗽、轻度高血钾的不良反应,但经对症处理后均未影响治疗。中医认为,诱发慢性肾炎的原因主要为肾脾衰,湿毒内蕴,气血不足[9],因此,氯沙坦钾联合益肾化湿颗粒治疗慢性肾炎疗效较好的机制可能是:氯沙坦钾主治高血压,能降低肾小球囊内压,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慢性肾炎患者的水肿、尿蛋白等症状,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可以作为控制慢性肾炎指标的药物[10],而益肾化湿颗粒主治慢性肾炎,具有补肾脾和养精髓的功效,对患者的身体也有一定的滋补功效,能协助调理慢性肾炎患者的身体机能,起到增强体质和免疫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的功效[11]。

综上所述,氯沙坦钾联合益肾化湿颗粒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慢性肾炎患者IL-1、IL-6、IL-13的水平,增加血浆蛋白浓度,减少尿蛋白含量,疗效较显著,不良反应少。

参考文献

[1] 魏冬梅, 高山林, 张红梅, 等. 百令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对照研究[J]. 中国综合临床, 2006, 22(6): 514-515.

[2] 李雪, 张蓓茹. 氯沙坦钾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尿酸的影响[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5, 18(6): 669-672.

[3] 余淑媛. 百令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对照研究[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3, 16(8): 754-755.

[4] 周静, 魏昕, 曾艳, 等. 氯沙坦钾联合益肾化湿颗粒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 32(4); 297-299.

[5] 罗群, 刘东海, 董虹, 等. 黄芪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系统的影响[J]. 临床内科杂志, 2002, 19(S1): 92-93.

[6] 孙吉平, 赵菲, 张文静, 等. 淋巴细胞表型和细胞因子表达谱与IV型狼疮性肾炎患者免疫学发病机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39(5): 458-464.

[7] 张丽芳. 肾囊内注射黄芪注射液对蛋白尿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14, 25(2): 387.

[8] 陈惠萍, 曾彩虹, 胡伟新, 等. 10594例肾活检病理资料分析[J].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0, 9(6): 501-509.

[9] 吴哲, 杨贺, 李彦科, 等.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进展[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6, 9(4): 257-258.

[10] 郑宝林, 李婷, 余俊文, 等. 肾炎康复片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1(1): 32-34.

[11] 段晓虹, 董竞成. 补肾活血方对慢性肾炎肾虚血瘀证患者蛋白尿、尿IL-6、TGF-β1及MCP-1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31(6): 765-768.

猜你喜欢

慢性肾炎白介素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护理实施效果探究
综合护理在慢性肾炎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蛋白尿方联合科素亚治疗慢性肾炎临床分析
银屑病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的检测
尿TGF-β1检测在诊断慢性肾炎中的临床应用
哮喘患儿血清白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白介素25 、33 在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7 、白介素23 mRNA 的表达及与病情相关性研究
电针“内关”、“心俞”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白介素-1 β、白介素-10 含量及心肌组织NF-KB p65 蛋白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