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拉渊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成果及思考
2016-11-09高立玉
□高立玉
(临沂市河东区水务局山东临沂276000)
石拉渊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成果及思考
□高立玉
(临沂市河东区水务局山东临沂276000)
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是提高农业生产率、改善生态环境、有效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措施。通过分析中型灌区现存问题,根据防渗、节水灌溉的原则,采用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改善石拉渊灌区渠道的灌溉功能。通过灌区主渠道的治理,极大提升了灌区的灌溉效率,缩短了灌溉周期,为北方地区节约水资源提供了借鉴。
中型灌区;节水;灌溉;治理
石拉渊灌区地处鲁东南,临沂市河东区境内。该灌区东靠沭河,西与河东区葛沟灌区接壤,南至彭白排水沟,北抵莒南县。灌溉面积主要分布在河东区刘店子、郑旺、相公、汤河、凤凰岭、重沟六个乡镇(街道),160个自然村。灌区内人口密集,土地肥沃,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24%。
石拉渊灌区是河东区的主要粮食产区和商品粮基地,灌区内人口29.18万人,耕地面积1.67万hm2。灌区内主要作物有小麦和水稻,经济作物除花生外,还有蔬菜、白柳和瓜果等。耕作制度多为一年两作及二年三作,复种指数1.85。粮食平均产量0.73kg/m2左右。石拉渊灌区地层多为第四系松散沉积层,大都具备一元和二元结构,渠坡及渠底以砂壤土及细砂为主,渠道渗漏较严重,砂壤土渗透变形为流土,对渠道安全亦造成危险。
1 存在问题
石拉渊灌区始建于1958年,至今已运行50余年,灌区建设当初设计标准低、工程质量差,在后期运行过程中,因维护管理跟不上,特别是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严重缺乏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工程老化、退化及毁坏严重。灌溉面积逐年下降,目前工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
灌区内六条干渠大多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我国正处在经济困难时期,工程所需物资很缺乏,同时干渠配套工程面广、量大、战线长、项目多、技术人员少,工程采取“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办法,致使设计标准偏低,施工质量差,渠道为土渠,坍塌淤积严重,杂草丛生,过水能力低;部分渠段为砂基段,透水性强,渗漏损失严重。
1.2工程老化、退化,实灌面积萎缩
灌区渠道为土渠,多数渠段冲刷、坍塌、渗漏严重,部分渠段杂草丛生,流速降低,淤积严重,影响输水,如九支渠因常年输不上水,出现了退渠还耕现象。目前渠道工程:干渠一条长42km,没有衬砌;支渠十七条长144km,衬砌长度5km,衬砌率约4%。渠系建筑物施工质量差,老化、退化毁坏严重,有些地方必要的建筑物缺乏配套。由于土渠输水能力较低,渗漏水严重,影响向下游渠道输水,群众乱扒渠道引水浇地现象严重。桥闸上下游护坡大部分冲毁,消力池毁坏,干支渠进水闸大部分无止水,有止水橡皮的也基本失效,跑水漏水严重,闸门锈蚀严重,启闭不灵活或丢失被盗。
1.3骨干工程配套不完善
近年来黄淮海平原开发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已完成灌区田间防渗渠等综合配套达4 533.33hm2。灌区开发建设之初,支、斗、农渠及田间工程由受益乡镇、村庄按照土地整改和兴建水利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建设,但这些配套工程已大部分老化,且布局不合理,灌溉时水到处流,造成水资源极大浪费。
1.4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缓慢,灌溉水利用系数低
灌水方式沿用传统的畦灌,各级渠道大部分为土渠。渗水、漏水、跑水严重,据测算,每667m2平均用水在650m3左右,灌溉水利用系数不足0.4,管灌、微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本灌区基本没有,资源的短缺和水源的浪费是灌区的突出矛盾。
2 工程内容及措施
本次实施的内容包括灌区渠道防渗衬砌及渠道配套建筑物的改建。
2.1工程等级
石拉渊引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06万hm2,根据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本灌区工程规模为中型,工程等别为Ⅲ等,永久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临时建筑物级别为5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脑瘫严重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户籍、出生排序、儿童年龄、儿童性别、康复时长、父亲文化水平、父亲工作、主要照顾者、母亲文化水平、母亲工作12项因素是分类变量,为自变量;脑瘫儿童家长PHQ-9和GAD-7问卷结果是等级资料,为因变量。脑瘫儿童家长抑郁和焦虑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12项因素对脑瘫儿童家长抑郁和焦虑的影响采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设计标准
2.2.1灌溉设计标准: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
2.2.2排水设计标准:除涝标准5年一遇。
2.2.3地震设防烈度
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工程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2.3渠道工程
干渠实施段桩号5+034~11+329,采用浆砌石护坡,衬砌型式为0.2m厚浆砌石护坡,下设0.1m厚碎石垫层;C20现浇混凝土护底厚0.12m。
2.4渠系建筑物工程
本次实施计划石拉渊引河灌区干渠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建筑物新(改)建及加固共40座,其中生产桥5座,涵洞(涵管)9座,倒虹吸1座,进水闸7座、节制闸3座、干斗门11座、电灌站1座,跌水3座。
表2 .1建筑物统计表
3 效益
本期工程实施后,已改善灌溉面积1 466.67hm2,新增(恢复)灌溉面积573.33hm2,本工程对改善石拉渊灌区灌溉条件,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促进石拉渊灌区农业综合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提高灌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河东区工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产生了重要意义。石拉渊灌区改、扩建工程项目的实施,使当地群众安居乐业,稳定社会;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了促进和发展。
4 建后管护
根据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的有关规定,本灌区灌溉面积10 666.67hm2为中型灌区,隶属于河东区水务局,机构设置见下表见4.1。
表4 .1 机构设置
管理处下设四个中心站,芦沟崖中心站、林桥中心站、汤河大闸中心站、南庄中心站29人。机关9人,共计38人。
工程建设完成后,灌区成立了专业机构—工程维修养护专业队,人员由灌区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对灌区骨干工程进行点、片、面逐级责任到人管理、维护维修。灌区2008年底完成水管体制改革,改为全额事业单位,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人员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由区财政拨付。同时实行专管和群管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管理体制上,变过去单一的灌区管为灌区群众共管,使群众的利益和灌区管理挂勾,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具体做法是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实行"抓大放小"的管理方式,骨干工程由工程维修养护队管理,田间工程由农户自行管理,让群众也参加灌溉和工程管理。
5 几点启示
灌区既是重要的水利设施,又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灌区节水改造是一项长期工程,“理念是基石,规划是关键,技术是支撑,管理是保障”,采取形式多样的渠道防渗治理措施,建设节水、生态、优美的中型灌区,为该地区今后进一步深化渠道防渗治理思想提供了依据。
5.1采取生态工程措施
在进行渠道防渗衬砌的过程中,应按照渠道设计因势利导,采取生态环保、经济实用的工程措施,力求工程方案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比如在灌溉与生态需求成为渠道建设中并重的背景下,采用生态护坡整治与防渗衬砌相结合的模式,在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条件的同时,又能极大的提高渠道的节水能力。因而建设生态防渗工程是解决灌区节水改造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前采用的各种生态护坡技术主要有生物工程技术、土工网复合植被技术、生态混凝土技术、多自然型技术等。
5.2严控污染,注重管理
近年来,随着城镇工业经济的发展,灌区渠道沿线镇街污水排放日益增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进行渠道防渗衬砌、生态治理,首要任务是要进行截流流域污水,禁止向渠道内直接排放污水。渠道治理完成后,要加强管理,对水中生物和水体质量要定期检测,及时掌握生物种群的生长、繁殖情况和水体质量变化规律,对生物的数量、品种及时进行调节。
5.3加强管理
为了保护运用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水法》及上级有关条例、文件精神。对乡镇全面实行“干渠定水位,支渠定流量,灌溉定时间,亩次定水量”的灌溉供水方式。增设测水、量水设施,搞好灌区工程确权划界,实行专管和群管相结合,使灌区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责任到人,上下协调统一,配水灵活机动,达到按667m2配水,按1m3收费,把合理、计划、科学用水落到实处,使灌区建设走上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的轨道。
[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1999.
[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
[3]《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
[4]《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23—2006).
[5]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规范(DL/T5432-2009)[S].2009.
[6]李炜.水力计算手册[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1004-7026(2016)10-0040-02中国图书分类号:S274
A
本文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10.025
高立玉(1980.11-),男,汉族,籍贯:山东临沂人,职称:工程师,学位:学士,工作方向:主要从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