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管理探索
2016-11-07王典王硕
王典?王硕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的背景和支持范围,阐述了专项资金实施中取得的成绩,分析了专项资金管理呈现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要从制度上、组织上、机制上、时间上和人力上提供全面的保障,确保国家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确保其真正实现目标,切实改善高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办学条件。
【关键词】 中央专项资金;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资金管理;措施
一、引言
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是财政部在年度教育事业预算中安排的专门用于对高校房屋建筑物进行必要维修加固,高校教学仪器设备、文献资料进行购置及校内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改造的资金。该项资金是用于改善校内教学、科研、实习实践、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基本办学条件的主要来源。尤其对于发展起步较晚、收入结构极为单一的院校而言,随着学校事业发展的不断增长,用于安排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和校内设备更新的经费极为有限,国家专项资金更是弥足珍贵。本文基于实务管理的经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以期对后续国家专项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一些思路。
二、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
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是国家财政专门拨付用于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有其明确的支持方向及范围,各高校必须严格按照财政部要求,专款专用。具体支持范围包括:
一是用于校内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工作的房屋建筑物进行必要的维修、加固和改造。
二是用于校内教学、实验、实习实践、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所必需的仪器设备、文献资料(含电子图书及数据库使用)等的购置。
三是对校内保障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安全等需要开展的水、电、气、暖、道路、网络、照明、节能、消防、安防等基础设施改造。
国家专项资金优先用于重点支持与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性及保障性项目。
三、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实施中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国家专项的持续投入建设,为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使得高校的软硬件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具体而言:
一是房屋建筑物维修加固修缮类项目的改造。使得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和运动场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一些学校属于老校区,房舍老旧居多,建筑建设标准基本不能达到节能环保要求。在设立专项资金前,大多高校只能依赖于自有资金完成该类工程。由于高校收入极为有限,也只能用于小型修缮,无法根本改善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的持续投入能够保证高校根据实际需求,按照轻重缓急,分年度安排预算,基本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
二是仪器设备、文献资料的购置。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专业化水平,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科学发展动态,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专业化素质,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
三是基础设施工程的改造。有利地消除了学校存在的安防、消防安全隐患,改善了校园环境,为学校师生提供了更为平安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为学校飞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之,国家专项资金作为高校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来源,充分发挥了目标明确、成效明显的优势,其必将是未来高校教育事业经费预算投入的重要模式。
四、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管理呈现的问题
国家专项资金的投入对于改善和提升高校的办学条件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呈现出很多问题及漏洞。基于专项资金数额较大,影响面较广的特点,已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1、项目申报环节可行性研究不足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规定,单位应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议事决议机制,对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项目决策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项目决策科学、合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受项目申报时间紧、编制单位项目管理能力等多重因素影响,项目编制工作有时很难做到科学、合理。项目申报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不足。
2、项目执行环节管理不到位
国家专项资金在高校预算中占比较大,并需学校内部各部门的共同参与。有些制度上的不健全,管理上的不规范,沟通上的不顺畅,导致存在项目在执行环节不到位的情况。
3、考核机制不健全
目前预算执行率是考核高校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核心指标。2011年财政部明确了“中央财政将中央高校项目支出预算执行情况作为绩效拨款的重要因素,实行挂钩奖励办法”,该办法唯一的考核指标也是预算执行率,而考核标准是基于资金使用的“均衡性”原则来制定的。但不同类项目,由于建设周期的不同,资金的支出不可能实行均衡。项目建设的均衡,无法完全体现在资金支出的均衡上,因此,用资金支出速度和建设速度来衡量财政预算资金的执行效益是不合适的。某种程度上过于强调预算执行率指标也间接弱化了质量管理理念,这与实现保障全年预算任务完成和教科文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考核机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五、中央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问题的应对措施
国家专项资金的逐年投入使得高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也出现了不可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各高校应基于各自问题,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以保证国家专项资金执行质量和数量上的双赢。
一是制度上的保障。各高校应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在组织多方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出台相应的国家专项管理制度规范,以进一步提升学校专项资金预算支出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程度,切实完善专项资金预算管理体系。
二是组织上的保障。各高校应高度重视专项预算资金的执行情况,专门成立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小组。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分析和通报国家专项预算执行情况,并针对执行进度,逐一落实。同时,针对预算执行不力的部门,实行项目负责人约谈制度,及时发现和调整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共同研究改进措施,以此为学校国家专项资金的执行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是机制上的保障。各高校应将国家专项预算执行管理工作深入到各个环节。不断完善项目库建设,建立动态项目库,并将中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有机结合,按照教育部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指标的要求,结合学校发展规划,以保证教学、科研为主,基于先解困,后改善,再考虑达标的原则,依据学校事业发展轻重缓急,科学、合理的遴选学校国家专项资金项目,并确定各年度执行的项目内容。同时,加强过程管理,在项目前期做好预算的编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狠抓质量、安全及预算的执行,提高支付效率;在施工现场,做好工程、材料的现场签证和验收。并保证各部门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切实保证项目执行链条不“断链”。此外,学校应严格执行审批制度,确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的双赢。
四是时间上的保障。各高校应从项目论证、申报、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等各个环节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尽早开始项目库的启动准备工作,给予时间上的保障。
五是人力上的保障。高校各部门应设立专岗专人管理国家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并通过定期分析,对各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追绩问效。
中央高校改善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尚处于不断完善和改进阶段,各高校还需在实际使用和执行过程中不断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从制度、组织、机制、时间、人力等各环节分析,以此保障国家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确保其真正实现最终目标,切实保证改善高校教学、科研办学条件。
【参考文献】
[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财政部[2012]21号.
[2] 关于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经费2016-2018年支出规划和2016年项目预算有关事项的通知.财教便函[2015]328号.
[3] 胡疆.中央直属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管理研究.财经界(学术版),2015(04).
[4] 曹林凤,单正丰.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江苏科技信息,2014(12).
[5] 曹林凤,张兵,连小华.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精细化管理探索.现代经济信息,2013(01).
【作者简介】
王 典(1988.5-)女,湖北天门人,中南民族大学财务处,2010级硕士,研究方向: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
王 硕(1983.11-)男,湖北咸宁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方向:非盈利组织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