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在江西省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分析

2016-11-09彭怀德孙长青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43

低碳世界 2016年29期
关键词:用电量消费量比重

王 敏,彭怀德,孙长青(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43)

电力在江西省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分析

王 敏,彭怀德,孙长青(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43)

以江西省2006~2012年电力在终端能源中的消费为例,从时间维度对各产业部门电力消费变化及电力消费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电力在不同产业终端消费结构的变化特点,为江西省电力消费市场开拓潜力提出了建议。

电力;终端;能源消费;产业结构

引言

能源是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能源需求迅猛增长,今后我国能源稳定供应压力十分突出,能源安全问题将日益凸显。

在我国长期以来,电力与可替代能源市场的竞争未引起电力企业的足够重视。但随着电力供需形势趋缓,以及太阳能、天然气、风能等以新的竞争手段和方式进入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通过电能在终端消费比例中的统计分析,把握当前电能消费情况,梳理和定位关键要素,为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比重提升等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既有利于电力企业自身效益,又具有综合社会效益。

1 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情况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终端电能消费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江西省终端能源消费电能占比也逐年提升,但相比我国整体水平,江西省的电能占比还有一定差距,增长空间较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权威发布数据,2011年我国电力消费增长12.08%,其他终端能源消费增长5.6%,促使终端能源消费总量中电力消费的比重提高了1.41个百分点,由2010年的20.63%提高到2011年的22.04%。同期日本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39.74%,美国则为33.14%,江西仅为19.22%。

江西省人均用电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991年的149.74kWh/人,2001年的219.66kWh/人,随着经济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上升到 2011年的690.28kWh/人,年均增长14.90%。江西省人均生活用电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995年的35.9kWh/人,2005年的152.49kWh/人,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电气化程度加深,上升到2011年的279.22kWh/人,年均增长10.61%。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2010年我国人均用电量为3127.32kWh/时,人均生活用电量为383.1kWh,大致相当于美国的1/7,日本的1/4,韩国的1/3。与国内外水平相比,目前江西省人均用电量及人均生活用电量均低于我国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人均用电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 各产业电能终端消费情况

江西地区各产业终端电能消费量的总体情况是第二产业>生活消费>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江西地区第一产业终端电能消费量逐年下降,所占电能总消费量比重较小;第二产业电能消费量规模最大,前几年增长较快,近两年增长缓慢,所占比重波动不大;居民生活和第三产业的终端用电能消费量逐年提高,增长较快。2012年各产业终端电能消费量占比分别为:1.17%、69.94%、12.01%、16.88%;消费量分别为第一产业 10.13亿 kWh、第二产业606.86亿kWh、第三产业104.2亿kWh、居民生活146.48亿kWh。

图1 江西地区各产业终端电能消费量变化图

2.1 第一产业电能消费情况

电能在江西地区第一产业终端能源消费中比重一直不高,近十来年消费量越来越低,占比也越来越小。2012年第一产业电能消费量为10.13亿kWh,比上年降低了15.38%,仅占电能消费总量的1.17%,占第一产业耗能的9.34%,分别比第一能源主体石油和第二能源主体油品少49.76和2.48个百分点。

2.2 第二产业电能消费情况

在各产业中电能消费量规模中,第二产业的消费量最大,2012年为606.86亿kWh,同比增长0.11%,分别比2010年和2006年提高1.24和2.47倍,“十一五”间年均增长9.44%。随着能源消费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环保政策的深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二产业的电能消费量占比近两年有所下降。2012年第二产业电能消费量比上年下降了2.65个百分点,占电能消费总量的比重为69.94%,分别比2001年和2010年下降了4.8%和0.62%。

由于第二产业中工业耗能占据绝对支配地位,使得工业电能消费量也占据支配地位,2012年江西地区工业电能消费量为596.04亿kWh,比上年增长0.07%,占第二产业电能消费量的98.33%,占电能消费总量的71.37%。从第二产业主要能源消费品种来看,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行业的主要能源品种为电力,其他三个行业的主要能源品种为煤或油。随着第二产业内部行业结构的调整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不断优质化,近几年电力的比重不断上升,至2012年电力已占到22.01%。根据变化趋势,未来电力比重将会不断增大。

2.3 第三产业电能消费情况

在当今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特征。随着江西地区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第三产业的电量消费量呈现增长态势。

2012年江西地区第三产业电能终端消费量为 104.2亿kWh,比上年增长12.09%,是各产业电能消费量增长最快的产业,超过电能消费总量的增长速度,分别比2007年和2001年增长1.96和6.49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5.77%。同期第三产业,电能消费量占,比为12.01%,同比增长0.88个百分点,分别比2007年和2001年增长4.25和6.06个百分点。就各种能源品种所占比重来看,电能在第三产业中仅次于石油占据第二位,2012年电能占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34.15%,与上年基本持平。

2012年第三产业中电能消费量最多的是商业、住宿和餐饮业,为34.49kWh,约占33.1%,比上年增长13.66%。其中,电能消费最大的单个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约为19.39kWh),占第三产业电能消费量的18.61%,比上年增长18.76%。

2.4 居民生活用电情况

近年来,随着江西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用电总量增长快速。2012年江西居民生活用电量为146.48亿kWh,同比增长17.23%,比2010年和2001年分别增长95%和5.31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0.67%,比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高8.58%的增长速度。2012年江西地区居民生活用电量占比16.88%,同比增长1.92%,比2010年增长1.06个百分点。2012年人均生活用电量为279.22kWh,同比增长12.05%,相当于我国人均生活用电量的70%,大致相当于美国的1/30,日本的1/10。

2012年,全省居民生活用电中城镇居民生活用电占居民生活用电的55.1%,为80.72亿kWh,同比增长15.78%,分别比2010年和2001年增长74.72%和4.15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 8.59%。乡村居民生活用电则占居民生活用电的44.9%,为65.76亿kWh,同比增长17.84%,分别比2010年和2001年增长1.28和7.71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94%,高于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增长速度。在城乡用电快速增长的同时,电能占城乡居民生活用能的比重也迅速上升。由于城乡消费结构的不同,煤作为燃料,在城镇中已经逐渐被电力和天然气替代部分市场,电力的比重从2001年起不断增长,至2012年年已经达到了33.69%,并将不断上升;而在农村煤炭仍然是主要的燃料,虽然电力的比重也不断上升,从2000年的11.13%上升到2012年的25.87%,但仍远远低于煤的比重61.84%。

3 江西省内电力消费市场开拓潜力

近十年江西省电能在终端能源市场的份额基本保持稳定增长,所占终端能源比重逐年提升。随电网覆盖面的扩大和电网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农网改造和电价归类管理等,电力消费比重呈逐步扩大趋势。在未来一段时期,电力消费市场开拓的主要任务是挖掘市场潜力、寻找并实现新的用电增长点,改善负荷特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电力系统资源优化配置和使用。

(1)电力消费水平低,电气化水平不高。2011年省内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才 20.79%,同期我国平均水平为22.04%,美国为39.74%,与我国平均水平及发达地区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上升空间大。同期全省人均电能消费量为690.28kWh/人,是我国平均水平用电量的56%,上海地区的1/ 3;人均生活用电量为279.22kWh,约是我国人均生活用电量的70%,上海市的1/5。因此全省电力消费水平仍低,电气化水平不高,未来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2)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电能在省内终端消费中的比重排第三位,与煤和石油的差距较大,能源消费结构仍不合理。考虑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省能源消费量将继续增长,且全省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对电能消费增长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3)在环保对能源消费约束力日益增强的情况下,电能替代潜力较大。在主要终端生活用能的环境影响评估中,电能优势明显,具有较明显的替代能力。省内煤炭直接消费的比重较高,2011年煤炭和焦炭占燃料消费比重高达84.43%,其中煤炭终端消费量在燃料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最大,高达52.4%,发电和供热用煤所占比重为32.03%,远低于发达地区水平。由于直接燃煤量过大,且大部分是工业企业和居民用煤,无脱硫、脱氮措施,除尘效率不高,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此外,油品的大量消费也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以电代煤、以煤电替代煤炭直接燃烧,实行“以电代油”、“电从空中来”等发展策略,既有利于改善江西省能源消费结构,也有利于改善环境。

[1]刘 达,康 薇.北京市终端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分析[J].电力需求侧理. 2008(4).

[2]刑芳芳,欧阳志云.北京终端能源碳消费清单与结构分析[J].环境科学,2012(3).

[3]赵 静.我国工业终端能源消费与合理用能浅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0(6).

[4]权 丽,我国终端能源消费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基于Laspeyres指数分解技术.技术经济,2011(8).

[5]赵媛媛.终端能源中电能消费及竞争力分析方法研究[D].2008.

[6]严 菲.北京市电能消费效率分析方法及电力能效提升策略研究[D]. 2009.

F426.61

A

2095-2066(2016)29-0081-02

2016-9-30

猜你喜欢

用电量消费量比重
02 国家能源局:1~7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4%
01 国家能源局: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5%
国家能源局: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4.2%
韩国电企2月份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18.5%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4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为1.0470亿吨
N2015083 中国铜铝消费量料在未来十年达到顶峰
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为36.2亿吨标准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