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数学思考的有效创设
2016-11-09张文锋
张文锋
新课程在“四维”目标中提出“数学思考”一词, 何为数学思考?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有趣的乘法计算”一课的教学,笔者对数学思考进行了相关探索。
一、通读教材,找准数学思考的切入点
自然数的计算中有许多有趣的规律,这些规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积极地去探索数学知识。如“有趣的乘法计算”这节课,教材首先让学生自编一个两位数乘以11的算式并进行计算,接着通过观察,猜测,归纳,验证等方法找到这个两位数,进而找到积的个位,十位,百位上数字间蕴含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强化了学生“做一道题就是做一类题”的意识,并渗透了进行数学思考的一般步骤,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进行数学思考的一般程序。然后让学生仿照解决例1的思路再去研究第二道例题,这样就把整个探究过程进一步深化,使学生在进行数学思考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挖掘教材,制定“四维”教学目标
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笔者对“有趣的乘法计算”这节课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掌握计算中蕴含的简单规律,并把这个规律运用到类似的计算中去。2.数学思考:经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了解进行数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感受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规律。3.问题解决:在完成两组计算后,经历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分享猜想的过程,并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猜想。4.情感态度:经历数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三、创设情境,进行数学思考的时间要充分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将抽象知识化枯燥为生动,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制造认知上的冲突。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并留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对于这节课,笔者在授课前设计了以下环节:
师:生活中有许多神秘的算式非常有趣,大家想不想看看?(出课件)
(1)请大家任意说一个两位数填入这两个小方框中,我都能马上说出它的得数,哪位小朋友来挑战一下?(生说数字,师报结果,先用竖式验证)
(2)老师为什么能这么快说出结果,而且还是正确的?请大家观察刚才的几个算式猜一猜,可能会有什么规律?(学生小组讨论进行猜想)……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的特点,探究老师快速计算出正确结果的原因。
四、潜移默化,让学生充分享受数学思考的快乐
教授本节课时,不急于让学生知道问题的答案,而是让他们充分经历例1的探索过程,在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算一算的活动中初步建构、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式,再追问“小尾巴找到了吗?怎样找到的?你有什么话想和大家说?”通过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数学思考的过程,使他们掌握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学例2时,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去探索,这时学生会主动地、自觉地用刚掌握的方法,去探究,再一次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知识建构过程。这样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了科学的思考模式,更真实地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归纳总结,提升数学思考的效果
巧妙的课堂总结,不仅是一节课教学的点睛之笔,还可以把数学思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这节课,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两位数乘11的算法和注意点,这时有的学生会说“用竖式”,有的会说“用刚找的规律”。当然,这时学生可能用一句话说不清楚,教师可鼓励他们用两句、三句或更多句话来表达。通过交流,给学生思考、倾听,表达的机会,引导他们由生活语言、口语化的语言提炼为数学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问题的延伸,拓展,让学生的数学思考更深刻、更清晰。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找准数学思考的切入点,制定目标,关注生成及课堂小结等创设,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