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是小小的不忍心

2016-11-09季玲玉

莫愁 2016年28期
关键词:回城女儿

○本刊记者 赵 莹 季玲玉

爱,是小小的不忍心

○本刊记者赵莹季玲玉

对79岁的冯凤仙来说,此生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最初进入她的生活时,却是以“意外”的面目。

冯凤仙夫妻(中间二人)

她生命中无法放下的陌生人

1979年一个夏日傍晚,冯凤仙回到家,见婆婆正陪一个陌生人说话。

陌生人叫郭风卿,婆婆的老邻居。1969年,她全家下放,去了溧阳农村。后来丈夫去世,儿子沈重光因“说错话”入狱,郭风卿孤苦无依。最近听说下放户有返城政策,她就来找旧相识打听消息。

下放后原住公房早由国家收回,若回城,连落脚处都没有,加上十年来未攒下分文,郭风卿叹气说:“办回城我也不想活了,活不了。”

轻轻一声叹息,落在一旁冯凤仙心上,沉得很。她急切地说:“我来帮你过问这事儿。”

冯凤仙原以为不过是帮把手,并不知这只是一连串“麻烦”的开始。

没过几天,郭风卿告诉她,自己还有个女儿沈重华,独自在丹阳下放时,遭遇不幸,抑郁沉沉,得了精神分裂症。生产队太穷,负担不了她的生活,便给她找了个成分不好、不会嫌弃她的丈夫,两人已有三个女儿。这次郭风卿回城,也想带上女儿和外孙女们。

突然冒出这么多人,都指望自己,冯凤仙又惊又慌。可看看郭风卿,满脸内疚羞愧,她又心疼:对方是怕吓跑唯一的救命稻草,才对真相吞吞吐吐啊。

这边,冯凤仙对新消息还未彻底消化,那边办手续时,听工作人员说“得填写回城后人员住址”,她傻眼了,呆了半天,犹豫着写上自家地址。当时,她夫妻俩,还有婆婆、两个女儿、一个大姑子,六口人挤在一套30平方米的公房内,再添人,只能把家具叠起来。

这天晚饭桌上,气氛凝重,冯凤仙说了“自作主张”的事,“没想到麻烦越搞越大,但我不管,她家可能就错过回来的机会。”全家沉默了一阵,然后逐一看着她,认真点了点头。

一个个“不忍心”推她越走越远

半个月后,常州市供电公司大门前,一辆大客车驶过,丢下两个衣衫破旧的女人,年轻些的抱着正吃奶的娃娃,旁边是一口破箱子、一只旧碗橱。郭风卿来投奔冯凤仙了。

同事们见了这场景,连连摇头,告诫冯凤仙:“帮这家人,等于跳进无底洞,赶紧打住。国家会管她们。”冯凤仙的目光,却被两个女人眼中的空洞、绝望吸引,她们也是人,也有好好活着的权利,却落到如此地步。都说有国家管,那么多可怜人,国家能照顾妥每一个?而现在,可怜人中的两个,正活生生站在眼前,能忍心不理?

不忍心的冯凤仙把郭风卿一行领回家,又带着不忍心,去了常州纱厂。她与纱厂领导只是因工作关系认识,如今厚着脸皮去求人,“孩子精神有点问题,但也得寻口饭吃。求你们给份工作吧。”不知被感动还是被“缠”得受不了,对方留下了沈重华。此后又给她办理了病退,总算有了劳保。

后来,沈重华的女儿们慢慢长大,该进城读书时,冯凤仙二话不说,一手操办此事。待政策放开,知青爱人也能返城时,她又将沈重华丈夫推荐去了纱厂做工,好让一家人团聚。

1980年,沈重光获平反出狱,人却变得精神迟滞,不大正常。冯凤仙看不过去,到处奔波为他找工作,最终一家木器厂接纳了他。等沈重光渐渐开朗,冯凤仙又操心他的婚事,给他买来家具,发动全家为婚房油漆地面、粉刷墙壁,酒席、婚车一样不少,让他充满希望地进入新生活。

照顾着郭风卿一家,冯凤仙似乎越来越“厚脸皮”。要知道,她家境颇为不错,哪遇见过这许多尴尬事、低声求人的事。可她也记得,自己父母怎么对待求助者。过去,一到双休日,冯家断不了人来,尤其1960年前后,远方亲戚、相熟的人,会从附近乡下一路走过来,满脸菜色的他们连车钱都掏不出,就指望借口“来看看”,在冯家吃顿饱饭。冯凤仙父母从不点破,热情相待。

那些麻木面孔下深藏的隐痛,触动着冯凤仙。自此,她有了“奇怪”念头,见别人比自己过得快乐,才感觉安心、幸福。

不问结果单纯去做便心安

执著追求这独特的幸福感,冯凤仙发挥出自己也料想不到的能量。

郭风卿一家回城不久,为缓解住房困难,冯凤仙掏钱,为他们租了间房。两年后,房东发现沈重华有精神病,拒绝续租。冯凤仙大着胆子,找到市委领导反映情况。1982年,郭风卿一家竟搬进了新房。

1983年,郭风卿中风瘫痪,冯凤仙正发愁顾不上她。不料,冯凤仙两个女儿挺身而出,轮流去照看。此后,冯凤仙又请了保姆,照料郭风卿直到她1990年去世。

送走郭风卿,冯凤仙忧伤还未平息,沈重光家又出事了。原来他妻子有精神病史,突然发病,闹得家中不得安宁。自此,冯凤仙又成了沈重光夫妻的监护人。十多年来,为给沈重光妻子治病,她与精神防治所的医生都成了老朋友……

不过是37年前一个小小承诺,演变至今,让冯凤仙成了另一个家庭的精神、物质支撑。她用双手,一次又一次,将这个家庭从濒临破碎的边缘拉回。

她不觉得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她只是觉得没有退路,唯有鼓起勇气,带着郭风卿一家人向前走。她也没想到,照顾郭风卿一家的事,在一二十年后被单位领导知道了,结果一堆荣誉接踵而来——2009年常州市“文明市民·身边好人”、2016年常州市十佳母亲、2016年江苏最美家庭……

她没料到的结果,在她丈夫刘雅敏心中,却觉得理所应当。刘雅敏说,冯凤仙做过的好事太多太多,可惜人们只知道郭风卿一家的故事。

刘雅敏有个计划,他要采访妻子,以及所有知情人,把他们的叙述拍成视频资料。他要把妻子的经历逐一记录。“这是我们家最珍贵的财富,要留给后代的。”说这话时,他满脸钦慕,恰如六十多年前,在那个美好的展览会上,初遇她时的心神荡漾。

他最懂她,因为他出身于老派牧师家庭,家训即为“真、善、美”。他父亲收养了两个孤女,其中之一后来成为民国中央医院护士长,一生未婚,将毕生精力与收入都奉献给了民众。

冯凤仙不忍心忽视所见所闻,以个人之力,分担着时代与社会的疼痛。她不问结果,不求报偿,拥有一位知己伴侣,看见她的好,赞美她的好,已是满足。

猜你喜欢

回城女儿
吴志讧
女儿情
晨早
呼,吸
我的老家
工业“回城”,释放什么信号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守着我的笨女儿,直至她花开灿烂
回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