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郑和精神及其传播

2016-11-07马文婷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内涵高校

【摘 要】 郑和精神的内涵包括矢志不渝的爱国爱海精神、风雨同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海纳百川的和平开放包容精神。高校宣传郑和精神的路径主要是:以教学为主渠道,郑和精神入课堂;以校园活动为载体,郑和精神入校园;以社会实践为桥梁,郑和精神入生活。

【关键词】 郑和精神;内涵;高校;宣传路径

一、郑和下西洋概述

郑和于1405年到1433年率领宝船先后七下西洋。他的船队访问了东南亚,南亚以及非洲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航行,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航海活动,郑和的远洋没有征服,没有掠夺,更没有杀戮。而是本着“耀我国威”“传播文明”的理念进行一系列地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它的航行,加强了我国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往来,郑和使团与亚非各国的贸易,本着“公平交易,保持信誉”的原则,宝船一到,各国纷纷加入贸易行列,带动了双方经济的发展。同时明朝还奉行“厚往薄来”的礼仪,但凡有上贡的国家将全部回馈丰厚礼物以显示大国风范。不仅在经济方面,郑和的远航还传播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增进了我国与各国人民间深厚的友谊。在传播制度方面,郑和将我国的礼乐,典章等带给友国,对当地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琉球国人“好中国图书古器。且,遣子弟入我中国受学。”同时郑和也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宗教信仰传统传播到友国。当时,大多数的亚非国家是信奉宗教的,并且宗教多与政治挂钩,可见宗教的地位是极高的。然而,当时的宗教信仰多带有封闭滞后性与野蛮性,而当时的中国,宗教体系历史悠久,并且日趋完善,包括佛教和伊斯兰教,郑和分析了亚非国家不同的宗教信仰状况,以及不同人民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佛教和伊斯兰教的传播,改变了当地迷信盲目的氛围,促进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养成。七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有过硬的装备—船。当时郑和的船只得益于宋元时期发达的造船业。据史料记载,郑和的宝船之大,此后500年乃至一战前都没有与之可匹敌的。从没看过如此之大器物的临国居民,直呼此船为异物。其次,当时还拥有先进的航海技术,《郑和航海图》的实用性很强,可谓是当时的航海指南。现在一些国外的学者还对此进行高度评价,称赞它为“一幅真正的航海图。”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除去这些外部条件外,以郑和为代表的郑和精神是支撑他们完成此项壮举的内在动力。

二、郑和精神简述

民族精神不是抽象的,需要用鲜活生动的事例去不断地激励,把它化成推动各项事业前进的力量。郑和精神就是其中之一。那么何为郑和精神呢?

矢志不渝的爱国爱海精神,主要体现为忠诚至上,甘于奉献的民族情怀。郑和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梁启超曾称他为“祖国大航海家,”他用他毕生的精力诠释了什么叫忠于祖国。郑和是竭忠于国家的,是对成祖极为忠诚。28年间,他先后七次下西洋,从未埋怨过,对于朝廷交代的任务,投入全身心去完成。最后一次下西洋已是六旬老人,他的坚持感动了所有人。最终劳累过度在远洋途中逝去,他唯一的要求是死后一定要埋葬在自己所热爱的祖国。这是何等的爱国情怀啊。

风雨同舟的团结协作精神,主要体现为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高尚品质。郑和的航行,有太多的艰难,背井离乡,长期漂泊在外,还面临着各种不确定的自然灾害,以及一些流行病的侵害。船队人员正是凭借着艰苦奋斗,同舟共济的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自然和非自然的困难。最终完成了壮举。

海纳百川的和平开放包容精神,主要体现为和平交往,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和占据重要地位,郑和七下西洋不同于西方航海的掠夺杀戮,而且传递和谐的美德,用明成祖交给郑和的敕书来说:“凡覆载之内,日月所照,霜露所濡之处,其人民老少,皆欲使之遂其生业,不至市所。今特遣郑和赍敕,普谕朕意:尔等祗顺天道,恪遵朕言,循礼安分,毋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同时据史料记载郑和的船队在爪哇岛遭到误杀,,郑和没有武力报复,而是尽量地化干戈为玉帛。展现了我国和平包容的大国风范。

三、高校进行郑和精神宣传路径选择

1、以教学为主渠道,郑和精神入课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要把握好这一途径,让郑和精神入课堂。教师可以将郑和精神与教材内容融会贯通,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如在讲“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板块时可以以郑和为例,进行详细讲解,使郑和精神入教材。同时,在课堂还可以开设相关的讨论,可以用一节课的时间观看相关纪录片,让同学对郑和精神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一精神。

2、以校园活动为载体,郑和精神入校园

郑和精神的传播不仅是应该的更是必要的,因此要求我们除了要把握好课堂这一主渠道外,还需要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机会进行宣传教育。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校园文化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校园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因此高校可以定期举办相关活动,如“郑和精神永流传”的演讲比赛,“我心中的郑和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有条件的还可以策划舞台剧或者文艺晚会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航海类院校要更加注重郑和精神的渗透,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质载体,如校徽,校歌,校报进行宣传,还可以设置每周一次的相关内容的校园广播,可以利用学校展览馆进行展示,视听结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郑和的精神。

3、以社会实践为桥梁,郑和精神入生活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一切正确的思想都要用于指导实践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因此将郑和精神内化于学生心中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外化于行动才是王道。学校要注重对实践的培养,航海类院校可以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设立郑和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团结,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

【参考文献】

[1] 郑一钧.论郑和下西洋[M].海军出版社,2005.

[2] 王子华.郑和的多元文化观及其形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

[3] 蔡一鸣.论郑和航海精神与我国和谐海洋观[J].中国航海,2006.4.

[4] 廉永杰.民族精神与大学生情操培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

[5] 彭新.明代大航海家郑和[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2.

[6] 闫明恕.郑和下西洋与郑和的宗教观[J].铜陵学院学报,2007.6.

[7] 薛三让.从郑和下西洋看中华民族和平崛起之必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4.

【作者简介】

马文婷(1992-)女,汉族,山西晋中人,单位:大连海事大学,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内涵高校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