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传播视点下汉语旅游语篇中古典诗歌的关联翻译

2016-11-09邵宏

当代旅游 2016年7期
关键词:古典诗歌关联理论跨文化传播

邵宏

摘 要:汉语旅游语篇往往引用古典诗歌来描写评价景区景点,这给译者的翻译实践提出了重大的挑战,然而关联理论可以为译者提供一种新视角来寻求有效的翻译对策:尽量保留古典诗歌的概念/经验意义,凸显其人际意义,协调其语篇意义。译者通过努力使译文与译文接受者和语境发生最大关联,使外来游客花费较少的认知努力获得跟本族语者相似的认知效果,从而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关联理论;旅游语篇;古典诗歌;旅游翻译

一、引言

当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之一。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旅游语篇的翻译工作变得越发重要。旅游翻译工作者不仅要给予外国游客基本的旅游信息,而且要向他们传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汉语旅游语篇常用古典诗歌来描写评价景点和景区,这就给旅游翻译工作者带来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翻译对象即古典诗歌翻译。旅游语篇中古典诗歌翻译的目标应该是向外国游客传达诗歌中所蕴含的中国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并让他们在游山玩水的同时体味中国文化的精粹,翻译工作者要如何完成这一目标便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

国内旅游景点介绍中,中国古典诗歌译介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曲解汉语语意,死译硬译,错误百出,意境美感全无;片面追求“忠实”和“原汁原味”,对原文亦步亦趋,字字对译;一味“归化”,完全删减不译[1]。蔡玲和许国新总结出的以上三点基本反映出在该领域的翻译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并且他们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借用园林学的术语来探讨旅游文化推介中古典诗词的翻译策略。接下来,笔者从语言语用的本体视角来系统探讨旅游语境中古典诗歌的关联翻译策略。

二、关联翻译观与旅游语篇中的古典诗歌翻译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人们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行为明示其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听话人基于说话人的明示(言语)行为,结合语境推理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并更好地理解其信息意图[2]。翻译过程也是一种人类交际方式,译者向译文读者明示的是原语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译文读者则要通过译文及其认知语境推理出原语的上述两种意图。旅游语篇中的古典诗歌译者所要明示的是原作的意图,译文读者外国游客们需要推理出译文所要传达的原作意图。

翻译是语言的诠释性用法,即翻译旨在用一种语言重述他人用另一种语言的所说或所写。译者翻译一个语篇,无异于脱离语境地引用原作者的话语,因为译语文化语境完全不同于原作语境。翻译是一种语用概念,旨在传达交际者所要表达的信息,翻译的困难不仅在于语言,还在于语用语境,译者需要尽可能再现原作的语境[3]。本文将论及的是用英语来诠释汉语古典诗歌,译者需要在译语中重建原作的话语语境,完成这样一种跨文化语境的交流无疑是有难度的。翻译的关联视角可以为译者提供全新的思路,有望帮助译者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关联翻译过程是对原语进行语际阐释并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译者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进行信息的调节,通过认知推理操作过程,找到译文和语境的最佳关联,从而顺利完成交际活动[4]。关联翻译观是一种动态翻译观,译者要与原文意图、译文读者认知环境和译者的认知推理等因素发生动态的关系,最终形成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译文。旅游语篇中古典诗歌高度浓缩的文化内涵增加了其翻译难道。译者要读解诗歌的意图,还要体味外国游客的认知环境,进行认知推理、信息调节后,寻找到译文和译文读者、语境的最佳关联,完成翻译任务。

三、汉语旅游语篇中古典诗歌翻译的关联策略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客观的事物、景物,高度和谐融合而产生的含蓄蕴藉能引起人无穷想象的艺术境界。王国维认为,真感情与真景物的统一是构成诗词意境的根本因素[5]。意象是指抒情性文学作品中特有的蕴含思想情意的审美形象,它是情意与物象两相契合的艺术创造[6]。旅游语篇作者引用古典诗歌的目的正是利用其意象意境来呈现烘托某景点景区迷人的景色及其优越的环境价值,这样其意境在译文中的重建变得异常重要。正如上文已论及的,意境在译语中的重建是翻译的难点,当然也是重点。因此,诗歌翻译要忠实于原作的审美核心即意境,强调意象的塑造、情与景的交融、言外之意的建构和对读者想象的激发,译文对原文诗歌意境的把握和有效传递是取得最佳关联的核心[7]。

为了避免笼统的翻译方法探讨,本文采用精确度高、操作性强的功能语言学方法来分析原诗和译诗的意境意象并探讨其传译的关联策略。诗歌语篇跟万千语篇一样都是概念/经验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概念/经验意义指人们使用语言来谈论客观的经验世界和存在于我们思维中的主观世界,用语言来描述存在于这两个世界中的事物、事物的状态以及其中所发生的事件;人际意义指人们使用语言来同他人互动,与他人建立和保持关系,影响他人的行为,表达自己对于客观事物的看法来诱发或改变他人的看法;语篇意义指人们在组织话语信息时会把相关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将其与发生话语的更大的环境融合起来[8]。旅游语境的古典诗歌描写优美的景物以及诗人对于景物的感受;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给读者带来愉悦的感受;提供衔接连贯的话语信息,有利于读者欣赏诗歌中意境意象。下面将主要从这三方面探讨旅游语篇中诗歌的关联翻译策略。

(一)尽量保留古典诗歌的概念/经验意义

在翻译旅游语篇中的古典诗歌时,我们通过保留其及物过程来尽量保留古典诗歌的概念/经验意义。韩礼德的及物过程理论把语言的概念意义归纳为六大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话语过程和存在过程[9]。通过保留原诗的及物过程,原作描写的主客观方面的意义得以保留,原诗中凝集的中国特色的意境意象得以保留。

1) 原文: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译文:While the river seems to be a green silk ribbon hills here are just like jasper hairpins. [10] (以下译例均来自参考文献10)

例1)原文的两个及物过程为关系过程并得以保留,即其概念意义和意象如江、青罗带、山、碧玉簪都在译文中得到了映现。外国游客通过这些意象如river, green silk ribbon, hills, jasper hairpins结合身临其境的即时感受可以推理出原作的意境:碧水、长河、尖尖的青峰、山清水秀的桂林美景。该译例保留原作概念事物形象,旨在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形象,让外国游客体味异域风情。如果译文信息在游客身上产生了相应的语境效果,扩大了游客的认知范围,加强了他们的愉悦感受,那么可以说译文与译文读者、应用语境产生了最佳关联,译文成功地完成了交流任务。通过例1这种的直译方式保留原语意境意象的做法在旅游语篇翻译中是很常规的操作方法,但是绝对对等的直译不具有推广性。例1基本属于对等翻译,但还是增添了语篇衔接成分。下文中的译例大多也属于直译,以保留原诗意境意象为目标,但它们都做了一些信息上的调节,以期译文能产生最佳关联效果。另外,我们应该有跨文化交际的伦理意识,杜绝极端异化论;极端的异化,过于强势的翻译,只会使某一文化变得更加孤立[11]。因此,译者在努力保留本土意境意象并传播本国文化的同时,不应忽略其可接受性和跨文化沟通的友好属性。如果外国游客不能理解该意境意象,该译文便不能产生语境关联效果,并导致交际失败。

(二)凸显古典诗歌的人际意义

旅游语篇中的古典诗歌的人际意义突出的表现在其感染力方面,以景致吸引人,以情感动人。中西诗歌在抒情方式上不同,中国诗歌最为推崇含蓄、意境深远的表达方式,常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而西方诗歌则是直白地表达情感,直接表达出诗人的观感[12]。中西诗歌在人际意义表达上的差异会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人际意义作出调整,以有利于带来最佳的关联效果,促成原作意境意象的传达。

2)原文: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

译文:When the Five Ranges are hot as a hell,

Guilin alone enjoys still a charming cool.

例2)原文由两个关系过程组成,托物言志,情感表达深沉含蓄;译文第一句直译关系过程,第二句改译心理过程,英译的情感表达直白热烈,as a hell,alone, still, charming这些词语凸显了译文的情感和态度评价的强度;enjoy这个心理过程,跟原文的对应关系过程比起来,强化了桂林气候宜人的特点,增强了桂林的亲和力,使译文在保留原语意境意象的同时兼具动感。译者根据译文诗歌的语言特点,调整凸显了人际意义的表达,能给外国游客带来更多的语境效果,并减少了他们的认知难度,从而使译文跟译文读者发生了最佳关联,圆满完成交际任务。

(三)协调古典诗歌的语篇意义

西方人的哲学强调主客体对立,物我分明,所以西方人重个体思维,崇尚形式论证和形式分析,表现在语言中,重形合,不求全面、周到,但求结构上的严谨;汉人的哲学强调天人合一,主客体统一,因此汉民族重悟性,重整体抽象,重综合,表现在语言中,汉语不凭借着严谨的形式进行分析,而是根据主观的直觉,从逻辑及上下文中悟出关系来,从而语言简约和模糊。意合是汉语重悟性的突出表现,即在语言中可以连连出现省略,而意义相连,脉络清楚。形散而神聚的句子比比皆是[13]。由于中西语言的差异,在旅游语篇中的古典诗歌译介中,诗歌语篇意义的调整在所难免。

3)原文: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译文:For certain, I saw tops of the Green Mountain, but strangely over them my boat is sailing.

4)原文:一座妙峰堪入画,居然两朵碧莲花。

译文:What a spectacular scene! A wondrous peak in the picture is yet to present two green lotus-buds!

例3)和例4)都表现了汉语的简约和模糊,都有无主句的存在;诗句意象叠加,青山顶和行船,妙峰、碧莲花和图画分别构成各自诗情画意的意境;诗句的情感表达含蓄内敛,语势浑然一体。例3)译文增译了主语I , 连词but和状语strangely,通过这些语篇信息的调整,增强了译语的衔接连贯;表达态度评价的状语for certain和strangely形成对比,更能凸显其语篇意义和人际意义,传达出诗人对于这种壮观景色叹为观止的心情。例4)译文情感丰沛张扬,将原诗第一句的感叹语气扩充已成一句话,凸显了诗歌的人际意义即对美景的感慨;然后将这个句子缩译成一个词组a wondrous peak in the picture,让其充当后一句诗的主位,并增译动词引出意象名词,结合图片或是身临其境,译文接受者可以很快明白这是碧莲峰江中倒影的美好景致;如果不调整语篇信息,外国游客可能无法破解这种叠加的意象。两个译例都调整了语篇信息,但意境意象保留完整,译文语言规范流畅,其可接受性增强,语境关联度大大增加,可完成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以上三条策略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每一诗句都同时拥有上述三种意义,所以调整某一方面信息,必然带动另一方面的调整。上述例子中,某些语篇信息的调整确实是带动了人际意义由含蓄走向直白,体现了中西思维的差异。

四、结论

旅游翻译的宗旨是促进文化传播多元化,保留旅游目的地国家的文化形象,引导游客理解和接受异域文化。译者的责任就是要努力使译文与译文接受者和语境发生最大关联,使外来游客花费较少的认知努力获得跟本族语者相似的认知效果。旅游翻译亦营销,具有商业价值[14],但其中的古典诗歌翻译却可增加其语篇的人文属性,给外国游客带来美好的感受。但是有些原语意象如“江流曲似九回肠”对于外国游客来说不够美好,译者可以利用译语语料库的检索工具寻找适于游客接受的意象,这样译文可增强其语境关联效果,有助于完成跨文化交流任务。

参考文献:

[1]蔡玲,许国新. 论旅游文化推介中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1, (1): 123-128.

[2] Sperber, D. and D.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58-61.

[3] Gutt, Ernst-August. Pragma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 some Relevance-Theory Observations. Leo Hickey (ed.)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41-52.

[4]段奡卉. 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诗英译的认知推理过程探析----以唐诗《春望》五种译文为例. 外语教学,2010,(4): 96-100.

[5]许自强.文艺理论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4-75.

[6]钱谷融,鲁枢元.文学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42.

[7]杨斌. 关联论视阈下庞德中诗英译的创造性内涵.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6): 57-60.

[8]汤普森. 功能语法入门.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8.

[9]韩礼德. 功能语法导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7-64.

[10]韩荣良. 桂林导游.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11]陈水平. 旅游翻译的误区与价值伦理回归. 中国科技翻译, 2012, (3): 45-49.

[12]陈艳新. 略述中西诗歌之异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8, (1): 60-64.

[13]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37-38.

[14]董丽颖. 翻译亦营销――以营销为导向的旅游目的地官方网页翻译探究. 中国翻译,2013, (2): 109-112.

猜你喜欢

古典诗歌关联理论跨文化传播
从近代英汉文言译诗的发展看古典诗歌革新的困境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小学古典诗歌选材示例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巧解古典诗歌“景语”中的情感元素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都市电影中正面形象所带来的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