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产荒下,如何回避投资陷阱

2016-11-08李文婷

投资与理财 2016年11期
关键词:骗局网贷理财产品

李文婷

资产荒下,风险低、收益高的优质资产无处寻觅,人们兜里的钱无处安放。其实,越是资产荒,越要对收益降低要求,以保本为主,盲目追求高收益的投资热情反而容易被骗子利用。最近,各种花样翻新的金融骗局越来越多,让没有金融知识的普通投资者防不胜防。下面记者就介绍几个身边常常出现的理财陷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陷阱一:微信投资诈骗

微信如今是人们频繁使用的交流工具,不少骗子盯上微信,通过加微信好友的套路,推荐高收益的投资渠道进行诈骗。

最近段女士就进入这样的陷阱,她微信上加陌生人好友,在一番寒暄后,陌生人说“你听过XXX吗?我在XX金融公司上班。可以先了解下,我们有专业的价格走势分析团队……”然后发给段女士几个截图,说“这是昨天的收益走势图”“回报率可达XX%”。在高回报的诱惑下,段女士同意陌生人发给她一个网址,说在后台可以看到专家预测原油、贵金属等价格涨跌。段女士在指导下注册个账号。“刚开始我投了不多一笔钱,还小赚了一把。后来怎么买怎么亏,再找人就找不到了。”段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

类似的微信投资骗局并不少见,投资人需谨慎添加微信好友,更加小心其推销的高收益投资渠道。如果有需要,可以通过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专业机构的线上或线下渠道购买投资理财产品。

陷阱二:借P2P之名圈钱跑路

近年来,P2P因为跑路潮被媒体和大众关注,不少投资者被P2P圈钱,深受其害。然而,在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大环境下,网贷行业的人气不减反增。《2016年9月份全国P2P网贷行业快报》显示,当月全国P2P网贷贷款余额和平台数量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其中,风险预警平台占全国P2P网贷平台的57.99%。

前段时间,投资人宋思雨竞投了1000元,他发现不到3小时就获得70元利息,高额且到账快,他就拿出所有积蓄共100多万元投到这家P2P公司。万万没想到几个月后,网站客服失踪,联系人电话也拨打不通。宋思雨的100多万血本无归。

面对P2P的“高收益”,投资者一定要擦亮眼睛、抵住诱惑,务必选择背景过硬、资金实力雄厚、产品收益适中的平台,切勿为了贪图高收益而选择一些未经调查或者有负面信息披露的平台。要知道,平台要是圈钱跑路,别说收益,本金都不保。

陷阱三:银行“飞单”骗局

所谓“飞单”是指银行个别员工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私募基金或第三方理财机构产品的违规行为。由于高佣金的诱惑,让一些银行业务员铤而走险,而“飞单”业务也屡禁不止,让一些信任银行工作人员的投资者频频中雷,损失惨重。

如何识别陷阱,不被“算计”呢?用十六个字概括:不看收益要看合同,查询编码验明正身。

目前,多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在3%~5%之间,有人承诺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超过这个2~3倍,就一定要警惕了。另外,一定要看合同,凡是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均具有唯一的产品编码,投资者可以依据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银行代销产品则可以通过银行网点公示的代销产品清单查询。而且,银行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在相关销售文本中应有银行印章。

陷阱四:网络“地下炒金”骗局

地下炒金公司,往往都是利用投资者不熟悉黄金投资规则,不了解相关金融法规,以“炒外盘”“高杠杆”为幌子,声称直接参与国际黄金市场,号称炒“伦敦金”“纽约金”“香港金”,来诱惑投资者,实际上这些地下炒金公司根本不给客户在境外开户交易,而是占用客户保证金,利用公司户头在境外炒金、炒股。

公司赚了就煽动客户加大投入,输了就用虚假交易数据让客户相信“是自己炒输了”。与投资者签订合同时,签约方往往署名为其所代理的境外交易商(实际未获授权),当投资者想通过司法途径维权时,根本找不到责任方,无法维权。而且多将公司注册在境外,或是将网络服务器架设在国外,一有风吹草动就逃之夭夭。

投资人需注意的是,目前只有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是经国务院批准或同意的开展黄金交易的交易所。而且,上述两家交易所都实行会员制,并不直接接受个人投资者开立黄金投资账户。

陷阱五:“虚拟货币”类的传销骗局

伴随着比特币的热炒,身边的虚拟货币也越来越多,一些不法公司借助虚拟货币的名头进行诈骗,比如维卡币、摩根币、百川币、MMM(马夫罗币)等等。它们通过高收益+推荐提成来吸引大量的投资人,而实际并没有任何投资,投资者的利润都是后入玩家的投资本金,一旦后面没有接盘的人,资金链便会断掉,让所有参与者都血本无归。

这些“传销币”的共同特征就是吸收了互联网、金融和投资理财这些吸引投资者的元素,包装得一本正经,但本质上却是传销的面目。

不管这些理财骗局披着多么华丽的外衣,其实骗子都是因为抓住了人们“渴望发财”“一夜暴富”的心理才屡屡得逞。所以我们一定不能被高收益迷惑,投资前要淡定谨慎,切勿轻易出手。在每次投资时多问一些为什么,明白自己的资金投向。那些听上去很好的,第一感觉不靠谱的,基本存在猫腻,往往就是骗局!

摘自《中财网》

猜你喜欢

骗局网贷理财产品
别被骗局牢牢关住!
P2P网贷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匀加速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