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压压水试验在赣县抽水蓄能电站中的应用

2016-11-09陈万林福建华东岩土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03

低碳世界 2016年29期
关键词:孔深压水裂隙

陈万林(福建华东岩土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03)

高压压水试验在赣县抽水蓄能电站中的应用

陈万林(福建华东岩土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03)

在赣县抽水蓄能电站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专门在高压岔管~地下厂房位置的ZKC1钻孔中进行了高压压水试验,取得各试验段岩体的透水率和压力~流量(P~Q)关系曲线(类型),从而了解岩体在高水头压力下的渗透特性。

高压压水试验;透水率;P~Q曲线类型

1 前言

赣县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江西省赣县大埠乡境内,总装机容量1200MW,地下厂房采用中部布置方案,高压岔管内压力水头约为418m。

本次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在高压岔管~地下厂房完成了1个钻孔ZKC1,孔深0~1.1m为覆盖层,孔深1.1~301.67m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其中孔深1.1~3m为全风化,孔深3~77.2m为弱风化,孔深77.2~148.8m为微风化,孔深148.8~301.67m为新鲜。高压岔管部位岩性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岩石坚硬,新鲜,岩体较完整~完整。

2 高压压水试验

根据ZKC1钻孔揭露情况,按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岩体完整程度布置21个试段,孔深193.9~298.9m。

高压岔管内压力水头约为418m,按1.5倍考虑,确定本次最大试验压力为6.5MPa,试验分五级、九个阶段进行(包括升压和降压阶段),各级试验压力为:1.3MPa→2.6MPa→3.9MPa→5.2MPa→6.5MPa→5.2MPa→3.9MPa→2.6MPa→1.3MPa。

采用双管法(即封隔试验段和试验段压水各自一管路)自孔深193.9m至孔深298.9m,由上而下逐段进行压水试验,每级压力稳定时间为5min,时间间隔为1min,试验段长度5.0m,相邻试段互相衔接,试验为快速法。

试验步骤如下:

(1)试验孔段钻进结束后,进行洗孔,然后下封隔器将试验段封隔起来。

(2)向封隔器注水、加压,使封隔器膨胀,以使试验时试验段不漏水。封隔器压力高于试验压力0.5MPa。

(3)打开溢流阀,启动水泵,再打开排气阀,然后向试验段送水,待充分排气,排气阀连续出水后,再将其关闭。

(4)调整溢流阀,使试段压力达到预定值并保持稳定,然后进行流量观测。

(5)流量观测工作每隔1min进行一次,连续五次,当流量无持续增大趋势,且五次流量读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10%,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L/min时,该级压力下试验即可结束,取最终值作为计算值。若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则需继续观测,直到满足条件为止。

(6)将试段压力调整到下一级压力值,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完成该试段的试验。

3 试验成果

压水试验主要成果为透水率、P~Q曲线(类型)。试段透水率采用最大压力阶段的压力值P和流量值Q按下式计算:q= Q/LP,式中q为试段的透水率(Lu),L为试段长度(m),Q为最大压力阶段的流量值 (L/min),P为最大压力阶段的压力值(MPa)。

压水试验采用多个压力阶段,因为在不同的压力下,岩体裂隙的渗流状态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压力下岩体裂隙的状态(张开度、充填物等)会发生变化,因而其渗透性也会发生变化。根据压水试验,得出各级压力与流量之间的关系,绘制P~Q关系曲线,再根据曲线形状可分为5种类型:A型(层流型)、B型(紊流型)、C型(扩张型)、D型(冲蚀型)、E型(充填型)。

ZKC1钻孔各试段高压压水试验计算成果汇总于表1。

表1 ZKC1钻孔高压压水试验计算成果汇总表

4 成果分析

由表1可知:

在 ZKC1钻孔孔深 193.9~298.9m共 21个测段内,除233.9~258.9m、293.9~298.9m的透水率q值在0.15~0.51Lu之间 (6段,占28.6%),其余测段透水率q值均小于0.1Lu(15段,占71.4%),岩体呈极微透水~微透水。

岩体试验段P~Q曲线类型以A型(层流型)为主,有13段,占61.9%;其次为C型(扩张型),有6段,占28.6%;少量为B型(紊流型),有2段,占9.5%。

根据本次试验各试段P~Q曲线及岩体特征,共有以下三类:

(1)A型(层流型):P~Q曲线中升压曲线为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降压曲线与升压曲线重合。在整个试验期间,裂隙状态没有发生变化。

(2)C型 (扩张型):P~Q曲线中升压曲线大体上为凸向P轴的曲线,降压曲线与升压曲线基本重合。在试验压力作用下,裂隙状态产生变化(原有裂隙加宽,隐裂隙劈裂),岩体渗透性增大,但这种变化是暂时的、可逆的,随着试验压力下降,裂隙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呈现出一种弹性扩张的性质。

(3)B型(紊流型):P~Q曲线中升压曲线为凸向Q轴的曲线,降压曲线与升压曲线基本重合。在整个试验期间,裂隙状态没有发生变化。

A型(层流型)及B型(紊流型)试段的P~Q曲线均陡倾,透水率q值均小于0.1Lu,在高压作用下,岩体始终处于弹性变形状态,说明试段岩体完整性好或结构面与外界渗流场的连通性差。根据ZKC1钻孔岩芯,A型及B型试段岩体完整,裂隙不发育。压水试验成果与实际吻合。

C型(扩张型)试段在高压作用下,流量急增,P~Q曲线由陡变缓,曲线拐点较明显,说明试段岩体存在结构面,在水头压力作用下张开,通过P~Q曲线的拐点可以大致判断出结构面张开的压力值。根据ZKC1钻孔岩芯,C型试段 (233.9~258.9m、293.9~298.9m)岩体总体较完整,有中陡倾角的闭合裂隙发育。压水试验成果与实际吻合。

5 结论及建议

(1)试段岩体属极微透水~微透水。微透水有6段,占28.6%,透水率q值在0.15~0.51Lu之间;极微透水有15段,占71.4%,透水率q值均小于0.1Lu。

(2)试段P~Q曲线类型以A型(层流型)为主,有13段,占61.9%;其次为C型(扩张型),有6段,占28.6%;少量为B型(紊流型),有2段,占9.5%。

(3)高压岔管围岩为新鲜的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岩体较完整~完整,透水性属极微透水~微透水,以完整、极微透水岩体为主,裂隙总体不发育,局部有中陡倾角的闭合裂隙发育,由于裂隙闭合、短小,透水性较弱,多属微透水。

(4)根据ZKC1钻孔及高压压水试验成果,高压岔管围岩初步分类为Ⅱ类,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鉴于高压岔管工作水头压力较大,为防止局部裂隙发育岩体在高压水头作用下发生劈裂,建议设计对高压岔管地段加强衬砌。

(5)由于本次钻孔及试段未能完全概括高压岔管地段存在的各种地质现象,对其它可能存在的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等,有待进一步研究其在高压水流作用下的渗透特性。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电水利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孙 政,田作印,杨晓晗.高压压水试验在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中的应用[C].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电网调峰与抽水蓄能专业委员会抽水蓄能学术年会,2009,27:50~52.

TV743

A

2095-2066(2016)29-0095-02

2016-9-28

陈万林(1983-),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电水利工程勘察工作。

猜你喜欢

孔深压水裂隙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临界深孔控制爆破数值计算模拟及控制爆破技术应用
抽水调相时主压水阀位置信号抖动分析及处理
机组调相压水问题的分析及改造
机组调相压水过程中流程及控制的分析
岩巷爆破掘进优化设计研究
基于孔、裂隙理论评价致密气层
裂隙灯检查的个性化应用(下)
第一次压水
《老炮儿》:在时代裂隙中扬弃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