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粉有效氯含量测定中碘碳液测定剂散失性实验调查
2016-11-08何卫东
何卫东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四川 阆中 637400)
漂白粉有效氯含量测定中碘碳液测定剂散失性实验调查
何卫东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四川阆中637400)
目前,我场蚕种生产不管是场内还是原蚕区,不管是环境消毒还是桑叶消毒,其漂白粉原制剂(干漂白粉)或漂白粉目的液的有效氯含量测定主要采用的是“碘碳液测定法”和“土酒石测定法”两种方法,生产上一般使用“碘碳液测定法”。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所处环境各异,特别是秋季高温环境下,普遍反映碘碳液失色快,即:刚配制测碘碳液测定剂测定漂白粉滴定到终点时被测液呈兰色,10d后为褐色,同时,相同浓度的被测液随碘碳液测定剂放置时间的延长其浓度随之偏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于2015年12月采用按比例加大碘碳液测定剂中碘化钾剂量的方法,将配制的目的液静置在自然状态下,研究其散失挥发的情况,现将实验简述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按碘碳液标准配制碘化钾4g剂量的基数上,加量10%、20%即4.4g、4.8g配成碘碳液测定剂,设定为第一份(4.4g),第二份(4.8g),再用4g碘化钾配成标准碘碳液作对照,在自然环境下,将配制液每放置10d测定一次漂白粉,并用土酒石液滴定作校对,观察记录分析其测定结果,前后共计测定漂白粉4次。
本次实验其漂白粉目的液有效氯含量测定用“碘碳液测定”方法,校对液用“土酒石测定”方法。
碘碳液测定法。分两步,第一步碘碳液配制。甲液:碘化钾4g、碳酸氢钠10g、水200ml,开水煮沸;乙液:淀粉5g、水200ml,开水煮沸;定溶:甲液加乙液定溶为500ml。第二步漂白粉目的液有效氯测定:用直头吸管取目的澄清液10滴于一烧杯内,用同样的直头吸管取碘碳液,边滴边摇,直到被测液变成兰色或碘酒色时为滴定终点;用去碘碳液的滴数除以10得到的值即为该漂白粉的有效氯百分含量。
土酒石测定方法。分两步,第一步土酒石液配制:土酒石23.62g加水500ml配制成0.282当量的土酒石液;指示剂:碘化钾2g,淀粉1g,加水100ml,煮成糊状,将其涂抹在定性滤纸上背光阴干即成。第二步漂白粉目的液有效氯测定:取目的液10ml,用0.282当量的土酒石液滴定,边滴定边用玻璃棒取被测液与碘化钾试纸进行反应,直到试纸不变色为滴定终点。用去土酒石液的毫升数除以10得到的值即为该漂白粉有效氯百分含量。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种测定剂散失性调查表
通过调查表显示,配制碘碳液当日测定,标准碘碳液(以下简称标液)与土酒石液测定剂(以下简称校液)测定结果完全一致(由于碘碳液测定漂白粉溶液只能精确到0.1%),加量10%和加量20%碘碳液也与校液测定呈同比例正相关。10d后测定,标液比校液测定有效氯高0.1%,加量10%碘碳液与校液测定结果相同,加量20%碘碳液比校液测定有效氯低0.1%,实际结果显示,三种碘碳液测定与校液比均把漂白粉有效氯含量测高0.1%。20d后测定,其结果与10日测定表现完全一致。30d测定,标液比校液测定有效氯高0.2%,加量10%碘碳液比校液测定有效氯高0.1%,加量20%碘碳液与校液结果一样,三种标液测定结果与校液比,漂白粉有效氯均被测高0.2%。
3 小结与讨论
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用碘碳液测定剂稳定性较差,药性的逸散性较快。本次实验碘碳液在配置10d后,约散失10%,校准测定结果也大致相差10%左右,10、20d测定结果一致,表明10~20d为相对稳定期,30d约散失20%,测定结果也大约相差20%左右。
本次实验是在12月进行研究的,温度较低,约10℃左右,如在蚕期使用,温度在25℃以上时,其稳定性可能更差,逸散性可能更快,需要在相应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进一步的应证实验。
何卫东(1971-),男,大专,从事蚕种冷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