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例食物sIgG阳性新生儿消化道症状相关性分析
2016-11-07王江涛王晓玲熊红刘榕
王江涛 王晓玲 熊红 刘榕
【摘要】 目的 分析配方奶喂养有消化道症状的新生儿血清中食物特异性抗体IgG(sIgG)阳性情况、了解足月儿和早产儿食物不耐受临床特点。方法 137例因消化系统疾病入院配方奶喂养的新生儿, 根据胎龄分成足月儿组(102例)和早产儿组(35例), 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sIgG测定, 并总结分析。结果 137例患儿中有96例sIgG阳性:其中足月儿组检测sIgG阳性72例, 阳性率为70.59%, 早产儿组阳性24例, 阳性率为68.57%, 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与早产儿组腹泻(47.22% VS 20.83%)、呕吐(22.22% VS 45.83%)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66.67%的患儿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抗体为阳性;对96例sIgG阳性患儿采用更换水解蛋白奶粉、补充钙剂、添加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 其消化道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食物不耐受在新生儿期就有发生, 发生率较高, 早产儿和足月儿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由IgG介导的食物不耐受可能在新生儿期就开始起了一定的作用, 临床医师、儿童保健医师应对此病提高认识, 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疾病患儿及早进行sIgG检测, 同时产科医师应避免其母在妊娠晚期服用易过敏的食物。
【关键词】 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食物不耐受;血清食物特异性抗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6.066
食物不耐受(food intolerance)是指人体对摄入食物的某种成分产生不良反应的疾病, 是食物高敏性的一种。目前公认的是由IgG介导免疫反应, 区别于与IgE免疫有关的食物过敏反应, 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1], 据统计, 目前有高达45%的人对某些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 婴幼儿发生比率较高[2]。既往曾认为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 存在着免疫豁免, 故研究多集中于成人及已过敏的婴幼儿, 对新生儿的食物不耐受研究知之甚少;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不少患儿在新生儿期就出现了类似幼儿期或学龄前期的食物不耐受情况, 为此作者进行了血清中食物sIgG检查, 现对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对本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137例具有消化道症状拟诊为食物不耐受诊断[3]的新生儿进行血清食物sIgG检测。根据胎龄将新生儿分为足月儿组(102例)和早产儿组(35例)。足月儿组中男53例, 女49例;平均孕周(39±1)周;年龄4~27 d;平均出生体重(3.13±0.75)kg;其中剖宫产75例, 自然分娩27例;第一胎分娩43例, 二胎或二胎以上分娩59例。早产儿组中男19例, 女16 例;平均孕周
(33±3)周;年龄3~28 d;平均出生体重(2.20±1.30)kg;其中剖宫产23例, 自然分娩12例;第一胎分娩14例, 二胎或二胎以上分娩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两组在血液采集前3 d未使用(静脉、口服、局部)激素及抗组织胺药物。入选标准:选取以呕吐、腹泻、便血、拒乳、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入科的配方奶喂养患儿。排除标准:①经腹部超声、腹部X线诊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消化道畸形等器质性疾病;②上、下消化道造影证实胃扭转疾病;③新生儿肺炎、败血症、新生儿感染等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者;④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2.0×109/L或<5.0×109/L;⑤降钙素原增高大于同龄的两个标准差或血培养或痰培养阳性因感染相关性胃肠道反应者。
1. 2 方法 患儿入科分组后, 于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1.5 ml , 分离血清, 采用ELISA检测患儿体内14种食物特异性sIgG。食物过敏试剂盒由Biomerica公司生产, model 550酶标仪由Bio-rad公司生产, 按照说明应用并制作标准曲线进行。检测内容及判定标准: 14种特异性食物为:牛肉、鸡肉、鲟鱼、玉米、螃蟹、蘑菇、牛奶、鸡蛋、猪肉、虾、大米、西红柿、小麦和大豆;以sIgG浓度>0.05 U/L为阳性标准。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137例患儿中有96例sIgG阳性:其中足月儿组检测sIgG阳性72例, 阳性率为70.59%, 早产儿组阳性24例, 阳性率为68.57%, 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临床表现以腹泻最为常见, 占47.22%(34/72), 其次为呕吐22.22%(16/72)、腹胀16.67%(12/72)、拒乳或体重不增8.33%(6/72)、便血5.56%(4/72), 早产儿组中患儿临床表现以呕吐最为常见, 占45.83%(11/24), 其次为腹泻20.83%(5/24)、腹胀16.67%(4/24)、拒乳或体重不增8.33%(2/24)、便血8.33% (2/24), 足月儿组与早产儿组腹泻、呕吐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腹胀、拒乳或体重不增、便血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足月儿组、早产儿组sIgG阳性患儿中均有66.67%的患儿测定出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抗体为阳性。
2. 3 转归:对96例sIgG阳性患儿采用更换水解蛋白奶粉、补充钙剂、添加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 其消化道症状均明显改善:腹泻消退时间(3.0±1.2)d, 呕吐改善时间(2.0±1.1)d, 腹胀消退时间(2.0±1.3)d, 便血消失时间(4.0±1.1)d, 拒乳或体重不增改善时间(6.0±2.1)d。
3 讨论
食物高敏性发展关键时期在生命的头几年已经达成共识[4], 对摄食的物质发生高敏反应, 不仅累及消化系统, 皮肤、呼吸系统也多有受累。传统的食物高敏性, 包括了食物过敏反应及食物不耐受两个部分, 其机制包括了IgE 介导、非IgE介导、IgG介导和细胞介导的不同过程, 但发病具体原因未明。
3. 1 食物过敏及食物不耐受 新生儿生后食物的单一, 甚少接触其他抗原物质, 故临床中引起急性食物过敏的较少, 多表现为食物不耐受。食物不耐受是机体免疫系统对特定食物或食物成分的一种复杂的免疫反应, 属IgG介导的迟发性免疫反应[5], 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 发病相对缓慢, 症状具有多样性, 临床识别较为困难[6]。多在进食相关食物后出现消化系统症状, 常表现为呕吐、腹泻、便血、拒乳、腹胀、体重不增等。目前认为免疫系统对摄入的食物或其添加物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可能是其主要的原因, 其他的机制如基因突变、缺失, 胃肠道特异免疫和非特异免疫的不成熟, 肠道神经体液调节水平低下[7], 母亲饮食、母亲自身过敏史, 新生儿肠道菌群, 对新生儿食物不耐受的发生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8], 目前对婴幼儿及儿童期患儿检测IgG抗体水平来判定是否发生了食物不耐受的参考价值已经得到临床医师的肯定。
3. 2 宫内致敏的发生 过去认为新生儿由于胸腺发育不成熟、抗原递承细胞、淋巴因子缺乏实战刺激, 故存在免疫豁免, 不易发生免疫反应。近年的研究发现:脐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能产生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胎儿T细胞在妊娠期可能已暴露于母体来源的过敏原中, 并在生后产生过敏原特异性的免疫记忆反应, 即宫内致敏[9], 并影响生后的早期。宫内致敏主要发生在妊娠晚期, 可能是由于母体摄入母体食物性抗原以抗原或IGI免疫复合物的形式穿过胎盘, 与胎儿未成熟的免疫系统接触, 从而引起T细胞的初次致敏。本次的测定也证明, 在新生儿期无论足月儿还是早产儿, sIgG 阳性率均较高, 同时多达66.67%的患儿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抗体为阳性。目前, 正在对有高敏体质的孕妇在孕期检测食物不耐受sIgG的测定, 了解两者的相关性, 以判断抗体是否与通过胎盘传递有关。
3. 3 过敏进程 特应质的个体对过高敏的反应有一定的过敏进程, 也就是说食物不耐受的发生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10]。同一高敏的患儿在不同的时期, 表现不同的系统的疾病, 如在婴儿期常伴随的湿疹多到2~3岁缓解, 而随之而来的是支气管哮喘, 7~10岁哮喘到达高峰逐渐下降, 随即表现为变应性鼻炎, 而食物过敏不耐受通常是这一进程的第一步。摄取食物, 是否激发免疫反应, 与肠道的屏障结构、肠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免疫有关。任何肠道功能的障碍都能导致大抗原物质的分解;人类肠道解剖和功能的成熟多在35~36周,
本次的研究也发现sIgG阳性的足月儿和早产儿临床症状不尽相同。足月儿以腹泻最为常见, 早产儿以呕吐最为常见, 两组构成比差异明显, 是否有一定的相关性, 仍需大样本的实验判断。
3. 4 治疗与预防 回避过敏原是治疗食物不耐受的重要方法。牛奶是新生儿期最重要的食物, 以往的研究多表明, 牛奶无论在婴幼儿还是在儿童期, 阳性率都较高, 占2.5%[11]。作者在两组患儿测定中也发现牛奶为第一阳性食物, 牛奶中常见的变应原为酪蛋白、乳球蛋白等极易诱发免疫反应。一般认为, 纯母乳喂养可提高对食物的耐受性, 减少食物过敏的发生, 同时, 对于母乳缺乏的患儿可以给予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钙剂及微生态制剂能减少食物不耐受的发生, 本科针对具有sIgG阳性的消化道症状患儿采取更换水解蛋白奶粉、补充钙剂、添加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 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有家族史的母亲, 在妊娠晚期和哺乳期要进行适当控制高蛋白的饮食, 减少海鲜的摄入, 避免辛辣食品, 防止宫内致敏的发生。
近年来, 对食物高敏的现象越来越多, 已经成为波及全球的健康问题[12], 由于新生儿时期是儿童发生以后是否过敏的关键时期, 了解并熟知新生儿食物不耐受对临床工作意义重大, 对具有不明原因的消化道疾病患儿, 及早开始新生儿时期的sIgG测定、详细的家族史询问、相应的母亲饮食调整, 对新生儿的健康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Venter C. 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 and other food hypersensitivities in infants. Fam Health Care, 2009, 19(4):128-134.
[2] 谢志贤, 刘倩.食物不耐受与相关疾病. 中华内科杂志, 2006, 45(2):150-151.
[3] Groetch M, Henry M, Feuling MB, et al. Guidance for the nutrition manag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allergy in pediatric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 2013, 1(4):323-331.
[4] Hong X, Wang X. Early life precursors, epigenetic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allergy. Semin Immunopathol, 2012, 34(5): 655-669.
[5] 刘风林, 李娟, 王婧, 等.食物不耐受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1, 26(7):505-507.
[6] 武庆斌.婴幼儿牛奶过敏在胃肠道的表现.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 27(17):1461-1463.
[7] Tan TH, Ellis JA, Saffery R, et al. The role of genetic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rise of childhood food allergy. Clin Exp Allergy, 2012, 42(1):20-29.
[8] Kumar R, Tsai HJ, Hong X, et al. Race, ancestry, and development of food-allergen sensitiz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Pediatrics, 2011, 128(4):821-829.
[9] 黎海芪.食源性过敏性疾病.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3, 18(1):1-2.
[10] 邵洁.儿童食物过敏的诊治进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23(9):643-645.
[11] Sicherer SH, Sampson HA. Food allergy.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0, 25(2 Suppl 2):S116-S125.
[12] Sampson HA. Update on food allergy.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4, 113(5):805-819.
[收稿日期:2016-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