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江帮扶记
2016-11-07余秋尚
余秋尚
一、引 子
独龙族是我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16个跨境而居的民族之一,人口总数排在全国56个民族中第51位。贡山县独龙江乡是独龙族的唯一聚居区。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独龙族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其他民族差距较大。独龙族唯一聚居区独龙江乡地处中缅、滇藏结合部,全乡辖6个村委会41个村民小组。截止到2014年,全族农业人口总户数1068户,总人口4132人。据说:“独龙族一年只洗澡三次,出生洗一次,结婚一次,死亡一次”,现在已经消除,独龙族帮扶工作队是如何把村民赶下河洗澡、如何放炸药开会等故事你们会觉得很好奇或很荒诞、很无趣,但那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或许,一个民族跨越式的发展方式可以有一千种,但过程和结果只有一个。
用时代楷模高德荣老县长的话说,独龙族人民获得了三次解放,第一次解放是新中国成立,使独龙族人民获得了民主政治权利,实现了从“野人”到人的跨越;第二次是独龙江公路的修通,使独龙族人民获得了从封闭到开放的发展环境;第三次是实施独龙江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行动计划,独龙族从贫困迈向小康,实现发展的大跨越。下面,我们讲的故事就是独龙族的第三次跨越。
2009年10月13日,时任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同志到独龙江调研。看到独龙族群众依然过着刀耕火种、近似原始的生活,村里还没通电、没通路、没有信号,饥饿时靠挖树皮草根过日子,人均收入还不到700元。座谈会上,李纪恒在独龙江乡干部群众面前即兴以《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歌词表达出“绝不能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决心和信心,他忧伤地唱起:“如果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忧伤地告诉他,这是贫穷落后的独龙江。”接着说:“再过三五年,我就会这么唱给大家‘如果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美丽富饶的独龙江。”从此,轰轰烈烈的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计划拉开了序幕。
次年1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独龙江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作,同月,怒江州委下派独龙江帮扶工作队翻雪山进驻独龙江全面展开帮扶工作。
人类历史长河中,贫穷和饥饿从未离开过,但人们一直与它宣战。
二、雪山话别
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上飘落下来,大雪覆盖了路面,车子已经不能前行,同行的两辆车子,一辆三菱越野,一辆皮卡车,皮卡车上面拉着行李与货物。两辆车陆续下来八个人,穿着清一色的迷彩服,先后去皮卡车上取行李,一人拿起一大包行李,行李显得特别沉重。
同行的工作队吴副队长向熊队长辞别说:“队长,你别送了,前面雨雪大,路封了就回不来了。”熊队长,普米族,身材高大,戴着一副眼镜,曾经在独龙江工作过,对独龙江的环境很熟悉。
熊队长表情凝重:“这次离别,怕明年6月份才能见到兄弟们,还是送送吧。”
同行的队员汪新晨也向熊队长用普米语担心地搭话:“熊队长的心意,我们大家都领会了,前面大雪纷纷,很危险,而且你腿不好,这里有我们吴副队长带队,我们一定会安全到达的。”汪新晨,普米族,独龙江帮扶工作队队员,时任独龙江帮扶工作队办公室主任,和熊汉峰队长是同一民族。独龙江帮扶工作队队员都是各个单位抽调,有的是州里的,有的县里的,都是曾经在基层有过多年工作经验的同志,有汉族、怒族、傈僳族、白族、普米族等民族,他们为了“决不能让一个民族兄弟掉队”而聚集在一起。
熊队长用普米话回汪新晨:“别说了,就送一程吧!”
同时,吴副也向熊队长担心地搭话:“有这么多兄弟为我们出生入死,我们会全力以赴搞好独龙江帮扶各项工作,请你放心。队长你就先回去吧!我一定会安全地把他们带回来,一个都不会少。”吴副为吴国庆副队长,时任独龙江党委副书记,怒族,曾经在独龙江乡农技站干过6年多技术员,所以他对于独龙江也非常熟悉。
熊队长向大家说:“大家不要劝了,此去一别,大家就要封山了,由于身体原因,没能进去跟兄弟们一起同甘同苦,我内心十分内疚,就让我再送一程吧!”
队员们背起的行李显得特别的沉重,一步一步向雪山垭口艰难地挪动,高海拔加上天气寒冷,大家不停地喘白气,走了差不多十五分钟,已到垭口隧道,隧道洞口已被大雪覆盖一半,白茫茫的一片,有经验的队员戴起墨镜,小余没戴墨镜,很刺眼,所以尽量把眼睛眯成一条缝。小余,工作队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刚刚大学毕业,单位原本没派他去,是他自愿报名去独龙江。
在隧道口入处的一小块平地里,大家在那停住脚步,吴副队长从背袋里拿出一瓶酒,汪新晨也积极配合吴副队长从背包里拿出一沓纸杯,每一纸杯倒一点酒,然后递给每个人,说:“在雪山,只有喝点酒才能抵御寒冷。”
小余冒着寒气说:“吴副队长,我不喝酒,也从来没喝过酒,等一下我在雪山喝醉了就不好了。”
吴副队长提醒说:“在雪山,酒能抵御寒冷,再说这是队长的告别酒,你一个大学生连一点礼节都没有?”
小余还是胆怯地接下了纸杯。
熊队长大声地喊话:“与君终有一别,开展工作的同时,愿我的兄弟们在里面多多保重身体,一定要健康地出来”。然后又对着吴副队长说,“他们要是不健康地出来或出了什么问题,我就拿你副队长是问了。”
吴副队长大声喊道:“请队长放心,我们一定在独龙江踏实开展工作,并且我保证一定会在明年安安全全地把兄弟们带回来。”
熊队长目送着队员们一个个走进狭小的隧道,叹息地对着司机丰学明说:“此去经年,我担心的是队员们的身体和安全,去年就有死亡例子,不能再有兄弟牺牲了”。
隧道幽长,只有米粒大的光从对面洞口照射进来,时有雨水滴下,仿佛探险的原始溶洞。
吴副队喊话:“大家休息一下,统一一下意见。”声音在隧道里有回声,大家都能听得很清楚,停了下来,吴副队长大声提醒似地喊话:“我知道你们都是从各个单位抽调过来的精英,但是独龙江条件跟外面不一样,以前就有队员死伤经历,我希望没有做好充分思想准备的同志马上赶回去。现在跑步追赶熊队长,一起回去还来得及。”
汪新晨也紧紧接着吴副队长说:“确实,去年我跟副队长进山,由于独龙江乡没有上好的医药,有个队员死了。”
大家都默不作声,吴副队长再次提醒大家:“前面路途艰险,越是困难的地方,我们越要坚强,越能激发我们的斗志,也是因为如此,才派我们进驻独龙江。同志们,一路努力,一路珍重。”
大家继续前进,雪越下越大,身上已经覆盖一层厚厚的积雪,高海拔的稀薄空气让大家不停喘气,雪已到膝盖处,走路相当吃力、艰难,天地一片苍茫,公路已经被雪覆盖。
吴副队长在最后面喊道:“最前面由经验丰富的老余同志带路,大家紧紧跟着他,一个也不允许掉队,不允许休息,一刻也不能停顿。”他说的老余,就是余茂祥,傈僳族,时任移民局副局长,他是第一批工作队员,经常翻越雪山参加独龙江独龙族移民工作。
小余第一次走在这种雪山上,不停地大口大口喘出白气,下半身已经全部是雪,上半身已经被雨和雪覆盖,使出全身的力气在努力移动,向赵福元询问:“赵大哥,还要走多久?”赵福元时任贡山县农业局副局长,曾经在独龙江工作过,工作队队员都是从各个单位抽调的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只有小余年纪最轻,而且还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所以吴副在隧道口的那段话就是讲给小余听的,希望他知难而返。
赵福元不停地喘出白气回话:“还有十分钟,再坚持一下,我们车子就在前面了。”
大家已经疲惫不堪,低头赶路,突然后面的吴副队喊:“大家快跑,雪崩来了。”
此时,大家紧忙反应,有的躲避,有的快跑,小余虽做出躲避姿势,但来不及了,一小堆雪块已经打在小余身上,部分砸在小余的侧脸上,都砸出血,大部分雪落在小余身旁的空地上。
吴副队边着急边关心询问:“小余伤得严重吗?”
小余边擦脸上的血,边回答:“不是很严重,被雪划破了一点皮。”
吴副队小声叫道:“嗯,那好吧,小余你要坚持住。”然后对着大家小声地喊:“大家紧紧跟在老余后面,再走十分钟左右,独龙江乡政府的车子在那里等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跑,一定要拼命,你不拼命雪崩就要你命。”
走在最前面的老余小声喊话:“大家紧紧跟着我跑,刚刚那个就是要来大雪崩的前兆。”
“快点,把感觉不贵重的物品全部丢了,这样跑得快一点。”赵福元在中间小声插话。
小余已经感觉不妙,要是埋在雪山上就完了,没有什么东西比生命更宝贵的,身上背着的大行李包丢了,大家也陆续边跑边把身上背着的东西丢了,用最快的速度逃命。
生命迸发出来的能量不可估量,大家的速度很快,跑到五百米处,只觉脚下的雪地在轻微地颤抖,一种如汽车引擎轰鸣的声音从雪坡的山头越来越响地传来。一坐小山似的巨型雪块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朝他们刚刚丢弃包包的那个地方飞速扑去。
吴副队长欣慰地小声说:“大家安全了,总算捡回来一条命,休息一下,来接我们的车子就在前面了。“
大家躺在雪地上,大口大口地吐出白气,谁都不说话。
小余不停地喘气,不停地流泪,泪水和雨水合在一起,只能不停地擦拭。
赵福元看到了小余的表情,小声笑道:“大学生哭了,哈哈!”
“哈哈!”大家笑了起来。
“走了,车子就在前面,小余,你要坚持住,你是最优秀的。”吴副队长鼓励小余。
大家起来,拖着疲惫的身影,一步一步走着。
一会儿,两辆三菱车就出现在公路边,被雪盖着薄薄一层,貌似等了好久,显然两个司机已经在车内久等了,然后睡着了,一个睡在驾驶位,一个睡在副驾驶位,吴副队长来到车前,敲醒了在内的司机。
大家围在后备箱旁,喝水的喝水,吃零食的吃零食。
司机不解地问:“你们的东西呢?”
吴副队长:“遇雪崩丢了。”
司机:“哦,人员有没有受伤?”
吴副队长:“没有。”
司机:“你们真幸运,这里的雪崩每年都死六七个人的。”
吃完大家陆续上车,只是没讲话,小余一脸阴沉,心想:命也差不多丢了,得想办法调回去。
吴副队长、赵福元、老余、小余坐在前面一辆车子里,吴副队坐在副驾驶,小余坐在后排赵副和老余中间,清一色的泥巴路,下雨,坑坑洼洼,车内晃来晃去,小余尽量不讲话,恢复元气。
吴副队长:“赵福元,等会儿到了乡政府,你叫罗新带小余去医院看一下。”罗新,独龙族干部,家原本就在独龙江,所以对独龙江的情况很熟悉。
吴副队长非常认真地叮嘱:“全面封山与外界断绝的情况下,你们随时要记住,任何一点病都不能马虎,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前些年,这里有个士兵得了阑尾炎,如果在外边,这是一个小手术,但在独龙江,做不了,所以死了。”
夜色已经笼罩,只有车灯照射处才依稀可见前面的路面和路旁的树,到了晚上九点,已到乡政府。大家都饥肠辘辘,吴副队长道:“大家都饿了,先去吃点东西。”
到了食堂,桌面上放着两素三荤一汤,大家因为肚子饿,争先恐后吃了起来。这时进来了两个人,一个中等身材,微胖,戴着眼镜,另一个也戴着眼镜,身材偏高,一进来就跟吴副队长握手:“辛苦了,辛苦了。”
吴副队长回道:“不辛苦!”转向大家介绍:“大家注意,这位就是独龙江乡党委彭书记,这位是我们工作队段副队长,他是州公路管理站站长,之前就在独龙江。”
段副队长喊道:“知道大家安全到达,我就放心了,辛辛苦苦翻越雪山过来,老县长(高德荣)很牵挂,一直在等你们,吃完到他家火塘压压惊。”高德荣,时任独龙江帮扶领导小组副组长,是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后来因为独龙江帮扶建设成为时代楷模,这个是后话了。
三、放炸药开会
屋内稀疏阳光从木板房的空隙处照进来,屋内零散地散落着几本书,几件衣服,显然很乱,不远处鸡鸣狗吠,木板门咚咚的响,吴副队长大声喊:“小余,起床了,等会儿下乡去!”
惊醒正在梦中的小余,小余马上起身,心想:这老头是不睡觉么,这么早就喊,要是换作在县城,我才不干呢,但在独龙江没办法,没有电、没有信号、找柴生火做饭样样都要靠他,闹翻了没有好果子吃。
只能装作很积极的样子,边起来边穿衣服,回话:“队长,我早就起来了,今天去哪里下乡呀?”
吴副队长用提醒的口吻道:“向红小组,远得很,准备四天的生活用品,蚊子、蚂蟥、毒蛇特别多。”
两人各端起一碗饭吃,汤锅里面煮着一锅青菜和猪肉罐头,吴副队长说:“这叫正宗的火锅了。”
小余有点难咽地吃着,吴副队长看出了小余的心思说:“这算是我们两个吃得最好的了,老百姓吃的退耕粮和白开水,你要学会适应生活,不然你会活不下去的。”
小余有点疑惑地问:“难道他们不种菜吗?”
吴副队说:“独龙江的气候是种不出菜来的,所以我们下一步要盖蔬菜大棚,手把手教他们种菜,还要教他们学会买菜卖菜,这也是独龙族整族帮扶的一项政策。”
小余又不解地问:“这些还用得着教他们吗?”
吴副队长回答:“等你从向红小组回来就不会问这些问题了,而且你会发现问这个问题的愚蠢。”
小余和吴副已经出发,吴副队长背起一大包的东西,鼓鼓的,不知道是什么,腰间挂着一把砍柴刀,一身迷彩服,非常像一个长期在野外工作的专业人士,对小余小鲜肉的牛仔裤是严重鄙视。
小路,被杂草稀疏覆盖着,只有认真看,才能分清楚路,看样子路很少有人走过。吴副队用带点介绍的口吻说:“今天,我就带你真正体验一下,什么叫做贫困,只有了解真正地体会,你才会想到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改变些什么,有些东西,只有亲眼看见、听见,你才会体会和思考。”
走过竹林,竹林很大,但是不高,三四米左右,竹节有刺,有的竹子上面有苔藓,有点像原始的竹林,吴副队长用刀砍下路边的一根竹,熟练地去枝和刺,砍成两截,每截一米左右,递给小余,“等一下过江和打草用,现在开始走路要看四面,看看有没有蛇之类的。”
听到有蛇,小余害怕了起来:“蛇多不?”
吴副队长回答:“毒蛇很多,所以小余你要记住下乡法宝,棍不离身,没有路的地方打一下草,所谓打草惊蛇,在外上厕所也一样,以前就有村民上厕所被蛇咬的例子。”
小余问吴副队长:“怎么不见村民呀,是不是我们走错路了?”
吴副队长说:“我在独龙江快十多年了,每一条都一清二楚,跟着我你放心。村民三四个月才下来一次背盐巴和粮食,所以一般路上见不着人。”
小余又问:“那他们吃什么?”
吴副队长说:“以前没有粮食的时候,上山打猎,下河捕鱼,靠野菜树根等,一切能吃的来充饥,现在我们基本上全面禁止这些行为,发给他们退耕粮,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米。”
河边清澈,被两旁郁郁苍苍的小灌木覆盖,耳边是流水哗啦哗啦的声音,吴副队长说:“休息一下,我们杀一下蚂蟥,不要喝河边的水,会得痢疾的。”
小余往裤子一看,密密麻麻的有一堆东西从裤子往上爬,大叫了起来:“好多虫子呀!”
“别动,这就是蚂蟥了。”吴副队长从口袋里拿出白色的盐巴,往小余裤子上抹,小余已经害怕得发抖,“男人一个,怕什么蚂蟥,你在独龙江,怕蚂蟥、毒蛇的话,劝你早点调回去。”
盐巴一抹,几百只爬在小余身上的蚂蟥往下掉,蚂蟥身体软软的,那么多蚂蟥,看起来恶心。吴副队长已经边脱裤子边检查裤子里面,大腿旁已经出血了,说:“你看,里面也会有的,你也好好检查一下,这就是蚂蟥吸完我们的血之后掉的。”马上脱了裤子看,有三四处已经出血,还有的正在吸血,圆溜溜的一坨坨,小余一拔开,更多的血从身子里喷出来,看起来很恶心。
吴副队长递给小余一包盐巴:“争取每个身体角落都擦一下盐巴和风油精,这样蚂蟥就少爬你了。这里还有比蚂蟥更厉害的东西,就是马鹿蛇(虫子),咬你一口,你就得掉一块肉。”
杀完蚂蝗,他们继续出发。中午,太阳从高密的树叶间隙照射下来,无数的光线透露在这边树林子里面,可以听见鸟儿的清鸣。
下午,走到木板房,茅草盖顶,四角柱子,茅草屋檐边由于长年生火被熏得漆黑漆黑,有两间,每间20平米左右,吴副队长用独龙语喊并敲门:“喂,有人吗?”房间里面出来一个中年男人,主人个子矮小,面色黑呜呜,没有穿鞋子,衣服也很脏,臭得使人无法靠近,宛如电视剧里的乞丐,男子用独龙语回:“领导你好!”
吴副队长向小余介绍,“这位是向红这个村的组长,你喊他熊组长吧!”
熊组长用别扭的独龙方言说:“汉话很不会讲,你们辛苦了。”
进入房间,仿佛回到石器时代的生活,大人小孩们围在火塘旁边,五个人,孩子们没穿衣服,上身漆黑,孩见到小余他们两个就躲起来,看来很少见过陌生人,用独龙话吧啦吧啦讲着,小余问吴副队长:“你会讲独龙语呀?”
吴副队长自豪地说:“我是怒族,现在怒族语言、傈僳语言、藏族语言、独龙语都会说。”
主人递过来已经在火塘烧好的洋芋,放在一个小竹篓里,一人一杯茶,小余怀疑地问吴副队长:“怎么不见其他村民呢,我在各村简介上看了,这里有30多户村民。”
吴副队长边吃洋芋边说,“这里住户分散,一个山头才有一户,如果一家家喊过来,可能一个月他们都没办法聚齐,开不了会议,所以这边的人约定,晚上天黑前两声炸药爆炸声为开会信号,等一下你负责这边安全,我负责炸药爆炸安全,不能伤到人。”
小余不解地问:“放炸药开会?这个确实有点新颖,那爆炸声每户都会听得到吗?”
吴副队长回答:“不会,但是可以一家传一家相互通知嘛!”
小余还是不解地问:“那炸药呢,村民从哪里弄来的?”
吴副队长回答:“炸药属于违禁用品,只有组长家里才有,以前乡里每次召集开会,一家一座山头,以前靠刻木结绳传递信息,几个月也开不了一个会议,后来特向上级领导报告,申请审批的。”
熊组长从家里拿出一个袋子,上面覆盖着一团团黑漆漆烟熏出来的烟浸,打开一层又一层的包装纸,几乎包开十层拿给吴副队长,翻着泛黄的笔记本,吴副队长认真地检查每一样东西,每一样记录,最后在烟熏黄的纸上签字画押,之后跟熊组长用独龙语说:“可以了。”
过了十分钟左右,就听两声巨响,震耳欲聋,房子都感觉微微地震动,之后小娃娃跳了起来,放炸药好像跟过节似的,开会信息准确地传递了出去。
晚上,熊组长拿了一只鸡杀,独龙鸡,不大,1公斤左右,吴副队长说,“小余,这次是你第一次来这么艰苦的地方吧,今天好好喝点鸡汤,明天你会腰酸背痛的,我们开完会后天才回去。”
小余疑惑地问吴副队长:“开会不需要一天吧,几个小时就够了。”
吴副队长回话,“你不懂呀,他们一家一个山头,有的很远,即使早早地来开会,也会晚上才到,我们会议估计五六点左右才开完。”
小余不解地问:“那么他们回不去怎么办?”
吴副队长对小余说:“能怎么办,在组长家旁搭帐篷睡觉。”
小余要继续问又停止,心想:这个地方确实是太偏僻了,身在哪里我们选择不了,决定不了,要是我生在这里,可能现在我还在某个山头打猎呢。
睡觉前,主人把最好的被子借给他们两个,八个人,祖孙三代人一个接一个一起睡在二十平米不到的木板房,感觉这才是真正的祖先生活。
第二天早上,吴副队长已经起来,正在生火,发出的微小声音吵醒了其他正在熟睡的人,其他的人也相继起来,只有小余还在继续睡着,吴副队长喊:“小余,起床了。”
小余睡眼惺忪地起来,手脚感觉一阵疼痛,小余说道:“感觉全身都疼。”
吴副队长回道:“昨天走了那么长时间路,疼就对了,起来活动一下,以后慢慢就会适应。”
小余回应:“感觉脚不听使唤,站不起来了。”
小余的膝关节发肿,肿得很大。
吴副队长对着熊组长(独龙语):“给小余帮忙一下。”
他们不停地捻小余的腿,吴副队长和熊组长一人拉一个肩膀,把小余扶了起来,吴副队长:“现在开始你要不停地开始活动,要是不活动,明天更严重,我们两个就回不去了。”
小余回答:“好的。”
村民们陆续赶来开会,各个都穿得很脏,感觉几年都没有洗过,鞋子好一点的穿着胶鞋,坏一点的就没有穿鞋,头发也感觉好长时间没有洗过了,有一种无法忍受的味道,唯一一种特别的就是自带水酒、米、鸡蛋等等,有的还带蜂蜜、独龙鸡,小余看了很奇怪,就问吴副队长:“怎么村民来开会还自带东西呀!”
吴副队长说;“鸡蛋、蜂蜜、独龙鸡有些是带给我们两个工作队的,知道我们辛苦,特意给我们的。有些是路远,怕今晚回不去,在我们这里做饭吃,他们明天早上才回去。”
还提醒小余了一句:“要是村民给你鸡和鸡蛋,你拿着,要给他们一些钱,我们工作队的纪律是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的。”
下午,稀疏的太阳光照下来,村民有三十多个,有的抱着鸡,因为害怕跑了所以抱着,有的提着米、鸡蛋等东西的,放在他们身旁,熊组长在一个个地清点人员到齐了没。
熊组长用独龙语跟吴副队长说:“人都来齐了,可以开会了。”
吴副队长用独龙语发言道:“今天我们在这里召集大家,有重要事情跟大家宣布,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项目已经启动,号召大家搬下去公路边,给大家盖房子、交给你们种植技术,搞生产发展。”
吴副队长用独龙语缓口气说,“你们看,我们在这里看不了电视,手机也用不了,去趟小卖铺买包盐还要走两天路,我们只有搬下去,才能富起来,只有搬迁,才有出路……”
吴副队长说道:“为了我们子孙后代的幸福,搬迁刻不容缓。”
有的人激动得哭起来了,边流泪边用独龙语讲着:“感谢政府给我们搬迁,我们也不想在这里,没电、没信号、没教育条件,我们早就想搬迁了,可惜山下没有地。”
吴副队长继续说:“我们政府会协调给你们地,给你们林子,还要给你们房子,要让你们跟其他民族一起奔小康。”
这时,更多的人激动得哭了起来:“我们终于等到搬迁的一天了,感谢党、感谢政府,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吴副队长看了大家很激动,后面就没有继续讲了只是说:“各位父老乡亲,我们静一静,现在我们有请我们独龙江新来的工作队大学生给我们宣传帮扶政策。”
小余连忙翻开那天的开会记录:“独龙江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政策是省委、省政府作出了用3至5年的时间实现独龙族整族跨越发展的承诺,也是坚决按照‘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
最后熊组长用独龙语讲:“政策刚刚已经宣传很到位了,希望各位给今天没来的人员互相宣传,现在我们开始生火做饭。”
大家开始忙活起来,有的劈柴,有的生火,都在各忙各的,妇女们把拿过来的水酒放进茶壶里,兑点水,拿起竹杯,向大家发酒。
这时吴副队长用独龙语讲:“在公路边地点已经选择好,只要你们同意,我们就马上动工给你们建房,希望你们以后有什么事,有什么困难都和我们交流,我们都会想办法帮你们解决,来我们共同喝一口。”
第二天早上,吴副队长和小余打好包袱,准备回家,吴副队用独龙语向熊组长嘱咐着:“一定要在我们约定的时间集合,然后搬迁下来,我们也是马上组织建房子,在房子还没盖好那段时间,我们安排给你们住救灾帐篷。”
熊组长激动地握着吴副队的手用独龙语说:“没有党和政府就没有我们的现在,我们一定会好好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全力配合搬迁下来,请政府放心。”
四、把村民赶下河洗澡
一回到乡政府,又感觉到了现代信息,几个小卖铺,几个饭店,几个菜摊,人员熙熙攘攘,买菜的、闲逛的、赶路的样样齐全,而且由于独龙江的大规模的建设,外面的人大量涌入,独龙小镇一时热闹了起来。对于小余来说,看到了热闹才感觉到自己还活着,还有很多事,很多人,都需要联系,吴副队长:“好久没有感觉到现代气息,好好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
小余:“今天我一定要打爆电话,哈哈。”
吴副队长问:“此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小余:“感觉自己回到原始生活,一回到乡政府又感觉回到了现在信息生活中,变化太快,反应不过来。”
吴副队长:“等你习惯了,就会没事了。好好去打个电话吧!”
小会议室有刚刚从各村委会回乡政府休整的十多个队员,吴副队长、段副队长坐在最前面,吴副队先说:“今天我们开一个简短的碰头会议,大家交流一下这几个月来的心得体会,为我们以后的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基础,下面一个个发言。”
汪新晨讲道:“我觉得素质提升这方面,虽然能在短时间之内带来效应,但是要成为长效机制,需要长期定人来抓,久久为功。”
老余接着讲道:“我觉得要让独龙族发展致富,必须要改变他们原有的观点和认识,然而这是长期的工作,我们不仅要手把手教他们,让他们积极接受新的东西,并且让他们认可这是好东西,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段副队长吩咐道:“多种一块地,少喝一点酒,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家业自己创等等内容我觉得这些观念要经常灌输给他们,只有自力更生,自我发展才是长久之道。”
又一天早上,汪新晨带着小余去小卖铺,小卖铺东西不多,多数为日常用品,也卖独龙毯,独龙马褂,独龙包包,铺面不大,但是独龙味道很浓。汪新晨在店里,买了二十块香皂,二十把牙刷,十小袋洗衣粉,还有毛巾,小余不解地问:“汪组长,买这么多搞什么。”
汪新晨组长回答:“村民常年不洗澡、不洗脸,不洗衣服,不刷牙,这是一种不文明行为,作为工作队,我们有义务教会大家,这也是我们独龙族整族帮扶素质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
小余不解地问:“确实,有的村民不洗澡,不洗衣服,我也发现了。但是这个叫他们洗就可以了,还要我们亲自组织?”
汪新晨回复说:“我们工作队能做的,只能一点点地做,我发现要让他们接受现在文明生活,首先要从洗澡开始。”
小余说:“也是呀,只有观念改了,才能进一步享受现代文明,但是他们能改吗?”
汪新晨说:“这就靠我们长久坚持之功力了,而且也要让他们主动接受现代文明是好的。”
汪新晨拿出装在袋子里的一大袋洗衣粉,递给小余说:“你也提一袋。”小余和汪新晨继续走在下村子的路上,一个背着一个小包包。
中午,普卡旺村民已经集中,村民个个都穿得少,衣服也感觉好久没洗了,头发稀疏直立,只有眼睛闪闪发亮,貌似又回到解放前夕的生活。
汪新晨开始讲:“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就是教你们如何搞卫生,个人卫生,集体卫生等文明生活培训。”
村民回应:“我们上辈子都不洗澡,不刷牙,一个都没生病,我们不用搞。”
汪新晨说:“你们愿意成为一个落后的民族吗?你们希望整天活在别人施舍下吗?如果你们不愿意跟上现代文明,你们,还有你们的子孙们都会被淘汰,所以,走向现代文明,让我们从最简单的洗脸开始。”汪新晨大声地向大家说,仿佛是一场激情的演讲。
汪新晨动员大家:“明天开始,我们搞个展板,把大家名字写在展板里,不搞卫生的,我们要把名字写在上面。”然后转头向小余介绍:“这位是新来的工作队小余,他会每天早上来监督你们有没有洗脸,刷牙,洗衣服,洗被子等。如果你们没有做,他会记在小本子里,月底将开会公布哪些做得好,哪些没有洗脸。做得好的,我们将给一袋米的奖励,做不好的,我们将名字挂在展板里。”
汪新晨又继续说,“现在我来教你们如何正确地洗脸。”汪新晨看着小余,向小余说:“小余,你先去帮忙打一盆水。”小余跑去打水,他转向村民继续说,“洗脸必须从洗手开始……”
教大家如何正确地洗手、洗脸、刷牙,村民也跟着他练了起来。“大家看,洗完脸,刷完牙就是很舒服,很有精神是不,你们每天都要坚持,做一个爱干净的人。”
汪新晨又说:“只有爱干净,爱卫生的民族,才是一个进步发展的民族,希望你们今后一定要保持,我们会来检查,做不好的将批评,做得好的将奖励。”
汪新晨又反过来问大家:“你们洗过澡吗?洗澡之后的那种感觉就更舒服。”
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祖辈不洗澡,我们也没有洗过澡,我们照样身体很好,不需要洗澡。”
汪新晨反驳道:“你们能活几岁,知道外面的人说你们的平均年龄几岁吗?”
大家摇头,汪新晨继续说道:“他们说你们平均年龄只有四十五岁,而外面的人平均年龄七十岁,难道你们甘心被人这样说吗?你们是一个优秀的民族,甘愿被他们歧视吗?你们不能,所以,你们要学会洗澡,学会搞个人卫生和村内卫生,搞好了,我们就能长命百岁。”
村民激动地回应:“我们愿意搞卫生了,你什么都别说了。”
汪新晨又继续说:“你们想活久一点,还是已经活够了。如果觉得还没活够的今天我们分兵两组,女的由妇女主任带队,男的由我带队,今天,趁着阳光明媚,我们集体下河洗澡。”
村民回应:“那给我们盖个洗澡的地方,我们就天天洗澡。”
汪新晨道:“我们将在今年之内盖洗澡室,但现在还没建成,我们先在河里洗澡预热一下。”
清澈见底的河水,清得能看到河底的鹅卵石,大家兴致勃勃地往河边走去,汪新晨说:“小余,今天你带头去洗澡,我在旁边监督他们安全。”
汪新晨把没洗澡的村民赶下去洗澡:“你们还没下去洗澡的赶快下去。”
洗完澡,大家在回去的路上,有说有笑。
汪新晨对小余说:“晚上我去乡卫生院找点甘草,我们大家煮一锅喝,不然村民们生病了不好。”
小余回汪新晨说:“汪组长想得真是周到,晚上我去煮吧。”
洗完澡,大家又集合在一起,“你们说,我们搞完卫生后,舒不舒服。”
村民喊道:“舒服。”
汪新晨继续说:“以后小余会带你们一个星期去一次,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你们自己行动起来,我们的目标是多活几年,那我们只能多洗几次,大家说以后能不能做到。”
村民兴高采烈地喊道:“能!”
五、习近平总书记接见
五年时间,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发展共投入建设资金13.04亿元,先后抽调118人次州委独龙江帮扶工作队队员进驻独龙江乡6个村26个自然村开展帮扶工作。当然还有很多事情,难以一一概说,经过五年的建设,独龙江乡实现了经济发展大跨越,基础设施大夯实,人居环境大改善,社会事业大改观,特色产业大发展,素质能力大提升的六大变化,特别是2014年隧道贯通,独龙族人民告别半年大雪封山的历史。
2014年11月3日,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省长陈豪再次调研独龙江,看到旅游小集镇中的学校、卫生院、敬老院、卫生公厕、博物馆等设施一应俱全,一栋栋民族特色新居宽敞明亮,特色生态民族旅游业逐渐兴旺,男女老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夜幕降临,在独龙族文化广场有一大火盆燃烧,升起熊熊烈火,火苗四处飞溅。一首动感的独龙族乐曲伴随着阵阵欢呼声,晚会开始了。听说省委书记和代省长一同来看望大家,各族群众聚集到广场,载歌载舞。
总结座谈会上,李纪恒、陈豪坐在最中间,州委书记、州长、县委书记、县长和熊队长等50多人依次而坐。
李纪恒书记深情地讲起自己5次进出独龙江的感触:“以前每一次来独龙江,我都带着沉重的心情来,带着更沉重的心情离开。那时候,如果有人来问我,我会唱给他们《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独龙江是什么地方?我会十分忧伤地告诉他,那是贫穷落后的地方。但2010年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有关部委和上海市及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启动了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作,累计投入11.155亿元,实现整族跨越。我现在会唱给他们《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现在如果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会骄傲地告诉他,这是人间天堂独龙江!”
李纪恒书记继续说道:“独龙人民贫困不除,工作队绝不撤退。”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昆明会见独龙族代表,看见笋干、草果、野生蜂蜜等独龙江特有物产,习近平走过去,一一了解情况。习近平拉着高德荣的手坐在一张长藤椅沙发上,同大家围坐在一起,观看反映独龙族帮扶后生产生活巨变的短片。
从刀耕火种到多种经营,从过江溜索到开山辟路,从茅草房到砖瓦房,从人均可支配收入900多元到2000多元,短片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近些年来独龙族群众生活的深刻变化,这个地处偏远、相对闭塞的民族正同其他兄弟民族一起迈向现代文明……
习近平一边看,一边同身边的高德荣、娜阿塔交流,不断询问:“建一套新房多少钱?”“原来出山要多长时间?”……
所有独龙族帮扶队员都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屏幕,电视里面正在播放习近平总书记接见贡山少数民族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今天特别高兴,能够在这里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代表们见面。独龙族这个名字是周总理起的,虽然只有6900多人,人口不多,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的一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骄傲地、有尊严地生活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各民族人民一起努力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奋斗。”
习总书记接着表示:“你们生活在边境地区、高山地带,又是贫困地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生活在原始状态里。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关心下,独龙族从原始社会迈入社会主义,实现了第一次跨越。新世纪以来,我们又有了第二次跨越:同各族人民共同迈向小康。这个过程中,党和政府、全国各族人民会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帮助独龙族。”
五年的付出与努力,牺牲与委屈,坚守与孤独都化在泪水中,所有的队员抱成一团,很紧,很紧。
一个民族的发展嬗变中,必然融入社会不同元素,好的坏的都会掺杂。其中,外力强有力的推动是不可少的,就像独龙江整乡推进整族帮扶。诚然,有其进化者必有其推动者,就如独龙江帮扶工作队,给予了一段跨越式的推动,然过程之曲折,创业之艰难,唯有亲历者才能亲身体验感受,是功是过,现在已成历史,那就用时间来检验它吧!
责任编辑 郭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