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针灸联合悬吊运动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6-11-09李晓华闫晓洁马玉萍王亚兰
李晓华 闫晓洁 马玉萍 田 斌 王亚兰
河北省唐山康复医疗中心综合康复科(唐山063000)
早期针灸联合悬吊运动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
李晓华闫晓洁马玉萍田斌王亚兰
河北省唐山康复医疗中心综合康复科(唐山063000)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联合悬吊运动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4例。治疗组给予早期针灸联合悬吊运动锻炼,对照组仅给予早期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PASS评分以及6min步行距离,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和Barthel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后治疗组的Fugl-Meyer和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ASS评分及6min步行距离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升高,治疗组的PASS评分以及6min步行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针灸联合悬吊运动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促进患者的肢体康复,改善预后。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多数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往往以偏瘫为主要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是临床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关注重点之一。近年来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2]。悬吊运动训练是由国外引进的一种有效的神经肌肉反馈重建技术,主要是通过水平悬吊训练,对患者的躯干肌肉进行强化,提高身体在不稳定状态下的平衡、控制能力,从而更好的促进运动功能恢复[3]。本科于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间对1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运用早期针灸联合悬吊运动锻炼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男82例,女66例;年龄52~71岁,平均(61.8±3.2)岁。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治疗组给予早期针灸联合悬吊运动锻炼,对照组仅给予早期针灸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例如疏通脑血液循环药物、降低血液黏稠度药物、营养脑神经用药等)。对照组给予早期针灸治疗:穴位、针具常规消毒,保持穴位皮肤清洁干燥。根据病情取以下穴位: 头面部以百会、地仓、人中,风池等穴为主;上肢有手三里、臂臑、极泉、中渚、曲池等穴;下肢有阳陵泉、环跳、伏突、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为主。根据穴位处肌肉的肥厚程度选择合适的长针行刺,操作采取体针直刺进针,用捻转提插补法。患者每日接受l次针灸治疗, 35~40min/次,10d为1个疗程,每疗程后休息2d,每位患者给予3个疗程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悬吊运动训练。练习采用挪威产的Redcord体能-康复悬吊训练器,训练中静态闭链运动与动态闭链运动相结合,练习内容包括背部屈伸运动训练、膝关节以及髋关节屈伸与内收外展训练等内容。在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需根据患者的不同实际情况通过调节弹性带的松紧来增减难度,还可将窄悬吊带向下肢远端移动增加难度等方式来调整负荷强度。每种动作每天训练3~4组,每组训练5次,组间休息2min,负荷逐渐增加,以患者能正确、轻松完成指定动作为度。每周训练5d,共训练8周。
观察指标由同一位康复评定师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评分对偏瘫患者下肢基本运动功能的评定,并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价。采用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 评定各组患者姿势控制能力,同时选用6min步行距离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功能变化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评价,疗效标准参照脑卒中的康复评定与治疗[4]评定。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
患者Fugl-Meyer和Barthel评分的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和Barthel评分均显著升高,且治疗后治疗组的Fugl-Meyer和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Fugl-Meyer和Barthel
患者PASS评分以及6min步行距离的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PASS评分以及6min步行距离均显著升高,且治疗后治疗组的PASS评分以及6min步行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PASS评分以及6min
讨 论
脑卒中偏瘫属祖国医学“中风”的范畴,多属经络不通、气血不和之证[5]。针灸通过“舒筋通络”中医理论能够使瘀阻的经络通畅,调整脏腑气血,均衡阴阳,改善脑组织的血液循环,刺激改善周围循环状态,调节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改善人体大脑皮层电活动,通过改变血流速度和血管收缩,以达到颅内血流的动态平衡[6]。有文献报道针灸可刺激运动神经元兴奋,与康复训练有相互促进作用[7]。古语云“头为诸阳之会,四肢为诸阳之末”,阳气盛,则气血和,四肢尽可康复。因此在本次研究中作者取穴以阳经之穴为主。如百会穴为诸阳之会,针刺之可醒脑开窍;地仓为足阳经穴,针刺之可行气活血;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针刺之可益气养血,扶助正气;阳陵泉为足少阳之脉所入,针刺之可舒筋壮筋,促进患者肢体经络的恢复;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针刺之有滋补肝肾、补脑醒髓之效。
相关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具有这重建和可塑性的特征,通过反复训练输入正常的运动模式,促进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恢复,这为患者的肢体康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悬吊技术和概念进入中国较晚,最初多用于慢性背痛及肩关节患病等的治疗,近年来也开始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悬吊技术强调主动训练的观念,通过特定的姿势和方法渐进性的进行肌肉训练的技术,整个过程中以借助重力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应用吊索与绳索为患侧肢体运动提供支点,通过相关的训练进而激活患者失活的肌肉组织,恢复其躯干功能及姿势控制能力。目前临床研究显示悬吊运动锻炼能提高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也有研究证实,悬吊运动锻炼通过闭链运动可以使得患者肌肉的力量及协调性得到显著增强,是一种有效改善神经肌肉模式的新型训练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SET训练配合早期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Fugl-Meyer和Barthel评分,从而改善其肢体功能的康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国内相关报道的结论相同[8]。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针灸联合悬吊运动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运动功能,显著促进患者的肢体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马国良.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631-4632.
[2]李艳红.研究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临床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6,8(5):13-15.
[3]黄琪,万勇,刘洁,等.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3):225-227.
[4]缪鸿石,朱墉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49-150.
[5]肖蕊玲,李华. 康复训练联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运动障碍34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420.
[6]杨春光.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263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8):78-79.
[7]石新燕,李小生.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J].陕西中医,2013,34(7):877-878.
[8]王红斌,彭小平,徐健,等.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J].陕西中医,2015,36(7):914-916.
(收稿2016-03-09;修回2016-04-08)
脑卒中/并发症偏瘫/针刺疗法穴,百会穴,地仓
R743.3
A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1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