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地院校援疆班文化教育实践及效果研究

2016-11-08黄弋冰王劲松汪长如郭小琴殷连芳

关键词:学校护理文化

黄弋冰,王劲松,汪长如,张 欢,姚 磊,郭小琴,殷连芳

(1.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学部,安徽 合肥230601;2.湖北师范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湖北 黄石435002)



内地院校援疆班文化教育实践及效果研究

黄弋冰1,王劲松1,汪长如1,张欢2,姚磊1,郭小琴1,殷连芳1

(1.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学部,安徽 合肥230601;2.湖北师范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湖北 黄石435002)

近年来,内地院校创办民族班教育是支边工作一项新的重大举措。这对于办班院校自身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系统阐述了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对援疆五年制医学大专班(简称援疆班)开展文化教育的基本做法,包括其理论依据、教学条件、教学策略、教学评估等在内的主要内容,以期为同行提供可以借鉴、可以推广的经验。

内地院校;援疆班;文化教育;实践及效果

近年来,内地高校创办民族班教育已是支边工作一项新的重大举措,办班高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民族班教育教学策略。纵观已有文献,一些高校开展了诸如问卷调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或语文、数学、英语基础课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不过,罕见教育实践效果评估、或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说明和理论支持的报道[1]。本文拟以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援疆五年制医学大专班(简称援疆班)为例,全面阐述该校开展文化教育的基本做法,包括其理论依据、教学条件、教学策略、教学评估等主要内容,以为同仁提供可以借鉴、可以推广的经验。

一、文化教育的理论依据

何为“文化教育”?援疆班教学何以要开展文化教育?众所周知,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后的产物,它通常包括文字、语言、地域、音乐、文学、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等等。文化是民族之血脉和灵魂,也是人的智慧之源和精神支柱。形象地说,文化就是历史人,文化教育就是用文化历史人来教化人、熏染人、启迪人和塑造人。对学校教育而言,文化教育即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人文氛围里感受文化的熏陶,领略文化的魅力,获取全面的文化知识,全方位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在内地院校教育中,民族学生千里迢迢由边疆来到内地求学,在语言、文字、饮食、水土、习俗、人际、心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适应问题。基于文化人类学视角,研究者们认为这类问题归根到底源自民族文化的差异,属于“文化适应”问题[2,3]。所谓文化适应,在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给出各种不同定义的基础上,我国学者赖红玲等认为:人们为了更好地处理在陌生社会环境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和不适,尽力调整和适应新的文化环境中文化差异的一种个人经历过程[4]。具体到本文,通过文献复习笔者理解到:文化适应即是援疆班学生来到内地之后,在急剧的文化环境变化中,个体需要调整和处理新的文化环境所导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从而引发心理、认知、态度、情感、行为等一系列变化的现象[1]。如何正确引导和帮助援疆班学生应对这一变化过程呢?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也就是说,文化适应问题需要用文化教育的手段来解决。换言之,要让援疆班学生从心理、认知、态度、情感、行为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就应当采取文化教育的形式,使内地师生与援疆班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产生多元多向的互动,包括援疆班学生对内地文化的认同、接受和适应,也包括内地师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接纳和融会,使之形成情感与心灵的“共鸣”,凝成乳水交融的人际关系,结成有效的文化学习共同体,生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生力量。正是基于上述文化适应理论研究的背景,本项目确定了文化适应理论为援疆班开展文化教育的指导性理论。

二、文化教育的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是指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模式产生效应所需要的支持[5]。在本研究中,它包括建立和完善教育管理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等三个关键要素:

1、以人为本,建立“三级立体复合型”管理模式 援疆班教育不止是一项教书育人的教学任务,更是促进民族融合、惠及边疆的一项政治使命。学校从2011 年承担新疆籍学生医学护理班教育项目起,就采取特事特办、制度倾斜的举措,建立了学校、系部、班级“三级立体复合型”管理模式:一级管理组织:由学校援疆办、党委工作部、学生处、教务处、系部、团委等组成,负责调研学生思想状况、心理健康水平、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制定教育与管理办法、人才培养方案及规章制度等;二级管理组织:由护理学部的教学、党团组织,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学生会等组成,负责贯彻学校相关育人理念,落实教育、管理措施及服务内容;三级管理组织:由援疆班班干部、心理委员、学生骨干、生活指导老师等组成,做好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等方面的沟通交流工作,并实施“学长辅导计划”,遴选品学兼优、具有奉献精神的汉族学生与援疆班学生“结对子”辅导。同时,将援疆班教育教学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实行奖优罚劣、与经济挂钩的激励机制。

2、以学为主,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护理专业已有50余年的创办历史,是安徽省高职教育教改示范专业,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示范实训中心”和“省级教学团队”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充分利用办学优势,按照少数民族地区用人需求,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反复研制援疆班学生培养方案。现行方案的特征是:(1)改进传统的4(学校学习)+1(医院顶岗实习)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实行3.5(学校学习)+1(医院顶岗实习)+0.5(学校考前强化辅导)人才培养新模式;(2)改革课程体系,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特别加强语言文字类教学,增加历史、地理、社会人文修养等课程;(3)为促进学生通过护士执业考试,采用理论与技能、基础与专业、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课程融合方式,强化护士执业相关知识技能训练,以培养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立志献身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3、以质取胜,选配优秀教师和辅导员 为全面落实援疆班教学任务,学校从各系部挑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讲师职称以上优秀教师(多为中共党员,50%以上为副教授)承担援疆班教学任务;坚持以“捆绑式”教学与管理方式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充分发挥教学团队合力作用和教研室监督作用,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听课评课、教案检查等教研活动;坚持“爱、细、严”的指导思想,强化管理与服务功能,按“双辅导员制”配备专职政治辅导员和生活辅导员,力求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三、文化教育的主要策略

针对援疆班学生的民族性特点,灵活机动地运用多种有效的教育策略,以促进民族学生尽快融入内地文化氛围,提升其学习、生活和社交的适应能力。

1、以课补缺,夯实人文基础 援疆班学生普遍存在语言文字、时事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知识缺乏的问题,学校在五年制援疆班课程设置上,较之内地五年制护理专业班级,公共基础课模块新增普通话、习字、社会人文修养课程,删减物理课程,适当增加语文、历史、地理、计算机应用课程学时,减少数学、化学、英语课程学时;专业基础课模块删减医用化学课程,所有课程均适当增加课时;专业课模块增加急救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课程,删减五官科护理课程,所有课程均适当增加课时;选修课模块删减家庭用药护理、急救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等课程。并强调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所有专业课教学和技能实训之中。见表1。

2、以纪律人,规范行为习惯 学校成立了以书记、校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援疆五年制医学大专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援疆班各项管理制度,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制定援疆班辅导员工作职责、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作息表、安全管理及外出制度、宿舍管理制度、个人卫生与内务管理制度等等。这些制度涵盖了遵纪守法、尊师好学、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健康生活方式等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的教育内容。

3、以情感人,重建情感系统 从文化适应理论的角度分析,影响援疆班学生最大的文化适应性因素是由家庭和朋友组成的社会情感支撑系统的骤然缺失,为援疆班学生重建新的校园情感支撑系统,是解决援疆班学生文化适应问题的关键。因此学校对援疆班学生备加关爱、悉心照顾,譬如:开学之前,学校将援疆班学生食堂和宿舍改造装修一新,教学、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开学前一天,学校领导带队到火车站亲切迎接新生;开学第一天,学校单独举行隆重的援疆班开学典礼,省卫生厅领导到场祝贺,志愿者同学为新生佩戴校徽、赠送友谊之花;军训期间,辅导员深入现场与维族学生同吃同住同乐;一位新生突然生病,值班老师紧急将其送往医院救治,校领导立即赶至医院看望,并挑选内地学生分早、中、晚三班全天候陪护;维族“古尔邦节”,学校举行庆典大会,校领导为维族学生发送压岁红包,与学生同庆佳节;部分学生寝室实行维汉同学混居、结成互助“对子”,既缓解维族同学的思乡情结,又提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暑假前夕学校制定援疆班学生离校工作安排表、返疆分组与联系方式一览表、火车坐卧票调剂办法,并指派一名辅导员随车全程护送,以确保学生旅途平安;援疆班两位辅导员连续四年没回家过年,在校陪伴学生吃年饭过大年,年初一清早,维族学生满怀敬意给辅导员送上感谢信和贺岁卡:感谢老师父母般的恩情,祝福老师新春快乐!

表1 五年制援疆班与内地班课程课时安排比较

4、以德树人,增强“五观”意识 引导民族学生牢固树立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和历史观是援疆班德育教育极为重要的内涵。学校从四个方面狠抓德育教育:(1)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入学安排军训,结合时事政治学习和主题班会,开办以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对民族分裂为主题的系列专题讲座。(2)心理健康教育:鼓励维汉同学沟通交流交往;以素质拓展和人格完善为渗透点,常态化举办系列安全教育培训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为学生提供思想、心理“双重”健康保障。(3)政治宣传教育:利用宣传橱窗、广播电视、校报、校刊等媒体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和公民法律意识教育,如校报采编“援疆班专版”,由学生假期带回家与家长分享,让家长了解学校教学情况,知晓内地改革发展成果。(4)社会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各种社团及志愿者公益活动,培养其思想情怀和社会实践能力。

5、以文化人,坚持寓教于乐 援疆班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可爱、能歌善舞。针对这一特点,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以“民族团结、和谐校园、感恩行动”为主题的系列文艺活动、举行庆祝国庆和庆祝维吾尔族古尔邦节日大型文艺晚会等,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文化延伸进入多元多向互动的娱乐之中,让援疆班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安徽省博物院、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合肥蜀山烈士陵园 、安徽名人馆、包公园等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让他们接触徽文化,适应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认识并感受祖国历史的悠久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辉煌,进而增强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文化教育的效果评估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办援疆班教育历时五年,共招收新疆籍学生148人。目前,援疆班教育已落地生根、初见成效。其效果可从四个维度来评估:

1、援疆班学生考试成绩状况 限于篇幅,本文仅以2011级(首届)援疆班学生31门必修课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值为例看其学业状况:12门公共基础课仅2门平均分为65.30分和71.81分,其余10门平均分在81.15分以上;12门专业基础课6门平均分为68.52分~73.37分,另6门平均分在80.74分以上;7门专业课仅1门平均分为76.63分,其余6门平均分在81.63分以上。同时,各授课教师均评价该班学风“优秀”。可见,首届援疆班学生学习成绩及学风均为良好。

2、援疆班学生内地医院实习表现 2015年维族古尔邦节日,学校领导前往安徽医科大学二附院慰问首届援疆班两名实习生,并走访带教老师和护士长。带教老师和护士长高度评价两位学生虚心好学,动手能力强,与患者沟通无障碍,与科室老师及内地实习生相处融洽。当天虽是维族最隆重的节日,可她们依然坚守岗位、认真工作、热情为患者服务,体现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情怀。

3、援疆班实习生抗震救灾表现 2015年7月,正值首届援疆班学生回新疆皮山县人民医院实习期间,该县发生6.5级地震。当时在医院实习的25名学生积极投入抗震救灾行列,协助政府做好灾民心理疏导工作,受到当地干部群众一致好评。灾后,学校领导赴疆慰问并回访相关部门及实习医院,得到的评价反馈是,该班实习生思想政治素质高,纪律性强,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对待患者体贴周到,操作技术规范,专业知识扎实,具有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4、援疆班教育的社会反响 (1)学校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高度出发,围绕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除得到校园媒体大力宣传外,还多次被安徽日报、安徽青年报、安徽卫视和新疆日报等媒体报道;(2)由于文化教育抓得早抓得细抓得实,相关研究项目有7篇论文先后在学术期刊上发表;(3)2014年在合肥市开展百名“民族团结进步之星”评选活动中,经过系统推荐、媒体投票、专家评审,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脱颖而出,成功荣获“民族团结进步之星”光荣称号。

五、结语与展望

文化教育无疑是内地院校民族班教育的主打品牌。它涉及丰富的教育内涵,其中主要包含理论支撑、辅助条件、教学媒介、教学策略、教学评估等等,拓展多方面内涵,形成一定的教育品牌效应,是民族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援疆班教育取得的初步效果,充分印证了开展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有效性。当然,援疆班教育方兴未艾,今后需从“分化、深化、一体化”等方面继续努力:(1)分化性研究:对不同班级学生分别设计系统的、针对性强的文化教育实施计划并进行横向比较研究;(2)深化性研究:在以团体咨询等形式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对保守和封闭的学生进行分类疏导和鼓励,对干预效果进行纵向深层次分析研究;(3)一体化建设:在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与校外相关机构联合联动,打造“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医院)文化-区域文化”一体化的文化教育平台,最大限度地释放安徽特色文化教育品牌效应。

[1]黄弋冰,王劲松,汪长如,等. 内地高校新疆班教育研究述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4(1):119-124.

[2]余伟,郑刚.跨文化心理学中的文化适应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6):836-846.

[3]Beaton D E, Bombardier C, Guillemin F,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process of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of self-report measures[J]. Spine, 2000, 25(24): 3186-3191.

[4]赖红玲,王电建.中美跨文化教育适应与培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2.

[5]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育论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34.

(责任编辑:王国红)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 of the culture educational for Xinjiang Aiding Class in the mainl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hina

Huang Yi-bing1, Wang Jin-song1, Wang Chang-ru1,Zhang huan2, Yao Lei1, Guo Xiao-qin1, Yin Lian-fang1

(1. Department of Nursing, Anhui Medical College, Hefei, Anhui 230601, China;2. Colleg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435002, China)

In recent years, establishment of ethnic class education in mainl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a new measure of supporting border areas. It is a great opportunity but also a serious challeng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methods of implementing cultural education in the Five-year medical Xinjiang Aiding class in Anhui Medical College, including theoretical basis, teaching condition, teaching strategy,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provide a experience for other researchers.

mainland college and university; Xinjiang Aiding class; cultural educational;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

2012年安徽省高校教学研究项目“高职护理‘新疆班’教育模式的探索性研究”(2012jyxm607)

2016—03—13

黄弋冰,女,湖北黄石人,副教授,硕士,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护理教育与民族教育。

G642.0

A

1009- 4733(2016)05- 0131- 04

10.3969/j.issn.1009-4733.2016.05.028

猜你喜欢

学校护理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谁远谁近?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学校推介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