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轨道站场的TOD综合开发规划研究——以佛山市北滘新城开发为例
2016-11-09王业宝周杏莊王业驹
王业宝,周杏莊,王业驹
(广东顺建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300)
新城轨道站场的TOD综合开发规划研究——以佛山市北滘新城开发为例
王业宝,周杏莊,王业驹
(广东顺建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300)
针对TOD综合开发的核心理念,结合佛山市北滘新城规划项目,提出对轨道站场周边的综合开发规划,对道路交通系统合理构成、交通接驳规划设计、慢行交通以及地下空间开发进行相应设计,并对TOD理论与规划区的交通、区域现状进行分析与深化,将TOD理论用于实际项目进行实践应用。
TOD;轨道站场;规划
TOD整合了土地利用和交通发展的概念,近年来随着城市立体化的拓展趋势,交通走向立体化和整体协调发展,其典型特征是围绕着公共交通中心,如轨道站枢纽等进行高密度、紧凑和混合的土地利用开发。轨道交通枢纽的交通组织将影响乘客的换乘效率,而站点区的设施布局将影响到区域发展的潜力,因此轨道交通站点及其周边地区往往成为整合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因素[1]。
1 城市轨道交通影响下的城市空间发展问题
1.1市场导向下的空间资源配置
宏观层面上,城乡规划是旨在引导市场实现社会目标的城市经营的工具,市场介入规划编制有助于提高规划内容的合理性。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其规划编制对市场的积极合理引导有重要作用[2]。TOD规划是兼具市场开发以及公共利益空间建设的混合功能,在《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地区新发展同时强化区域统筹的作用,从政策层面给予市场开发的合理性,尺度定位清晰。
(1)交通先行。强化“交通节点是城市中心”概念,轨道站场作为大量人流集散点,是交通发生与吸引源,合理与高效构建出行一体化是实现交通先行(交通便捷、交通集成、交通效率)的关键。
(2)政府引导。城市空间的发展规划一般由“政府规划部门制定,市场建设”(规划设计单位负责具体设计,施工单位负责具体工程实施)。对整体土地利用与开发,如何在市场范畴框架内进行整体合理规划,是有效管理城市空间、合理开发公共资源的重要环节。政府部门在环节中牵头,协同设计、施工单位,兼具对市场环境考虑,强化政府引导,积极引入第三方参与。
(3)以人为本。TOD所导向的低碳出行城市交通体系建设,其本质上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高度聚集交通接驳功能有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交通方式,强化人的核心理念。
1.2交通导向下的接驳系统优化
图1为TOD接驳系统示意图。TOD强调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整合,并以此为源点反馈及调整公共交通网络规划,制定相关交通政策,切实保障在空间上落实各种公交场站和服务用地。在土地利用混合开发基础之上,深入打造有机交通系统,对轨道站场的合理布局与地面交通系统无缝融合,是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的关键环节[1]。
图1 TOD接驳系统示意图
2 基于TOD理念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布局
2.1土地价值扩大化
从宏观层面上将TOD理念应用于轨道战场与地面一体化衔接,就是对站场周边用地性质、土地利用开发强度进行合理调配。站场周边用地类型与开发强度决定着对轨道交通客流量的发生吸引量,也影响着换乘设施的建设完备程度与规模,因此,站场用地规划对于实现TOD功能影响重大,参考国内相关研究对开发阈值划分为5类:综合枢纽站、交通接驳站、中心节点站、主城一般站、外围一般站,如表1所示[2]。以轨道交通分类站点用地开发的一般特点为数据源进行分析,确定5类站点用地开发一般性特征。
表1 轨道交通分类站点用地开发构成特征%
2.2公共利益空间资源合理化
表2结合对珠三角地区部分已批或报审部分站点的TOD规划容积率进行比对[3],对其站点地区、核心区的用地开发规模,以TOD为核心的开发模式较之传统的地区、片区开发有明显区别,实现交通高度集成的基础之上,如何使得土地经济效益更大程度提升,是TOD交通集成与市场之间的协调关键。
表2 已批或报审部分站点TOD规划容积率比较
续表
3 佛山北滘新城开发项目案例
3.1案例背景
北滘新城位于顺德区东北方向,紧邻广州南站,是美的电器集团总部所在地,家电优势尤为显著,产业集群程度高、产业链完善,是“中国家电制造业重镇”。规划区总占地面积552.76公顷,交通区位十分优越,周边有G105国道,美的大道穿行而过,且规划区内有多条公交线路,如图2所示。此外,规划区地处北滘新城核心位置,毗邻广州番禺区,经济活跃且周边已经形成了以多层为主的居住区、商务办公区以及沿街商业区。
图2 TOD区域规划方案
3.2站点地区TOD优化规划
3.2.1交通分级构架
结合TOD推行的公共交通为主导,在道路规划上,加强方格式路网的慢行、公共交通内循环线路,降低其机动车的尽端路段车行道的使用功能[4]。规划区内方格路网有利于“自行车+慢行+绿区(北滘公园)”的绿色出行,现状北滘公园(公交首末站)也承担着区域性交通枢纽角色。将规划区内的道路进行梳理,加强慢行道与公交专用道的设计,强化整体路网的慢行与快速化公交功能,如图3~4所示。
图3 TOD道路等级划分
图4 TOD慢行节点构架
3.2.2衔接轨道出入口交通
对轨道交通7号线的线位方案进行分析,规划区内的三处站点(美的大道站、北滘新城站、林头站)的轨道出入口方向以及出入口的人行过街设施,在道路规划设计层面进行协调,完成方案中出入口交通车流、人流的组织,实现人流与车流分隔,如图5所示。
图5 站点方案示意图
3.2.3强化便捷换乘系统
结合轨道站场位置,相关TOD理论研究认为区域范围600~800m的城市要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建设的路径依赖和触媒效应,对其区域范围内的交通接驳进行立体设计,加强交通换成立体化。对规划区内三处站点进行适度空间开放,如北滘新城站进行与北滘公园绿地的地下空间开发,与公园的广场通过内部的换乘通道将人行在公园内部进行地下与地面的换成;林头站结合周边商业开发,对其站场进行上盖物业,将地面与地上的空间,通过无障碍通道实现立体换乘,如图6所示。
图6 换乘示意图
与公共交通换乘方式有3种,平行换乘形式:将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站台设置于同一平面且站间并用,通过地下通道联系两侧站台,该形式确保了换乘中的步行空间集中疏散,而且步行时间距离短;分离式换乘形式: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车站处于不同的层面,通过设置桁架结构的天桥把行人过街和地面分开,在常规公交不太多的地方,采用分离式换乘模式可以保持常规公交的单向车流;多站台换乘形式:为避免传统公交车站接驳轨道交通期间,公交车进站出现的多辆车次拥堵排队问题,采用集中站台换乘概念,形成一个路外多个站台集中在一起换乘,如图7所示。站台设置均通过地下通道或者人行天桥与轨道站厅相连,避免客流进出站对车流正常运行造成影响。此外,提供常规公交优先的专用道或专用标志,便于公交车辆快速进站,减少其进出换乘站的时间。
与私家车、出租车换乘:结合站前广场的平面换乘:采用依托站点平面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站前广场与站房间公用空间进行特定区域设置,实现区域内的换乘。该模式能加快交通方式间的对接,但不利于交通流秩序、与客流及时疏散,如佛山顺德轻轨站;结合站房内的地下换乘:利用站房地下空间开发,把交通换乘都引入地下空间进行换乘,如图8所示。这种模式换乘能够极大程度减少地面空间使用、节约土地、减少地面交通流交织,提高地面通行环境,符合人文、环保、绿色理念,如广州火车站。
图8 与小汽车换乘示意图
与自行车换乘,自行车与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也是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一种重要的衔接方式。尤其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公共交通整体服务质量不佳,居民非机动化出行比重较低的情况下,自行车以其经济、方便、灵活、污染少等特点,在公共出行中占有重要地位,自行车与轨道交通衔接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自行车衔接停车场的规划布局以及轨道枢纽自行车合理交通内行驶路线的组织设计。
图9 景观区示意图
3.2.4城市集聚功能
(1)强化与滨水的公共空间。规划区内三处站点分别为林头站、北滘新城站、美的大道站,其中北滘新城站(换乘站)邻近北滘公园,作为新城区内最大的公共集散绿地公园,通过对站点与公园兼具开发,对轨道线路与公园绿地设置轴线,将其景观与休闲融合,通过轴线将城市中心与绿区联系起来,如图9所示。
(2)慢行网络的中心点形成。地下:对慢行流线与机动车交通流线进行分离,链接地铁、地下通道、地表、人行天桥等多层的慢行网络,实现慢行与机动车接驳节点的中心网络,对于美的大道站通过对地下通道层面,将A、B、C街区通过地下通道链接起来,实现街区与轨道站点全地下互通,另外,进行不同街区的地下停车设施开发,并对3个街区提出了地下层面的下层式广场设计,确保地下通道与街区一体化实现。地面:通过片区路网规划,对干路间慢行步道设计,确保干路与各个设施的链接。人行天桥:对于A-B街区架设人行天桥,可以通过天桥大道街区内的任一设施。其次,人行天桥还起到连接轨道站场地下出入口的重要作用。
(3)天际轮廓线。规划对105国道西侧的区域建筑高度提出限制要求,使城市功能区与区内的景观区(北滘公园)形成鲜明对比,利用规划区内总部经济区、办公区等建筑的高低层次,形成围绕景观区(北滘公园)为中心,由低向高的建筑构成,构成富有层次感的天际线,如图10所示。
图10 建筑天际线示意图
3.2.5绿色换乘可持续
TOD主张高集成度开发,强调公共出行,出行轨道化等。对于规划区的三处站点的开发,以中心景观区(北滘公园)为主要节点,进行慢行交通设计,强化整体慢行出行,公共出行。通过北滘公园地下空间开发,实现人与车、地上与地下交通的换乘,进一步促进规划区内的交通节能可持续化发展,如图11所示。
图11 绿色通道设计示意图
4 结语
在广东省编制的《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为指导型规划的背景下,结合TOD理论进行深入的土地利用与交通功能混合开发,本文以北滘新城为例,对TOD理论的深入应用进行了探索,为城市轨道交通站场以及周边用地建设开发提供实际的指导意义。
[1]王波,翁林敏.无锡轨道交通一号线刘潭站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J].南方建筑,2010(4):54-58.
[2]周娇,凌小静.基于TOD的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衔接[C].武汉: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5次学术研讨会议,2011.
[3]黄虎,张震宇,李凤会.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规划中的市场介入及协调[J].规划师,2015(4):35-41.
[4]李维科,刘圆圆,尹静雅.TOD理论在旧城更新中的融合性设计策略(以成都市龙泉驿区音乐广场改造项目为例)[J].规划师,2014(1):48-52.
【责任编辑:周绍缨410154121@qq.com】
Research 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bout metro city based on TOD Mode:Beijiao of Foshan City
WANG Ye-bao,ZHOU Xing-zhuang,WANG Ye-ju
(Guangdong Shunji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Foshan 528300,China)
Based on summation of the basic concept and main features of TOD pattern and by study of design case,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surrounding of orbital station field was put forward.Rational structure of traffic system,transport interchange plan,slow traffic and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were designed.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ransportation,regional planning was analyzed with TOD theory,which was applied in actual project as well.
TOD;urban rail transit station;planning
F572
A
1008-0171(2016)05-0032-07
2016-04-07
王业宝(1988-),男,海南东方人,广东顺建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