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中海到撒哈拉
2016-11-07隽大鹏
隽大鹏
此前我对突尼斯的认识也只有零星的几个关键词,北非,迦太基,汉尼拔,撒哈拉,仅此而已。但是之后深入了解才发现突尼斯不仅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集中了沙漠、海滩、山林和古文明的国家之一,此外更是一个多文明不断更替和融合的国家。但后来随着种族和宗教上趋于一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安定,所以突尼斯是一个相当安全的国家,即便是政权交替也是采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而不是付诸于武力,突尼斯的军队之服务于人民,这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不相同。
迦太基遗址
迦太基源于腓尼基语,意味“新的城市”,虽然败亡于古罗马帝国,但是英勇的汉尼拔和这座敢于挑战古罗马帝国权威的城市依然值得我们尊敬。今天我们看到的大多数遗址都罗马人在其占领时期重建的。站在这些断墙残垣上仍然能够依稀感受到那个强横一时的古代帝国,震慑于它在这个城市实施的暴虐的焦土政策,先让这座古城寸草不生,然后再把自己的城池建立于被征服者的地基之上。从安东尼浴池遗址残存下来巨大的罗马风格石柱,便不难想象当时仅仅一个浴池就何其宏大,正应了一位罗马人的话:“浴池,醇酒和美人腐化了我们的躯体,但这些又何尝不是生命的一部分呢?”
麦地那
和众多穆斯林城市一样,突尼斯城也有它的麦地那,即阿拉伯人传统聚居的城区。穿过市中心的卡斯巴广场便可以到达突尼斯城里的麦地那,这里的街区保存十分完整,与其说是街道,倒不如说是巷道。窄窄的一条条小路两边是各种鳞次栉比的商店、作坊以及阿拉伯风格咖啡馆等等。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和当地特色的首饰在这里应有尽有,此时不安分的我并不满足于主干道的繁华和熙攘,想去旁边更深一些的巷道,一探当地人的真实生活。但是面对蜿蜒曲折如同迷宫一般的麦地那,和对这座陌生的北非城市的畏惧,我事先询问了同行的当地向导,他对我说你完全不需要担心,如果你在里面迷失了方向,当地人都会热心的告诉你出路甚至亲自带你走到主干道上。在古老的麦地那穿行,自然少不了去当地典型的阿拉伯咖啡和水烟馆歇歇脚,点一杯地道的阿拉伯咖啡,看着几个当地人三五成群的围坐在一张桌子上抽着水烟聊着天,便不难感受到这里悠然闲适的生活节奏。
蓝白小镇
西迪·布·赛义德(Sidi Bou Said)——距突尼斯市中心半小时车程的海边蓝白小镇,面向地中海依山而建,遥望着首都突尼斯城。每幢房子基本都是蓝色的窗户、白墙、拱门,让人不禁想到了海对面那著名的圣托里尼,但是不同的是这里少了几分喧嚣,多了几分静谧。漫步于小镇里,你会发现每一幢房子都似曾相识但却又略有不同,主人会根据自己的喜好精心装饰自己的房子,窗户或方或圆,窗栏时直时曲,更有许多主人会在自家门口种满各种花草,每当鲜花盛开的时候便会为这看似单调的蓝与白增添些许色彩,却又不显得喧宾夺主。小镇上最有名的是一家炸面包圈店,并不起眼的店面一不留神便会走过,但是你却不自觉会被刚出炉的面包溢出的香气引得回头,买几个面包边走边吃,细细品味着面包背后仿佛与小镇已经融为一体的沧桑历史。
凯鲁万
一座看似破旧的城市,却承载着阿拉伯世界第四大圣城的美誉。城内寺庙星罗棋布,因此凯鲁万有“三百清真寺之城”的美誉,最有名的便是奥克巴清真寺,又称为“大清真寺”,第四圣城便是因此而享誉的。大清真寺里的罗马柱形状各异,全是从遗弃的古罗马遗址上运来的,很多石柱上都能清楚地看出古罗马文字,其中高达60米的宣礼塔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宣礼塔。此外“三大门”清真寺也极具特点,由于这里埋葬着先知默罕默德的密友,圣者Sidi Sahbe的遗骸,他从圣城麦加返回突尼斯后除了大量的经文之外,还带回了先知默罕默德珍贵的三根胡须。所以这里也被世人称作“三根胡须清真寺”,此外,从建筑风格上讲,不同于其他的清真寺,这里以瓷砖作为装饰,有浓郁的安达卢西亚风格,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显得十分精致。不同于首都突尼斯城,这里并没有那般浓厚的商业气息,由于停留时间较短,我只能趁午饭后的些许时光走街串巷,街上十分安静,不像首都城中那般聒噪,行人都低头行走,这或许才是一个从伊斯兰城镇该有的内敛与自省。在交通不便的古代,非洲穆斯林有一个说法:“去过七次凯鲁万,就等于去过一次圣城麦加。”
托泽尔
托泽尔附近有几片绿洲,最著名的莫过于歇比卡,当汽车穿过戈壁行进至沙漠时,有一片片绿洲会突然映入眼帘,顿时会产生一股莫名的激动。若在早先,人们历尽艰辛在沙漠中行走时,面对眼前这一片绿洲定会带来无限的希望。此外托泽尔还是著名的椰枣产地,这里的椰枣对着阳光显得非常透亮,枣核清晰可见,十分甘甜,据说来突尼斯旅游的埃及人都会带些回国,虽然他们也是主要的椰枣生产国,但是很显然他们的行动说明了这里的椰枣品质。再往深处走便来到了著名的星球大战的取景地,这里如今仍然散布着当年拍摄时留下的场景和道具,矗立着的发射塔不禁让我们想到了电影中那个荒芜的塔图因星球——天行者的故乡。
撒哈拉腹地
作为这个星球上最致命的死亡禁区之一,撒哈拉是无数旅人心目中的梦想之地,都希望有一天能踏足这片广袤荒芜的土地去感受:“地球上最不适合生存的地方之一”。当我们乘坐越野车穿行于撒哈拉沙漠中时,周围全都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和一望无垠的沙海。当车行驶到一个沙丘顶端时,山谷中一片白色的帐篷营地映入眼帘,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终点“火星”帐篷酒店。虽然设施相对简陋,但是想想在大漠深处搭建如此规模的营地实属不易,一个厚实的粗布帐篷在夜里能为你抵挡撒哈拉的风沙和寒冷,也让你真正体会到了水在沙漠里的珍贵,这一夜和你作伴的只有满天繁星和撒哈拉寂静的沙丘,几个人围着一堆篝火看着厨师为我们演示著名的焖罐羊肉和埋在撒哈拉的细沙中烤出来的饼,这一切显得是那么的古朴。
杰尔巴岛
被欧洲人称为梦幻之岛的杰尔巴岛是欧洲人非常钟爱的度假胜地,清晨漫步于港口的鱼市场,感受当地人独有的吆喝着拍卖式的卖鱼,鱼贩子会拎着一串串各式各样的鱼不停地叫价,价高者得,但是通常价格也十分的划算。除了享受岛上地中海的阳光和出海,最让我着迷的还是岛上的一个小村庄,Erriadh。原本不起眼的小村子在经历过一次涂鸦艺术展之后声名大噪。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在这个村子的街头巷尾留下了一百多幅风格迥异、色彩斑斓、内容生动的涂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