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营造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2016-11-08李春球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氛围语文课堂兴趣

李春球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的教育,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从小打好语文基础是极为重要的。本文就如何营造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进行阐述,以期能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课堂;氛围;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03-01

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呢?下面是笔者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题研究中获得的肤浅体会。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呈现一种协商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只有改善了语文教学中师生不和谐的关系,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目标。

二、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主动、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

1、以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之火

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那就像丰富的矿场中闪烁的颗颗耀眼珍珠,让人喜爱。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还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与无声的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情景。

2、以丰富的想象激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品的意义是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发掘出来的,作品未经阅读前,只是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间匿藏着许多值得思考的“空白”。而这些“空白”的填补正式读者阅读活动中不可缺的、被激活了的思维元素,从而架起一座沟通作者与读者情感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了个性鲜明的理解,逐步深入,进而内化为自觉地行为。此时被激活的思维填补了一个个“空白”。

3、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在辅助教学的活动中,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地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才能营造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三、教师走下讲台,用商量的方式营造语文课堂交际氛围

1、改变以往师生问候方式为“闲聊”式

一堂课的开端就像人们见面一样,是通过相互问候来建立交际情感的过程。如果在上课开始时结合学生实际和即将要上课的内容与学生进行适当地、即兴地“闲聊”,对安定学生情绪,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进入课堂会大有好处。

2、教师充满殷切期待的提问方式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之一。如果我们总是用命令式的语气进行生硬的提问,教师就显得缺乏亲和力,学生在情感上就会与教师拉开距离,表现出一味地从众与退缩的状态。因此,教师提出问题时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待。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时,教师的应答应根据班级情况、灵活多样,并具有交际表率作用。

3、讲究师生互动的形式

(1)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努力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每个教师都应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2)充分发挥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智慧潜力的开发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创设让学生有话愿说的情境。对于某一问题,只要能摆出充分证据,完全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挥。有时学生的讨论超出了教学范围,有时甚至影响了教学进度,也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四、自由选择的作业形式

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根据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指定一些分量或难度有所不同的题目由学生自由选做。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让其少做些琐碎的作业,推荐他们做些课本以外的练习,以拓宽加深其知识结构;对于中低层次学生,在推荐作业之前,教师需精选一些示范题进行讲解,做些必要指导。

五、民主的评价方式

1、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接受评价

学生的准备过程实际就是学——学会——会学的过程。如:在检查“复述课文”时,要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回答时,允许他们看“纲要信号”,这样,学生就胸有成竹,良好的心理状态更能使他们发挥出水平。

2、把评价权力交给学生,使其主宰自己

如在考核学生的“听、说”能力时,可从教师作为主考官,学生接受考核和考试,转变为学生自己充当评委给自己和同学评分,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在进行“听写、默写”检查或“写作能力”考核时,,可让学生间互相批改打分,教师只是在学生评价后,有目的地抽查几本,了解情况。这种民主的评价方式更会增进师生间的信任感,并能够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充分地展现自己,发挥出应有水平。

3、评价标准要多样化、层次化

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要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来评价自己或同伴的学习,体现出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层次化。这种多样化、层次化的评价标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民主氛围。

总之,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努力的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春蕾,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J].新课程(小学),2011(9):9.

猜你喜欢

氛围语文课堂兴趣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