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述评

2016-11-07王雪梅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国内外绿色发展研究综述

【摘 要】 关于绿色发展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国内主要集中在两者之间的关系、意义与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等方面,国外研究集中在“绿色大学”、“生态大学”等方面。国内研究应充分认识绿色发展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意义,借鉴国外研究观点与经验,推动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关键词】 绿色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绿色、生态方面的研究较多,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选取了近十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分别以“题名”和“关键词”为检索项,以“绿色发展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得到相关文献数量分别为320篇、450篇。

从文献检测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继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关于绿色发展理论的研究成为各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文献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通过对中文关键词的整理分析,可以从其中看到目前学界关于“绿色发展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

(1)绿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及意义。“绿色教育”这一新理念最早由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2001年11月23日开幕的“中外中小学校长论坛”上关于《现代教育:绿色人文科学》这一发言中提出。“绿色教育观”是对素质教育的补充和完善,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1]2009年,董宇艳在《透视“绿色大学”倡导绿色素质教育》认为“绿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和理论教育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提高学生的生态素养。2014年,吴沙沙在《绿色高职教育的内涵与意义分析》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对绿色教育进行了定义。狭义的绿色教育重在从理念意识等方面重塑学生的生态素养,广义的绿色教育主要是从人文和科教两方面进行贯彻。

(2)绿色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1年,刘成波在《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道德教育》认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切入点,从意识入手,增加课堂吸引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2013年,李德才,冯小兵,孙晓燕.在《绿色教育”理念引领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认为教育者应当坚持以人为本,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在课程设置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课程,才能提升学生的素质。

(3)绿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2011年,唐昌维在《低碳背景下高校绿色文化校园建设研究—基于贵州财经学院的实践》中认为绿色校园一方面指的是大学校园的环境,但另一方面更加强调的是校园教育系统的一种规范和和谐。2012年,邹淑珍在《关于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的思考》一文中认为,校园绿色文化建设应当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变换传统的教学理念。

(4)绿色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2002年,艾美华在《加快绿色教育步伐,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一文中认为绿色教育的实质就是要让学生对和自然达到一种整体的关注,了解基本的生态规律,深刻认识可持续发展。2012年李娟,张艳博,在《绿色教育视野下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文中认为“绿色教育应当包括多方面的教育,其中应当有创新教育、环境教育、道德教育等几方面。

2、国外研究现状

“绿色”作为国外大学培养大学生的首要标准。以“绿色大学生的培养”直译,即“the cultivation of green colleage students”,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不会检索到对应的文献。“green schools”是在国外研究中比较多的提法。在美国出现了“绿色学校”的提法,主要是指环保节能的学校。在检索过程中,现环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这个概念频繁出现,主要指的是环境保护、环保行为等概念。国外对“绿色大学”、“生态大学”的研究比较,文章进行了比较简洁的归纳和总结,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绿色校园建设,Creighton在1998年所著Greening the Ivory Tower(绿色象牙塔)一书中,提出绿色大学的建设应当包括建筑物、校园环境、校园公共设施等几方面,第二,关于学生的教育。1980年德国西部州文化部长曾指出,保护环境是青年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应当加强青年的生态教育。第三,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伦理学之父”的罗尔斯顿著的《环境伦理学一一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中指出,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是人类的义务和责任。第四,关于课程设置方面,德国相当重视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在环境课程设置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开设了特色课程,提出了一些改善环境问题的的方案。环境类的专业在世界大学中也是顶尖的。

二、研究的意义

大学生作为“绿色大学”建设的主体之一,高校和研究机构先后开设了与绿色文化相关的课程。东北林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开设了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等专题讲座。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院校相继招收了生态伦理学和环境哲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大学绿色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学生在意识、行动上没有形成自觉。然而,思想政治教育解决的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问题,所以,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新的视角,把绿色教育作为契合点,可以从意识、理念、价值意义等方面提升大学生的绿色理念。对提升高校学生的环境意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开展此项研究的意义主要有:

理论意义:第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马恩从唯物论、辩证法等方面正确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揭示了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契合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新时期开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研究。第二,丰富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内涵。绿色教育作为高校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契合绿色理念下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动态性特点。第三,增添了新的研究视角。在“契合绿色发展理念下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将“绿色理念”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我们培养“绿色”大学生有重要意义。第四,本研究立足当下,紧跟时代发展。自党的十五大提出生态文明,十七大、十八大、2015年两会、2016年两会都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阐述。本课题的研究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和生态文明视野下进行的。把绿色发展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相结合,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内涵的不断创新和提升。

现实意义:第一,“绿色发展”理念与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两会精神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精神高度是一致的,加强大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对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绿色”人格及意识的养成,推动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本课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在绿色发展理念下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唤醒学生的生态意识 、树立科学的生态观,自觉地承担生态建设的责任与义务。第三,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理性“生态人”、“绿色人”。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新的视角,把绿色教育作为契合点,可以从意识、理念、价值意义等方面提升大学生的绿色理念,成为行动与意识一致的“生态人”。

三、简要述评

近年来,契合绿色发展理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深度上和数量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专著较少,系统深入研究不够。具体研究中深层次分析不足,尤其对绿色发展了理论在高校适用性研究缺乏可行性分析。研究方法有待改进。具体研究中多以单一的定性研究为主,对契合绿色发展理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缺乏,尤其是把绿色发展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一起的研究成果几乎没有。国外关于“绿色大学”、“绿色校园”相关的研究较为丰富和完善,国外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注 释】

[1] 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02(11).

【参考文献】

[1] DieterL.Bohn,"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Germany,”an Overview In Patriciaed. J.Thompson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Peter Lang Publishing.2008.

[2] 邵军.简论杨叔子“绿色教育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蕴涵[J].教育与职业,2008(6).

[3] 董宇艳.透视“绿色大学”倡导绿色素质教育[J].环境教育,2009(8).

[4] 吴沙沙.绿色高职教育的内涵与意义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2).

[5] 王静.绿色教育的思索[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9).

[6] 李德才.冯小兵,孙晓燕.“绿色教育”理念引领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J].职教论坛,2013(23).

【作者简介】

王雪梅(1990-)女,四川阿坝州松潘县人,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国内外绿色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外眼视光学对比研究
国内外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