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和玉米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2016-11-08陈瑶
陈瑶
(东北农业大学出版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观察与探讨
大豆和玉米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陈瑶
(东北农业大学出版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国内大豆供应大幅下降,但国内消费需求稳步提升,进口大豆逐渐取代国产大豆市场。而玉米作为饲料中的主要能量来源,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产量不断刷新历史记录。本文通过比较大豆产业和玉米产业的现状,分析两者的发展趋势,以预期我国大豆和玉米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大豆产业;玉米产业;比较分析
自2004年以来,大豆和玉米产业格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美国为主导的南北美洲大豆占据中国市场超过80%的份额,中国大豆产业逐渐缩减至黑龙江省的主产区。而我国玉米市场,在2008年国家实行临储收购政策后,价格一路上涨,不断刷新最高纪录,产能也创下历史最高纪录。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食用植物油和动物性食品需求的增加,我国豆油、豆粕消费快速增长,推动大豆加工业快速发展。伴随着饲料养殖产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玉米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但也衍生出一系列的相关问题有待解决。
1 利用比较和因素分析方法对玉米和大豆现有产业进行比较
比较分析方法主要是运用图表的方式从大豆的生产、消费、贸易、价格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我国大豆产业的现状。因素分析法则通过对影响大豆和玉米的价格和贸易的多方面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2 大豆及玉米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2.1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大豆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无论从生产总量、压榨规模、产业布局及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已经发展成熟,豆油和豆粕的消费均达到了历史高位水平。
2.1.1国内大豆压榨量快速增长图1显示,1994年大豆压榨规模为809万t,1998年之后进入快速增长通道,到2000年,随着沿海大豆压榨企业布局基本形成,国内大豆压榨量已经达到1800万t,与1994年相比提高了1.3倍,从2014年开始,随着饲料企业的快速扩张和豆油食用量的提高,大豆压榨量继续提升,当年压榨量达到了3036万t,为10年前的3.75倍。截至2015年末,我国大豆压榨量达到了8180万t,10年间年均增长率为10%。近10年,我国大豆消费量也由2005年的4454万t提升至9525万t,年均增长了8.8%。而相应的豆粕和豆油的产量分别由1002万t和184万t,提高到5550万t和1471万t,年均分别上涨了20%和26%。随着我国居民膳食水平和对营养健康食品要求越来越高,肉蛋奶和植物油的消费增量都快速提升。
2.1.2大豆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压榨产业高度集中随着沿海大豆压榨企业布局不断完成,原来中小企业已经演变成大型集团企业为主的格局。2007年我国日加工能力500 t以上的大豆油脂企业117家,比2000年增加57家,其中日加工能力超过2000 t的达到91家,比2000年增加85家;单厂日加工能力6000 t以上的企业6家,占全球的50%。截至2014年底,我国日压榨大豆能力超过1000 t的企业共有159家(包括既可加工大豆又可加工菜籽的企业),其中,日压榨大豆能力达到1000 t,但低于2000 t的企业共有72家,占压榨企业总数比重的45.3%;日压榨大豆能力在2000~5000 t的企业共有65家,占压榨企业总数比重的40.9%;日压榨大豆能力5000 t以上的企业共有22家,占压榨企业总数比重的13.8%,其中日压榨能力超过1万t的企业有6家。
图1 我国大豆压榨量走势
2.1.3大豆加工企业沿海布局完成,国产大豆主产区萎缩随着沿海地区新建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不断增多,大豆油脂加工业布局已从以产区为主转变为主产区、沿海港口并存且后者趋于主导的格局。大豆深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黑龙江两省,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也有部分大豆深加工企业。此外,随着大豆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大豆加工技术和生产装备水平也获得了很大提高。目前,国内规模化油脂加工企业的大豆初榨技术普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2玉米产业发展现状我国玉米种植分布比较广,在全国超过24个省、区、市,分季节均可以种植。其中东北平原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种植带之一。玉米主产区集中在辽、吉、黑、内蒙古、晋、冀、鲁、豫等八个省区。自2008年以来,我国实行粮食临储收购政策后,随着玉米出售价格的不断增长,我国部分非主产区的玉米种植面积也随之呈现逐渐扩大趋势。
2.2.1玉米深加工扩张过快,未来发展需以结构调整为主2005年我国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始崛起,加工企业经过3年的快速增长,仍存在高附加值的玉米加工产品量少的问题,此后,尽管国家降低出口退税并提供相应的补贴,但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在近几年已经进入瓶颈期,产量增速开始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利润空间大幅缩水,甚至亏损,导致偏低的开工率和生产水平。2005/06年度为3150万t,到2015/16年度已经达到5050万t,10年间年均上涨6.4%,但是近3年已经显现下降的趋势,与2012/13年度6000万t相比下降了15.8%。另外,从玉米加工企业的产品结构上来看,淀粉和淀粉糖仍占据主导,但其他小品种产品的产量逐年提升,其中味精、赖氨酸、苏氨酸、柠檬酸等的增量还是比较可观,其他的相关副产品如DDGS、玉米蛋白粉、玉米胚芽粕的增量有限,而相对来说,缺失了国家支持的酒精的产量比较稳定。
2.2.2饲用玉米稳步提升,国内饲料产业面临转型随着饲料产业的崛起,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玉米在饲料中的使用已经居于首位。饲料配方中玉米+豆粕型营养搭配,是玉米和大豆消费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玉米作为能量饲料,在保证小麦和稻谷的粮食安全基础上,玉米在饲料中的使用量占绝对优势。图2显示,从饲料产量的增量上来看,每年都以不同的比例增长,除了2013年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了0.56%。但饲料总量已经增至1.934亿t,与10年前相比提高了1.2倍,比近五年均值上涨了22.7%。相应的饲用玉米用量也不断增加,虽然近年来随着进口玉米及相关替代品用量提升,国产玉米增量有所下降,饲用玉米总量近1.2亿t,占玉米产量约51.9%,占饲料产量约59%。
图2 2005—2015年的饲料产量和饲用玉米产量对比
2.2.3玉米进出口在20多年的时间中冰火两重天我国玉米进出口经历了两个极端,从1993年开始,随着玉米库存量的提升,我国开始大幅出口玉米,最高量出现在2003年,出口总量达1638.5万t,随后出口量大幅下降,到2008年降至23.1万t,降幅达98.6%,到2015年更萎缩至1.1万t,出口接近停滞。但进口玉米却出现了大幅提高,这还没有计算玉米副产品折算量。进口总量经历了缓慢的提升,到2012年达到了512万t,虽然国家通过出台相关政策调控进口的节奏,但进口的玉米总量一直维持在200万t以上,2015年进口玉米更是达到473万t,同比增长了85.4%。虽然还没有触及进口配额720万t的上限,但进口的缺口已经打开,这有望成为未来国内玉米市场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竞争因素。
3 结论与启示
3.1应加速国内大豆产业布局,提高大豆科技含量国际大豆产业的布局一般是工厂建在大豆主产区附近,与种植业相结合,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但我国因国产大豆产量偏低,一定时期内以进口大豆主导的市场仍以沿海港口城市为主要加工地。现有国产大豆产业更应与主产县的农户对接,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与高校的技术合作提高出油和产蛋白质的比例。在加快国产大豆规模化和集团化的同时,也要提高大豆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对其附产品进行再加工来提升国产大豆的生产效率,以提高国产大豆国际竞争水平。
3.2大豆产业的缺失对玉米产业的启示近年来我国玉米产业已经发生很大的转变,目前已经从一个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在国内玉米产量和消费同步上涨的背景下,按照折算成玉米的总量来看,进口总量基本与国内玉米产量同步上升。目前,我国玉米产业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健康的市场供需格局。当前我国饲用玉米的消费布局中,基本形成了北粮南运、进口、当地消化三足鼎立的格局,对玉米消费总量相对起到了决定作用。加快国内玉米产业布局,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降低种植成本,将成为未来玉米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同时,饲用玉米在近30年的饲料配方中的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占据绝对总量。从玉米产业长期的发展来看,还应不断提升玉米在饲料中的利用价值,同时,进一步提升玉米的使用效率。
3.3关注国际玉米产业发展,加速提升深加工产业升级国际市场中玉米产业以美国为代表的消费格局已经发生变化,为了缓解其产量和出口市场的压力,美国通过大力发展燃料乙醇来消耗过剩的玉米。但美国没转变对出口市场这个获利市场的关注,近几年出口玉米至中国市场,并通过对玉米副产品DDGS的大力推广,加速对中国出口市场战略布局。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应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价值大的加工项目,在技术层面加快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升级。特别是在环保、综合资源利用率等方面有待提高。从目前深加工情况看,成品收益率普遍比较低,玉米发酵行业有10%~20%的有机物质流失成为污染源。■
迁址启事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信息中心(及其所属北京东方汇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饲料广角杂志社)因业务发展需要,于2016年8月18日迁至新址办公。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同时,也向多年来长期支持信息中心工作的各级领导、广大新老客户、新老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秉承“诚信、服务、求实、创新”的宗旨,全心全意为畜牧饲料行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新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搜宝商务中心3号楼611室。
邮政编码:100068。原电话号码不变。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信息中心
2016年8月18日
Domestic soybean supply fell sharply,but the domestic consumer demand increased steadily.Soybean import market gradually replaced the domestic soybean market.Corn as the maximum energy source of feed,under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policy,whose production continues to refresh history record.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soybean and corn industry status,both development trends were studied,in order to obta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soybean and corn in China.
soybean industry;corn industry;comparative analysis
10.15906/j.cnki.cn11-2975/s.20161608
S816.4
A
1004-3314(2016)16-00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