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中阅读和写作中的体现
2016-11-09单媖
单媖
一、传统文化元素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现代人而言,传统文化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了,事实上,传统文化早已融入每一个国人的血液中,成为与国人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的影响,不仅是深刻隽永的,更是细致入微的。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由传统文化浇铸而成,国人所体现的民族特性也正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如我们所讲求的“仁德”、“博爱”、“忠诚”等品德,都可以在传统文化中追根溯源。可见,中华传统文化之于国人,并非是外部元素,而是重要的内部元素,唯有理性地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元素,才是对待传统文化最正确的方式。
高中教育是教育阶段的重要历程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元素有如下两重意义:第一是普及意义,即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让高中生认识之前从未接触和认识的传统文化内涵;第二是掌握和运用意义,即师者采取有效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元素传授给高中生,学生便会对其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继而爱上这门文化,并在理解部分内容之后,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熟练运用。
鉴于传统文化对高中生的重要意义,《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标准》中多处涉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表述。仔细梳理,可以将其归结为三点:第一,了解传统文化内涵,高中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认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此为基础要求;第二,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爱、掌握、积累和灵活运用传统文化的能力,即 “新课标”中对传统文化内容学习需要背诵或熟读等要求,意在丰富高中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在文化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做到学以致用;第三,指导高中生客观地认识和审视传统文化,既要引领学生对传统文化加以传播和宣传,也要教会学生将传统文化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思考,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创新。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阅读和写作课程中的体现策略
(一)阅读教学课。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故此,阅读教学课也成为向高中生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策略:首先,从所阅读古文的主题入手,引导高中生挖掘文中潜藏的思想内容,以启迪和教诲学生。如学习陶渊明的诗作时,应当引导学生去感受其对自然的独特审美;学习屈原的作品时,则应引导学生去感知作者眷念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其次,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入手,引领学生去探索作品中的文化潜质,从而涤荡学生的心灵。如阅读《红楼梦》等作品选段时,引领学生认识“封建专制”这一独特“传统文化怪相”,让学生通过批判的方式来净化心灵。
另外,还可从文章的注释、插图和优秀选段入手,去挖掘传统文化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情景意境,来拓展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在人教版课本中,有《屈子行吟图》《兰亭修禊图》(局部)等多个富含中华传统文化信息的画作缩影,教师应让学生仔细品味插图,此种方式既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也使学生通过图像这种直观的方式,对作品产生别样认识。高中生语文教材中择选的古文作品都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经典,这些作品中有许多经典词句,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认识这类行文中的意义,并摘录下来,以便学生借鉴。
(二)写作课。写作课,即为“作文”。优秀的作文,需要实现“物——意——文”三者的相互转换。对高中生而言,作文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创造性学习活动。作文的复杂性令其成为高中生最为不喜欢的学习内容之一。
从创作角度分析,学生之所以写不出优秀的作品,主要在于心中美好的想法无法用文字呈现出来。因此,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根本在于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借鉴他人表达方式是提高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第一步,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词眼和语句,高中生如若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恰当运用这些古诗词,不但能增加自己作文的内涵,也能在无形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趣味。故教师在教学高中生写作时,应刻意引导他们积极应用古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