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容积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肋软骨骨折中的应用
2016-11-07赵桂玖
赵桂玖
【摘要】 目的 了解64排容积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肋软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胸部外伤患者的容积CT扫描图像, 在层厚(5 mm)横断位图像基础上进行薄层重建图像及肋软骨的多种后处理图像[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分析, 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64排容积CT薄层重建图像结合肋软骨后处理图像, 20例患者共诊断出肋软骨骨折38处, 其中多发骨折12例(共30处), 单发骨折8例(右侧5例, 左侧3例), 且诊断清楚明确。结论 64排容积CT的薄层重建及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肋软骨骨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能够清晰、直观、准确地显示骨折的部位及类型。
【关键词】 64排容积CT;重建技术;肋软骨;骨折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6.06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私家轿跑车高速涌现, 非机动车辆(如电动车)迅猛增加, 交通事故较以往明显增多;还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高楼大厦快速矗立, 建筑工人高危作业等, 均导致胸部外伤患者明显增加;导致事故双方纠纷越来越多。为了明确诊断, 帮助事故双方责任认定, 就要求影像医生对外伤作出准确诊断, 这样才不失公允。那么肋软骨是由透明软骨构成的, 缺乏无机物质, 在以往的普通X线肋骨平片上是不会显影的, 因而也无法诊断, 随着CT的普及、再加上容积CT的运用, 使得肋软骨骨折的正确诊断成为现实。本研究旨在了解64排容积CT在肋软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6年1~4月门急诊患者20例, 均为胸部外伤患者, 临床均怀疑肋骨或肋软骨骨折, 均行胸部容积CT扫描, 其中男16例, 女4例, 年龄19~76岁。交通事故11例, 建筑工地高空坠落5例, 打架斗殴2例, 醉酒后滚下楼道1例, 自己不小心摔倒1例。受伤后均出现前胸局部疼痛、肿胀, 其中10例局部见青紫色淤斑, 2例局部皮肤裂伤, 20例均有不同程度咳嗽或者深呼吸受限的表现。
1. 2 检查方法 采用本院Philips Brilliance 64 排容积CT扫描, 扫描范围:颈根部至肋弓下缘, 包括全部肋骨;屏气:6~9 s完成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 管电流:180~200 mAs, 图像矩阵:512×512, 层厚5 mm, 薄层重建图像层厚0.9 mm、层间隔0.5 mm。使用Philips后处理工作站对螺旋CT 容积扫描数据分别进行MPR、CPR、MIP及VR后处理, 并任意层面及任意角度进行调整, 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及任意方向斜矢状面、斜冠状面的二维重组, 以及任意角度的VR彩色三维重建, 使图像中需要观察的肋软骨全部显示, 并显示每根肋软骨的全貌;并通过调节窗宽窗位、显示阈值、切割重叠部分、动态任意角度旋转等功能进行细致认真地观察分析图像;并由2名高年资医师双盲情况下单独阅片, 然后共同比对诊断结果, 结果不一致时两人共同阅片再次分析, 并请第3位医师共同参与分析。以确保诊断结果的客观、准确。
2 结果
本组20例患者均伴发肋软骨骨折(肋骨骨折不在本次讨论范围), 共发现肋软骨骨折38处;其中多发骨折12例(共30处), 双侧同时骨折5例(12处);单发骨折8例(右侧5例, 左侧3例)。按骨折所处位置不同分为以下3种情况:①近胸骨端骨折8例(17处);②肋软骨中间区域骨折3例(5处);③近肋骨端骨折9例(16处)。按骨折形态及有无移位分为以下2种情况:①线样骨折8例(17处);②移位性骨折12例
(21处)。其中16例伴骨折周围软组织肿胀、积血、积气。
3 讨论
3. 1 对肋软骨的认识 肋软骨是位于肋骨最前端的一种透明软骨, 表面有软骨膜覆盖, 是骨性胸廓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胸部承担更多的活动度和弹性, 有利于减少肋骨及胸骨损伤[1]。正是由于肋软骨有一定的弹性度及活动度, 通常情况下不易发生骨折, 往往是由于直接暴力作用才会导致骨折, 未发现由间接暴力导致肋软骨骨折者[2]。本组20例患者, 均为直接外伤导致的, 有两车相撞胸部直接受到方向盘撞击的, 有没系安全带被甩出车外胸部撞到路崖的, 有从高空坠落胸部被钢筋拍打的, 有直接前胸趴到楼梯上的等;均有明确的胸部直接外伤史及不同程度呼吸或咳嗽受限表现。
3. 2 64排容积CT三维重建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多排容积CT具有扫描速度快、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高、重组及重建图像质量高的优点, 重建后的图像能够达到各向同性的特点, 并且可进行任意层厚的二维重组及任意角度的三维重建。VR 三维图像利用不同色彩、不同透明度显示不同CT阈值内的结构, 通过调整CT值范围来清晰显示肋软骨全貌, 并且可进行任意方向及任意角度的切割和旋转, 3D旋转及切割技术几乎能创造出近似解剖结构的图像, 且定位准确, 空间立体感强, 能清晰、直观地显示肋软骨的立体形态结构和骨折线的走行方向和骨折断端的移位情况, 有利于病变范围的确定, 明确病变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3, 4];同时, MIP冠状位图像更是在黑白强烈对比下能清楚显示肋软骨骨折情况, 再结合原始横断位图像, 对肋软骨骨折周围伴发积气、软组织肿胀以及气胸、肺挫裂伤等并发症均能明确诊断。
总之, 64排容积CT具有扫描时间短、图像清晰、层厚薄、后处理功能强大等优点, 对肋软骨不同部位及类型的骨折以及其合并症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 能够清晰、直观、准确地诊断出肋软骨骨折的部位、骨折的类型、骨折的肋软骨根数以及周围软组织肿胀、积血、积气等情况, 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 是目前肋软骨骨折诊断的最恰当方法, 也是怀疑肋软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程国涛, 袁劲松, 余开湖, 等. CT图像三维重建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医疗卫生装备, 2015, 36(9):84-86.
[2] 彭志远, 阳明, 余江, 等. 双层螺旋CT 三维成像在肋软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 21(10):1607-1609.
[3] 张红军, 常树勋, 张向锋. 64层螺旋CT 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5, 16(2):145-147.
[4] 吴仕龙, 王国平.多层螺旋CT 后处理重建对肋软骨创伤断裂诊断的应用价值.浙江创伤外科, 2009, 14(4):324-325.
[收稿日期:2016-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