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路径

2016-11-08邹红英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特困生小学数学

邹红英

摘 要:作为一名老师有责任思考并尽量帮助他们脱困是责无旁贷的。笔者认为,爱心、自信心、给予自尊、磨练意志等可以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特困生;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94-01

对于如何帮助小学数学困生脱掉学困生的帽子,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都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共同努力,达成目标。但在作为一名老师有责任思考并尽量帮助他们脱困是责无旁贷的。笔者认为,爱心、自信心等等可以作为基本的路径解决这个问题。

一、爱心滋润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有被爱的心理需要,但对于学困生来说,这一需要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应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学困生。他们由于成绩差,会遭到同学的白眼,家长的训斥,心理上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尤其是单亲家庭和离异家庭的学困生。他们更缺乏父爱和母爱。如果我们老师也对他们漠不关心的话,那么他们将成为心理上的“孤儿”。相反,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可以让他们重新看到希望,逐步树立信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多与他们谈心,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觉他们的喜怒哀乐,以期达到心灵的沟通,教师既要做学生的老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这样才能为学困生的转化打下基础。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2÷4=3 120÷40=3 1200÷400=3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刘红把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把她叫了起来,但她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她,学习好的孩子也不耐烦的埋怨她耽误时间。再看刘丽,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她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连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退却了。可我走过去,抚摸她的头,亲切地说:“没关系,你在课堂上举手,老师特别高兴,这证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了,第一次当着老师和大家发言,难免紧张,深呼吸一字一字的把你观察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即便是错的,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敢!”当时,她激动得热泪盈眶,用颤抖的声音结结巴巴的讲出了自己的观点,居然是对的!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二、自信心

美国作家爱默森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学生学习成绩好坏,智力自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学生如何看待自己,是否具有坚定的自信心不容忽视。在教学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深受老师喜爱并经常得到夸奖的孩子,学习成绩较好,而且善于言谈,具有开朗的性格。学生有无自信心,不仅是影响当前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将来的生活、工作和事业。

教师的话在学生心中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老师的评价决定着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估价。因此,在教育学困生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给他们这样一种心理暗示:你能干好这件事,你一定能成功。同时,教师要看到学生积极的一面,帮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不能一味斥责。鼓励成绩好的同学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课堂上多创造条件让他们发言。甚至于给他们一丝微笑,都有助于他们培养自信。总之,通过一系列有意识的工作,就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三、给予自尊

学困生不是没有自尊心,只是他们已经习惯了别人的伤害,他们也想得到老师、同学的理解和信任,在集体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学困生往往不被人尊重,而事实上他们更在乎别人对他们的态度。为什么有的老师说“差生毕业后对他们更有感情”,那是他们已经意识到当初老师对他们的尊重的可贵。有位哲人说:“尊重也是一种征服。”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人为善,循循善诱,学生的思维之水也就容易沿着诱导的渠道向前流淌。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尊重他们,一是当他们有过失时,耐心的说服教育,切勿严厉训斥,尤其是当众训斥或辱骂。二是要让他们在接受教育和参与学习的活动中享受平等的待遇。不能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差就让他们坐在后排或边角的位置;不能因为成绩差,连小组长都不能当;更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差,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不屑一顾。三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学生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尊重学困生的成长要求,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要对他们饱含热情,每一次眼神都对他们寄托希望,每一个手势都表达对他们的尊重,每个动作都要给他们以鼓励。教师做到了这些,就为学生的转化提供了心理保障。

四、意志磨练

意志是行为的杠杆。心理研究证明,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而获得成功,学生就会感到满意,成为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一般来说,学困生在转化过程中,易犯“冷热病”,教师要注意随时为学生提供有关学习成绩的必要信息反馈。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成功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就能增强学生的意志,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面对全体学生,研究不同的教法,从学生实际出发,划分质量层次,实施分层教育,制定推进计划,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学困生。在短期内,对某些差生的要求适当降低、速度放慢;在评分时,适当放宽评分尺度。一般来说,学困生的基础较差,教师要充分利用休息时间,在教学上查缺补漏,适当的给他们“开小灶”,进行补课,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持久性。

结语:

转化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尖子生同等重要。教师要善于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点,以无私的爱感化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学生;对学困生寄以真诚的希望,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他们的自信,使他们真正走出心理的误区,树立向上的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猜你喜欢

特困生小学数学
高校特困生工作中问题与对策研究
108名特困生有了“代理妈妈”
临床医学专业特困生就业心理评定结果的统计分析
有心育才是前辈 矢志报国看后生:颜正明与二百五十八个特困生
医学高职院校特困生就业心理Y-G性格测试结果分析
编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