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儿童复杂性泪道阻塞临床观察
2016-11-08翟孝全
翟孝全
河南民权县人民医院五官科 民权 476800
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儿童复杂性泪道阻塞临床观察
翟孝全
河南民权县人民医院五官科 民权 476800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儿童复杂性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 将复杂性泪道阻塞患儿80例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经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儿童复杂性泪道阻塞,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
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泪道阻塞;儿童
鼻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治疗方法,但以成人居多,应用于儿童泪道阻塞和泪囊炎的报道相对较少[1]。2012-01—2015-04间,我科对80例复杂性泪道阻塞患儿分别实施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和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并对疗效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80例复杂性泪道阻塞患儿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43±2.75)岁。先天性泪道阻塞伴骨性鼻泪管发育异常15例,骨性鼻泪管狭窄12例、闭锁1例,外伤性泪道阻塞10例,外伤导致鼻骨骨折2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52±2.15)岁。先天性泪道阻塞伴骨性鼻泪管发育异常17例,骨性鼻泪管狭窄14例,外伤性泪道阻塞9例。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麻,取仰卧位 。肾上腺素(1∶10 000)棉片对术侧鼻腔进行收缩处理。观察组:均在内窥镜下完成。首先在鼻腔外侧壁使用手术刀在中鼻甲前部的上方深入到黏骨膜瓣。逐一向上分离黏骨膜瓣直达蒂部,向上翻转至嗅裂并将其固定。将泪骨前部及上颌骨额突充分暴露。用咬骨钳从泪颌缝处向前推移,将上颌骨额突咬除。将泪骨的前部进行分离并使用咬骨钳取出,获得骨窗。如所获骨窗上颌骨额突骨质相对较厚,可使用电钻处理。骨窗制作完成后,自下泪点插人泪道探针,确定进入泪囊后,将泪囊壁做纵向切开。在切口的上下各做一较短的横向切口,获得泪囊壁黏膜瓣并将其向后翻转,能够与钩突的前缘相吻合,泪囊壁保持完全暴露状态。将鼻腔外侧壁黏骨膜瓣恢复到原来位置后使用黏膜咬钳对黏膜瓣修剪,使其充分遮盖骨窗的边缘。全面清理骨窗周围的黏膜组织及骨屑,冲洗泪囊观察是否通畅。泪囊内部填充吸血纱布。术后复发或泪小管探通受阻需要再次接受手术者,需使用泪道扩张管。通过泪小管由上向下将U型硅胶扩张管引入其中,将与其并行的硅胶管经过自制的硅胶套管中孔穿出。套管通过扩张管由下向上置入到泪囊中。为防止套管脱落或者松动,在U型硅胶扩张管在套管中央孔前部位置打结。术后于吻合口周边涂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对照组采用常规经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2]。
1.3 疗效评定 治愈:鼻内镜观察中鼻甲前方鼻腔外侧位置有泪囊造孔形成。无上皮化或脓性分泌等不良反应,泪道冲洗通畅。好转:鼻内镜观察中鼻甲前方鼻腔外侧位置有泪囊造孔形成。上皮化或脓性分泌等不良反应基本消失,泪道冲洗明显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造口闭锁,冲洗泪道不通畅[3]。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均经6~12个月的随访观察,未发生术后并发症,见表1。
表1 2组患儿临床效果观察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3 讨论
泪道阻塞是眼科临床的常见病,为鼻泪管下端阻塞,泪囊中的分泌物排出受阻或由于先天性骨性鼻泪管狭窄或闭锁,出现流泪、流脓等临床症状,影响生活质量。传统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手术位置深,操作复杂且面部遗留瘢痕。随着鼻内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患儿采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已获良好效果。在鼻内镜下操作有利于术中泪囊定位和确定鼻黏膜切口准确位置。同时探针引导下沿骨孔前缘全层切开泪囊内侧壁,再剪开上下两端形成一个完整的泪囊后瓣,然后将其咬除,彻底去除泪囊内侧壁(即所谓掲盖法),可保证泪囊造口最大程度开放,彻底防止切开的泪囊瓣弹回堵塞泪囊造孔,并避免或降低传统术式带来切口大、皮肤瘢痕等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总有效率[4]。但需注意儿童鼻甲还没有完全发育,再加之鼻腔的垂直高度较小,增加术中损伤颅底几率,故对手术者操作水平要求高。
[1] 张诚玥,于刚.单侧先天性泪道阻塞骨性鼻泪管的CT泪囊造影研究[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2, 30(2): 164-167.
[2] 廖海石, 林云雁, 林柏洪,等.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比较[J]. 河北医学, 2009, 15(9):1 054-1 056.
[3] Wormald PJ, 韩德民, 张罗, 主译.内镜鼻窦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157-158.
[4] 杨代慧,张晓俊,柯秀峰,等.应用泪道内窥镜诊断和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研究[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8,30(2):118-121.
(收稿 2016-02-18)
R777.2
B
1077-8991(2016)04-00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