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替换的记忆
2016-11-07
前不久听了马云的一次演讲,他提到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前50年技术革新,后50年技术应用,而互联网还没有真正进入到应用的后50年。按照马云的观点,回想摄影的发展,实际早在进入数码时代前就已进入应用时期。婚纱写真、广告、风景等在胶片时代就有的拍摄类别在数码时代进行了延续,并且得到了更深入的发展。摄影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朝着更加快速的传播方向迈进。记得一位记者曾经写过自己的工作经历,在胶片冲洗放大传真时期,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出错,因为没有时间对其进行校正。他在回忆中提到在美国工作期间,一次放大照片中遇到了放大机灯泡坏了的现象,由于正值下班时间,走遍周围都没有摄影器材店营业。此时灵机一动,用卫生间的灯泡尝试,结果终于完成了放大,并在截稿时间通过传真将图片发送到国内报社,试想如果放大问题没有解决,一条价值新闻就这样流失。到后来底片扫描,再到数码相机的影像快速图传,最后是手机的实时发布,每一次摄影工具的革新都是化繁为简 。
其实在大家并不经意之时,摄影已经跨过胶片、数码两个时代,进入了“第三次革命”—互联网。大众消费者对于影像的互联网分享需求远胜于纸质照片,而手机的出现更是推波助澜,摄影师通过互联网的影响力也已经远胜过举办一次影展。单反、微单相机为了满足互联网传播需求也加入了Wi-Fi功能。微博、微信看着每天朋友以及无数陌生人身边发生的故事,我似乎与他们同在,但我却什么记忆也没有,我发现自己其实只是像云存储同步的硬盘,仅仅存下了片段。有时我们甚至连电话都懒得接通,微信的只言片语组成了对话交流,对交流的对方可能也只有拇指见方的“头像”印象。很多电影中都描述了未来科技发展将会使我们避免以真身出现在现实场景中,取而代之的是虚拟现实场景和"代理人",我们所有的工作生活都将在虚拟环境中,面对的朋友、同事都将以影像方式呈现。
在人类倡导的万物互联时代,唯有生物没有互联,而这正是科学家想要解决的问题。也许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芯片在人体的植入会让人类拥有数据的存储与互联的功能,个人一生的所见都将记录在数据芯片里,而我们可能没有了真正的记忆,换来的是存储的影像。“模糊的记忆”在那时只是老人的过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