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封岩2005~2016摄影展

2016-11-07

数码摄影 2016年10期
关键词:观照画廊艺术家

至 2016 . 10 .09

展览地点:沪申画廊 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三号三楼

封岩镜头下的物品和场景的含义并不仅仅依存于他所设定的距离和焦点。他的画面直率地完成了“看见”,却让人有“视而不见”的感觉,这是因为他传达了更宏观尺度之上的“看见”。封岩的画面从细节入手,观者所习惯和熟悉的价值分寸和因果关系在这样的体系中得到了更新和超越。封岩传达的是世界整体的声音,他以影像为手段展现了比常规视点下的事物更具有普遍性和完整性的信息。在这种影像当中,封岩的目光是无数条探针,并不仅仅集中在某件事物上,而是平行地、无差别地针对所注视方向的所有空间。他没有刻意突出能够撩拨到观者已有经验的那有限的几束,而是让这些探针整体地发挥作用。这个世界随之被阐释为原有的样貌,而不是以人的取舍来定义的样貌。封岩依靠的不是全知全能,而是他丰富的阅历,尤其是他对视觉意义的反思,以及长期大量的文学阅读和写作实践当中沉淀下来的关于生命和世界的认识和体会,这使他镜头中的画面能够带领观众进入到被屏蔽和遗忘的真实,并且在转换到下一个主题和场景的时候非常自如和简洁。

《经典造访》中国当代影像展

展览地点: BA艺术中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4288号

“挪用”,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手法。通过对于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作品、尤其是一些 巨匠名作的“挪用”,艺术家们尝试重新审视经典所具有的意义与价值。本次展览《经典造访——中国当代艺术展》,集中聚焦于中国当代最活跃的一批艺术家与摄影家们,对于国外、主要是西方艺术经典的“挪用”实践。通过展示他们最新的作品,希望让公众与同行了解西方经典对这些艺术家们的创作观念与手法产生了什么影响、他们基于自身文化立场对于经典的看法以及他们如何将自己的看法再加以视觉化的实践。

《在山之前》吴汉霖摄影近作展

展览地点: C14画廊

上海市中山南路1029号1号楼东3楼

存在于一运动中的载体,拍摄与纪录充满动感的风景,被摄物包括一些平常可遇见之物。在拍摄过程中,发现了“平衡焦点”多元的处理技法,摘取新的,具融合性的风景图像结构,把“直接摄影”的实践,引导至一种形而上学的空间探索。吴汉霖 ,出生于香港,于1976-1979年在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攻读艺术摄影与电影制作,並于1979~1981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硏读古典影像系统,获艺术硕士学位。毕业回港后,在香港理工大学太古设计学院任教专业摄影,並于1986~1997年间,任职于香港浸会大学电影系,教授电影制作。

《悠游》罗永进摄影展

展览地点:全摄影画廊

上海莫干山路50号13幢2楼

罗永进的作品常常有一种奇谲的安静力量,这份安静不仅仅是因为摄影作品惯常以静帧二维的方式加以呈现,哪怕是其多屏呈放的视频作品,在镜头持续的焦点变化中,这份安静也依然如淡淡夜风中的流沙,悄然地流淌。对于一位早已在艺术表达上成熟的摄影艺术家而言,罗永进每次拿出来展示的作品从来没有失去这种观照性,此观照非彼关照,不是表浅的叙事,不是生涩的说理,更不是青皮小伙失眉瞎眼的躁气与火气,而是立金木水火土之内超金木水火土之外,表达生活,表达生活的经历与经验,表达作为自然的客体,以自身焊定的一点,以短如夏花般的生命时间为半径划出的圆圈,在边际与外界产生和遭遇的所受所感。因此,罗永进的作品常常透露着对时间性的自觉观照,文艺腔一点,或可称为是其个人腹内的时间舍利,借他物的直接物像。当然,摄影最本真的特质就是时间性,而只有深谙此道者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以“摄影”两字冠名的艺术家。

猜你喜欢

观照画廊艺术家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堂吉诃德》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实录——对一部名著的多元观照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画廊
画廊
创作札记:在日常生活的观照中采撷诗意
由《论语》观照孔子的修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