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6-11-09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湖南省长沙市410005

低碳世界 2016年29期
关键词: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客流

谢 疆(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湖南省长沙市410005)

浅谈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对策

谢 疆(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湖南省长沙市41000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迫在眉睫。对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交通运输的关键作用,然后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详细探究,以期有效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交通;拥堵;对策

1 引言

新时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私家车数量逐年攀升,而城市道路也在不断扩增,但是依然很难满足人们的交通出行需要,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关键。

2 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

2.1 交通运输对于人口分布的影响

交通运输具有多种功能,其中一项就是实现人口的空间位置转移,这一功能对人口数量有很大影响。随着地区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人口数量也会快速增加,而这就会加剧人们的出行意愿,并且造成人们的出行规律越来越复杂。交通运输与人口分布之间,不仅会相互影响,而且还具有相互制约的作用。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数量日益集中,交通运输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交通运输的便利无疑也会吸引人口聚集。

2.2 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交通运输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是非常可观的,因为其不仅要完成国家下达的客、货运输任务,而且还需结合市场需求对各方面的运输业务做出调整。交通运输在地区经济的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必须依托城市交通运输产业。

2.3 交通与城市化

城市发展和交通运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快速发展的道路交通有利于强化中心城市对周边的辐射作用,使中心区域的活力得以维持,促使单中心城市发展成为多中心城市;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城市交通的发展,能够有效增强交通运输在城市客运交通体系中的作用。随着世界各个城市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人们对城市交通提出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多数城市对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综合公共交通体系的需求更加迫切。

3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产生原因

3.1 城市交通供给、需求作用机理

城市交通虽然受到来自政府等方面的管理,但从市场角度出发,可以将城市交通看作一个市场,即城市交通市场。既然是市场,就会存在市场主体——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城市交通市场中,交通供给主体为交通设施提供方,即相应主管政府部门;交通需求主体为交通设施需求方,即城市道路通行车辆及行人。这样,城市交通供给指在一定时期内,给定价格P下,交通供给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交通量Q;城市交通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给定价格P下,交通需求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支付的交通量Q。当供给与需求吻合时,达到市场均衡。

3.2 城市交通拥堵供给分析

城市交通供给主要包括:道路、交通工具、交通信息系统。交通工具的使用是有成本的,道路和交通信息系统则是无偿使用。交通供给的特点主要有两点:①随时间发展增加。a.道路的增加是阶梯性的,这是由于作为固定设施的道路修建具有周期性,道路没有完工,则不能投入使用发挥作用;道路完工后,城市道路数量则保持一段时间稳定。因此,随着时间的变化,道路供给不会是线性变化,而是呈阶梯状跳跃增加,如图1所示。b.交通工具和交通信息系统也伴随道路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道路数量的增多,公共交通工具和私家车都会有一定增加,交通信息系统的数量也会增加,它们的增加可以是线性的,如图2所示,其中Q表示数量,t表示时间,S代表供给曲线。②道路随时间波动性增加。正常情况下,修建城市道路,会对邻近或者交叉的道路产生影响。比如修建高架桥是为了增加道路供给,但是,对桥下正常的道路通行造成了影响,对交叉的道路也造成了不同的影响。因此,在修建新的道路时,往往意味着在工期内城市的交通供给的减少,如图3所示。在该图中,Q1是最初道路的供给量,Q2表示修建道路期间道路供给量的水平,比Q1低。Q3表示道路修好后,道路供给的新的水平,Q4表示修建道路期间道路的供给,同样比Q3要低。

图1 城市道路的阶梯性变化示意图

图2 交通工具和交通信息系统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

图3 道路数量随时间波动性的变化示意图

3.3 城市交通需求特点分析

城市交通需求主要来自于城市人口出行,我国大部分城市交通需求现状如下:①城市人口增长过快。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我国城市人口近年来增长速度以及增长量已大大超过城市扩容速度及城市容量,由此产生的交通需求已大大超过了城市交通承受力,导致了交通拥堵。②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呈爆炸式增长。最近几年是我国城市机动车增长最快的年份,不论是轿车、客车还是货车,相比以往增长都达到了最高。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从100万辆增加到200万辆用了6年,200万辆到300万辆用了4年,而从300万辆到400万辆仅用了2年,截至2013年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543万辆。由于增长速度过快,因此,完全超过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增加速度,导致无法满足交通需求。③城市公共交通利用率低。由于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不足与不合理,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利用率明显偏低,我国的平均公交出行率不足30%,因此,还有很大一部分交通需求可以转移到公共交通,来缓解交通压力。

4 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对策

4.1 优化城市用地布局

①中心城应该增加公共绿地和公共空间,减少容积率和建筑总量,对中心城的住宅、商业办公建筑采取总量控制、布局优化方式,适度控制中心城建设规模和人口密度,结合城市更新调整不适应中心城发展要求的产业用地布局,促进人口、产业向市域城镇载体有效疏解,使中心城的人口密度适应宜居城市要求。②中心城周边地区应以公共交通引导“多中心、多组团、轴向”城市空间布局形成,避免单一的用地格局的继续蔓延,也要适度提高组团、片区的混杂度,避免单一功能组团的布局,提高分区域的职住平衡水平,化解不必要的过长距离的交通出行。③从完善功能、产城融合、强化公交等方面着手来提升城市吸引力,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消费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能级,促使新城成为区域增长极实现中心城产业和人口同步向新城疏解,提高新城职住平衡度,均衡区域交通需求分布。④依托中心城和新城产业发展,提高大型居住社区就业与日常生活配套。依托中心城产业发展,推动轨道与公交系统建设加强与中心城产业片区的联系;对于新城附近的大型居住社区,应依托新城产业发展,建立与新城的紧密交通联系,融入新城发展;对于其它远离中心城和新城的大居,则应该考虑将中心城的转移产业布局于此,形成就业居住相对平衡的区域发展模式。⑤利用大容量公共交通引导和支持城市用地开发和功能调整,提高土地开发和公共交通运营的综合效益。

4.2 建立立体大交通

根据交通的特性,针对造成拥堵的具体情况,建立完善交通网络,改进交通管理方式。对红绿灯较多造成拥堵的,应该多建人行道,多修立交桥;对路窄车多造成的拥堵,要想法拓宽道路,提高车辆通行能力;对城市道路发展空间受限的大中城市,要利用好空中和地下空间,适时启动高架桥、轨道交通、地下交通,这是未来解决城市堵车的根本途径。

4.3 提高交通参与者的素质

加强对道路使用者的宣传教育:①国家机关特种车辆驾驶员。教育他们克服特权思想,成为遵守交通法规和交通道德的模范。②出租车驾驶员。教育他们不要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不管他人利益,成为良好交通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③大型货车驾驶员。教育他们不要超速行驶、占道行驶、疲劳驾驶,不要“以大欺小”。④普通交通参与者尤其是新进城的农村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不与机动车争道抢行。

4.4 提升公共交通系统服务能力

①增加既有轨道交通运能。a.增加轨道交通系统的配车数量,完善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降低轨道线路发车间隔、提高线路载客容量。b.研究增加轨道系统折返设施改造方案,提高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灵活性,缓解轨道客流分布不均造成的局部拥挤问题。②推进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能力,重点是构建多层次的轨道交通体系,形成包括区域城际快轨、市域快轨、城市地铁、局域轨道在内的市域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满足不同层次的客运服务需求。③完善轨道交通接驳系统。基于轨道交通建设优化调整地面公交线路,并为非机动车停放留足空间。同时,加强城市交通换乘枢纽建设,合理规划落实相关用地,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辐射范围。④优化大客流轨道车站的改造与客流组织。针对客流集聚度高的轨道车站,有条件的可根据需要进行车站改造,并根据车站客流的空间分布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客流组织方案,加强大客流的空间疏导,减少逆向客流对冲,降低站内客流集聚风险。

5 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交通状况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而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问题。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交通拥堵和城市规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为了有效解决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应该合理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建立立体大交通,提高交通参与者的素质,提升公共交通系统服务能力,从而达到持续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的目标。

[1]孙欣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浅议[J].经济师,2010(09):62~63.

[2]高 鹏,张子秦.城市交通拥堵分析及对策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02):22~25.

[3]张嘉敏.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及对策分析[J].综合运输,2011(11):57~60.

U12

A

2095-2066(2016)29-0203-02

2016-9-20

谢 疆(1983-),男,中级,硕士,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工作。

猜你喜欢

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客流
客流增多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老龄化背景下关于城市交通适老化对策的思考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基于NB-IOT技术的公共交通显示牌设计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基于计算实验的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基于车联网技术的城市交通优化研究
公共交通一卡通TSM平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