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土地遇上互联网
2016-11-07贾文佳
贾文佳
当前互联网呈现出改造一切行业的迅猛特点,农业自然也不能被忽略。借助于互联网,并倚借O2O商业模式,农村土地的流转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农村电商也成为不少创业者追逐的新风口。
土地流转O2O :
从田间地头到互联网+
当前互联网呈现出改造一切行业的迅猛特点,土地流转自然也不能被忽略。
在山东费县薛庄镇王林村,年近70的范学勤不再适合长期上山劳作,他种了600多棵板栗树的果园找了半年多,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下家”。后来儿子范长华将土地信息发布到土流网上,第二天,网站工作人员就打来电话上门了解情况。信息通过审核不到3天,就先后来了4拨看地的客户。
最后,范学勤和山东省日照市的刘玉和签订了流转合同。“把地租给他,我不仅可以拿到24万元的流转费,而且后期在他农场帮忙管理板栗树的话,一月还能拿到1200元的工资。以前即便通过熟人介绍,最高的租金也只有18万元。”范学勤高兴地说。
互联网具有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的天然优势,借助于互联网这样的新型工具,并倚借O2O这样的商业模式,农村土地的流转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解决。据了解,目前我国进行农村土地流转的电商有土地资源网、土易网、土流网、土超网、农村土地网、搜土地网等。
2009年6月25日,第19个全国土地日,土流网正式上线服务。“当时的想法比较简单,有点像房屋中介,就是通过互联网手段,建立一个土地流转网络平台,打破区域限制,帮助农村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把农民手中的土地租出去。”土流网创始人伍勇说。
经过几年的摸索,伍勇发现在提供信息服务的背后,还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应该做。2012年开始,土流网尝试使用O2O模式,将土地服务从线上延伸至线下,发展土地服务产业链及拓展各地服务网点。线上网站平台发布土地供求信息,线下区域流转中心提供陪同勘察、价值评估、法律咨询、项目策划、抵押贷款等一系列相关服务。
近年来,土流网把技术做得更实在、更实用。比如,研发上线了两款APP,手机客户端不仅能提供土地信息,还能对土地进行测量、估价,搜索、查地价、地图、申请代理等功能也一应俱全。比如,自主研发了GPS测亩仪,利用智能手机GPS模块开发的手机应用,用户下载后只需围绕土地走一圈即可获取土地的实时面积、坡度、周长、海拔等基本信息。
“农村土地流转O2O应由传统行业个别“交易型”转换为强调普及“服务型”,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搜土地网董事长王舵表示:“我们和多家商业银行达成合作意向,由我们“农地人”推荐的贷款客户,银行会提供个性化的农村土地信贷建议和服务,最大化的节省贷款成本和审批时间,延长授信期限,网站自然也会有相应的收入。”
为了防止农村土地大额交易给出让方、受让方和土地中介方带来的风险,搜土地网推出一个类似“支付宝”的第四方的交易资金监管产品,取名为“农地宝”,并且已经和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达成了协议,交易资金由银行提供安全监管保证,规避了各方的信任风险。
这两项服务的意义,相当于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阿里小贷,突破了单纯的媒体平台信息服务,并且使每个基层土地中介都参与进来成为了可能。“搜土地网+生态社区服务+农地金融,才是真正意义上可持续的农村土地流转O2O服务型模式。”王舵说。
互联网下的“蛋”与农产品电商的春天
今年2月25日,山东家禽服务标准输出公司“华夏维康”在京对外宣布获得2000万元投资,投资方为青岛蔚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早在2001年,任春庆创办华夏维康,主要是给养殖户讲解科学养殖方法,推广 “5521” 技术。随着连锁研究所不断扩张,到五六十家的时候,就遇到了瓶颈。2006年,华夏维康建立中国禽病网,同时也是饲料兽药和养殖户生产资料的电商平台。这种互联网方式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更多养殖户可以接受“5521” 技术。据介绍,中国 80%的蛋鸡养殖户都是接受华夏维康 “5521” 技术辅导的。
随着养殖户越来越多,帮助他们卖蛋,打造鸡蛋品牌成为华夏维康的目标。除了天猫直营店,线下社区店维康蛋窝开始在济南落户。维康蛋窝是线上下单,线下提货的 O2O 体验店,用户和社区居民可以通过 PC 电脑端,也可以通过微信下单,选择线下自提和上门送货。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维康蛋窝在济南有海尔绿城、奥龙观邸、名士豪庭等店,每个店有1000会员,累计有10万会员。
华夏维康其实是一个默默耕耘在二三线城市的传统B2B农牧业家禽技术提供商,如今赶上互联网+浪潮,准备大干一场,通过其技术优势,打通+互联网+农牧业产业链。任春庆表示,他们 2016年的目标是 2 亿销售额。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3100亿元,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60多亿元。面对这个潜力无限的市场,农村电商成了不少创业者追逐的新风口。在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大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突破口之一是推进农业电子商务,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但在互联网与农业这个最传统的行业相碰撞,激发创新火花的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
物流是农村电商的痛点。一方面,物流网络尚未覆盖到不少农村地区,消费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都有梗阻。另一方面,物流设施水平低,无法满足生鲜类农产品的运输需求。
政府层面在推动之外,一些大型的电商企业也开始布局农村物流。阿里巴巴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苏宁通过1600多家直营店,打通农村市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超过90%的区域已经实现了次日达。京东在全国10个城市建设了先进的多温层冷库,覆盖了63个大中城市。
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深刻改变了农业农村,激发了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的热情。大学生返乡创业人数年均增幅保持在两位数左右。截至2015年底,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比例从0.5%增至1%。他们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为农业转型升级带来新动能。
但“新农民”跨界农业电商有诸多的不适。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郭红东说,不少新农人热情很高,但不熟悉“三农”,不懂农村生产,不会与农民打交道。甚至出现市场渠道打通了,农产品供应却出了问题的状况。
此外,农民是“互联网+”农业的主体,也是农村创业创新的主体。2015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农村网民规模达1.95亿,农村网民中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已达1.7亿。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发展,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形象将会被颠覆,农民会成为有钱赚、有尊严、令人向往的新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