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退黄汤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疗效观察
2016-11-09豆玉凤史艳平
豆玉凤 史艳平
西安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西安710003)
凉血退黄汤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疗效观察
豆玉凤史艳平
西安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西安710003)
目的:探讨凉血退黄汤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诊断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更昔洛韦治疗,治疗组加用凉血退黄汤口服,两组均治疗21d。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IL-6)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7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TBIL、ATL、AST、TNF-α及IL-6水平下降明显,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退黄汤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是指在婴儿期感染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后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以黄疸、肝脏肿大或(和)脾肿大、肝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1]。巨细胞病毒肝炎在婴儿肝炎综合征中所占比例达30%~40%或更多,黄疸具有难以消退,持续进展等特点,可导致胆汁淤积、胆道梗阻、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等严重后果。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无特效方法,多以抗病毒、保肝、对症治疗为主[2]。近年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发病率逐年增多,临床上主要采用更昔洛韦治疗,最主要的药物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3]。笔者采用协定处方凉血退黄汤治疗80例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选择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共80例,均来自2013年11月~2015年4月西安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及感染科住院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9~122d;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1~130d。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组在2012年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制定[4]:①血清CMV-IgM(+)或血CMV-DNA(+);②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③各种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检查均阴性,其他疾病引起的肝损害同时排除,如EB病毒感染引起的肝损害等。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5],符合黄疸瘀热型。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诱导期更昔洛韦5mg/kg,1次/12h,静脉滴注,连用14d;维持期5mg/kg,1次/d,静脉滴注,连用7d。治疗组加服凉血退黄汤:茵陈蒿、茜草各10g,金钱草、板蓝根、紫草各8g,白芍6g,鸡内金、郁金各5g。水煎服,1剂/d。两组均治疗21d。
观察指标观察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血清TBIL、ALT、AST变化。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细胞因子TNF-α和IL-6。TNF-α和IL-6试剂盒由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留取患者血清,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检测。
疗效标准
疗效评定参考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拟定治愈:黄疸完全消退,肝脾回缩,TBIL、ALT及AST恢复正常。显效:黄疸明显消退,肝脾肿大明显回缩,肝功能明显恢复。TBIL、ALT及AST下降≥50%。有效:黄疸有所消退,肝脾肿大有所回缩,肝功能有所恢复。TBIL、ALT及AST下降<50%。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肝酶及黄疸未好转或较前加重。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统计结果。计数资料采用两样本均数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t检验;当P<0.05时,表明所检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两组肝功能生化指标比较 见表2。
两组血清TNF-α和IL-6检测结果见表3。
表2 两组肝功能生化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3 两组血清TNF-α和IL-6检测结果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讨 论
本病属于中医“胎黄”“黄疸”范畴。本病初期以黄疸为主,孕母之湿热毒邪遗于腹中胎儿,湿热毒邪戕伐肝体,蛰伏肝内,导致湿热相火,湿与热结,缠绵难愈,熏蒸肝胆,导致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胆液外溢,泛溢肌肤,上染目睛,下注膀胱,而成黄疸。湿热黄疸失治或病情进一步发展为瘀热黄疸。瘀与热结,瘀阻胆道,胆道不利,胆液不循常道而溢于皮肤,黄疸进一步加重。本证病机关键为血分瘀与热结,且有伤阴之象,故凉血利胆散瘀为治疗的关键。凉血退黄汤中茵陈蒿清热利胆退黄,茜草凉血解毒、散瘀通经共为君药。金钱草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板蓝根、紫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白芍柔肝养阴益肝体,此四味共为臣药,助君利胆退黄、凉血解毒、同时以养阴柔肝;佐以鸡内金健脾散瘀消积,以郁金为使,凉血疏肝利胆,同时引药入肝胆。全方共奏凉血解毒、利胆散瘀之效。
儿童感染巨细胞病毒后,常引起一系列的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在肝细胞损伤及病毒清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7]。TNF-α和IL-6主要是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适量的TNF-α能调节机体的代谢及免疫能力,也可增加机体抵御病毒侵入能力,TNF-α通过提高中性粒细胞吞噬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肝细胞、抑制巨细胞病毒复制、蛋白合成及病毒颗粒的产生,促进CD8+T细胞杀伤感染病毒的肝细胞[8]。大量的TNF-α可促使中性粒细胞黏附到内皮细胞上,引起肝血窦微循环障碍,诱发IL-1、IL-6等细胞因子释放,导致肝功能障碍。同时TNF-α可诱导肝细胞凋亡的发生,库弗细胞能激活凋亡通路通过释放大量的TNF-α[9]。大量库弗细胞存在巨细胞病毒肝炎患者肝脏内可进一步诱导产生TNF-α,而TNF-α又可诱导肝细胞合成IL-6,过量表达的IL-6可促进B细胞分化、增生,加速肝脏急性期蛋白的合成和释放,促进T细胞的分化增生,还可以介导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加重了肝细胞的损伤[10]。
综上所述,中药凉血退黄汤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肝功能生化指标(TBIL、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较对照组显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TNF-α和IL-6两种细胞因子进行测定,发现患儿血清中治疗前二者明显升高,通过治疗后能明显下降。因此,检测TNF-α和IL-6能反映机体免疫损伤程度,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轻重和治疗效果。
[1]封洁,庄丽丽,朱亮华,等.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36例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15,41(14):1646-1647.
[2]支晓艳,陈玲.加味退黄汤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35(8):1022-1023.
[3]于静,高芳,严海燕.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66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0):37-39.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全国儿科临床病毒感染协作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4):290-292.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301.
[6]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43-151.
[7]原慧云,李文玲,朱镭.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T细胞亚群测定及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6):1883-1885.
[8]徐延钧.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17(9):993-995.
[9]于静,陈奎生.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血清IL-6、IL-8水平检测的意义[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5):115-116.
[10]易爱芬.不同类型的肝炎患者血清IL-6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医药论坛杂志,2014,35(9):50-51.
(收稿2016-04-10;修回2016-05-06)
巨细胞病毒肝炎/中西医结合疗法凉血剂/治疗应用儿童@凉血退黄汤
R725.7
A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