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主题班会的德育实效

2016-11-09董瑞卿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班风班会德育

○董瑞卿

如何提升主题班会的德育实效

○董瑞卿

中小学作为初级教育,虽然知识的难度不高,但此期间是学生道德形成的基础阶段,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处于可塑性非常强的时期,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便不言而喻了。

如今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中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对信息的辨识能力不高,作为学生成长重要监护者的家长和老师更应该给予很好的引导。我们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中小学期间的班主任比大学的辅导员与我们的接触更多,所管辖的领域也更宽,更多时候像是学生在学校的“爸爸妈妈”,他们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监督者、引导者和一定程度上的标杆榜样,同时也是整个班级氛围的营造者。好的班级氛围具有强大的引导力量,在约束的同时也可以起到激励作用。因此在中小学德育中,班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要让学生在被班风影响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营造和维护班风。主题班会是形成良好班风的一项重要手段,老师在平时对学生的监护和教育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敏锐地捕捉其背后蕴含的教育意义并在班会中作为主题进行教育和互动,以营造良好班风为目的,进而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主题班会常见问题

一堂好的主题班会,狭义上讲,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广义上来说,能让学校德育工作更加全面协调的发展,并提高工作的实效性。然而在有关班会教育的现有研究成果中,虽然涉及方面很广,但是多以理论研究为主。笔者认为在当前以主题班会作为德育手段的实践尝试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常规班务和主题班会相混淆。主题班会本应是一项德育工作,但时常会被老师作为总结和部署一周工作的例会。班务工作是班主任对班级学生一周学习、生活、劳动、礼仪、卫生等各个方面的总结,而主题班会则应当更多地关注德育工作中的热点和重点,二者切不可混为一谈。

第二,缺乏创新。不少班级的主题班会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创新意识不够,“千班”一律,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让学生失去参加班会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第三,教师包办,缺乏学生的主体性。主题班会应该在老师的引领下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也决定了班会开展的实际效果。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富有热情,这种教育手段的效果才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在实际过程中,很多老师不相信学生的能力,过多地进行干涉,费力不讨好。

第四,德育目的性不强。主题班会这种应该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去解决实际问题。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很多班级的班会主题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很多时候主题班会的开展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主题不够鲜明,造成学生不能通过主题班会真正体验感悟,自然也无法很好地达到应有的德育目的。

第五,主题脱离实际。不能因为外面信息很繁杂,媒体传播很复杂,然后单纯在学校里讲“高大上”,若学生看到的东西以及看后想到的东西和你灌输的理念不一致,那这个教育就是苍白无力的了。

二、提升主题班会实效性的策略

1.针对学生实际选择主题是提高班会德育有效性的基础。德育源于生活,为了生活。选题时一方面可以从同学所具有的典型问题入手,纠正一些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习惯或风气。另一方面可以弘扬积极向上的文化,如学习雷锋精神、五四精神,培养环保意识、责任意识,或者号召强身健体、全面发展,等等。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对学生成长和德育实践有帮助、有意义的主题。无论选择什么主题,都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切勿面面俱到、蜻蜓点水。

2.对班会的总结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不论是效果很好还是反响欠佳的主题班会,通过会后的反思与总结都可以使这一过程在不断的完善中对德育起到越来越明显的推动作用。

3.在举办主题班会这一举措的落实过程中,老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强化这一活动的作用:

首先,要强化在这一过程当中的师生互动。在德育中,道德生成的最有效途径在于学生内心的体悟,外在的灌输无益于学生的道德成长,尤其对中学生群体而言。客观上,这个年龄的学生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叛逆的心理,一味的单方教育很可能引发他们的抵触情绪从而使主题班会的效果大打折扣。在主题班会中强化互动,一来可以及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反馈予以引导,二来也可以让学生自觉地融入到教育的过程中,起到较好的效果。

其次,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不论对什么年龄段的人,榜样的力量都是十分强大的,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虽渴望独立,但在心智上尚不能完全独立的他们,在内心其实仍然十分希望得到老师及家长的肯定。在主题班会这样一个集体性的活动中,对积极向上、品学兼优的正面榜样给予表扬和肯定,充分发挥其榜样作用,往往能够很好地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不能忽视年龄差异的因素。也许很多人觉得中小学生的综合年龄较小,在举行主题班会进行德育时并没有太大差别。但事实上,即便是小学不同年级的学生,其思考方式和思想深度的差别也是很大的。更不用说中学生和小学生之间的差别了。因此在选择德育的手段时,要重视年龄因素。比如对一二年级的孩子,开班会时宜更多地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去引导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如讲孔融让梨、揠苗助长等故事,或是通过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短片在学生的心中树立正面形象。这样的方式不会生涩难懂,效果又十分显著。而对于小学高年级或是中学的学生,思想虽然尚不成熟,但是已经能够独立思考,在班会教育中则可以多结合社会现象进行讨论。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方法,不能一概而论、生搬硬套。

4.主题班会不应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育,班会与上课传授知识是不同的。班主任在班会中充当的是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是同学们交流的对象,而不是一个被学生畏惧的人,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主题班会才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平时与学生的相处中,要像朋友一样,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这才是班主任老师应有的姿态。

5.要注重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合作。对老师而言,要同时照顾一个班的学生,对每个同学的了解势必不像家长那么全面和细致。而对家长而言,其教育知识同样不及老师那么丰富,有很多地方可能存在困惑。因此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在中小学生的德育中显得格外重要。在这种双方的沟通过程中,老师从家长处了解到学生在放学回家后的情况,扫除德育的“盲区”,为班会主题的选择增加来源。同时在班会的举办过程中,也可以教育并倡导学生和自己的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从学校的角度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推力”,能够让学生的成长获得全方位的呵护。

主题班会并没有固定的套路或是模式,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生活,从小处着手、从实际情况出发,把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和一定的趣味性结合起来,以一种朴实而深刻、简约而不简单的主题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唤醒其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自觉。(作者系国际关系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班风班会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爱心·言行·思想·制度·班风——班主任工作“五部曲”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班风:班级教育的场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家风与班风的良性互动关系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