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养”成就文明素养

2016-11-07周亚国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文明习惯德育

周亚国

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文明语言源于纯洁的心灵,文明行为源于高尚的品德,高质的文明言行造就和谐社会的文明根基。文明素养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养成教育关系学生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人的文明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文明行为规范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我们认识到,提高学生文明素养,需要从养成教育开始,需要创新学校德育教育和管理,以培养为路径强化文明行为,以修养为手段固化文明习惯,以涵养为方式内化文明素养,通过“三养”来有效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一、以培养为路径强化文明行为。

文明行为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校园文化关系及各种客观条件、榜样和强化等。

1、文明细节决定品质。随手扔掉一片纸,扔掉的是人格;随手拣起脚下的一片纸,拣起的是素质。在文明习惯的养成中不可忽视细节小事,如果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形成过程中贪大求多,势必会流于形式,停留于口头,只有充分挖掘细节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从学生在校园里的行为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点滴积累,量变最后促成质变。我们将文明内涵显性化,文明习惯动作化,例如:节电从随手关掉教室的电灯做起,节约从不浪费一粒粮食开始,卫生从不乱扔一片垃圾和一个塑料袋做起,整洁从不留长发做起,礼貌从见面招呼“老师好”做起等。

2、德育课程决定深度。个人以为,不妨大胆以高贵生命和高尚人格培养来立意文明素养的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需要系统、持久的教育活动和规范训练予以强化。从根本上说,目前学校开展的文明行为规范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训导活动,大多存在临时性、零碎化和收效甚微等实际问题,迫切需要加以研究解决。在此,个人认为,以德育课程的视角来组织规划德育活动,在活动中规范言行,形成习惯。因此,培植德育课程,打造学校德育品牌成为提高文明素养的有效载体。

3、个性评价引领发展。以星级阶梯式发展评价引领学生自主发展是枝江一中教育评价工作的主要形式。推行星级阶梯发展性评价,归还学生发展选择的自主权,让学生自由个性化发展是形成文明素养的必然要求。

“星级发展”以文明行为规范和文明习惯为目标,是一个逐步追求目标,在实践过程中获得螺旋式渐进性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认识自我,合理定位自我,科学规划自我,激励教育自我,发展完善自我的过程。学生成为发展和评价的主人,学生对自己的言行和表现负责,更多地看到自己在行为表现和习惯形成中的闪光点,在“自赏”和“自责”的发展过程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和发展。

4、过程督查决定质量。文明行为的规范和文明习惯养成过程具有层次性、多變性和可塑性,需要分类指导,强化督查。文明行为的形成需要抗拒诱惑、赏罚控制和模仿学习,更需要过程指导和考查督促,及时矫正。

学校设立文明督导岗,各班级设立了监察员,重点检查查学生礼仪习惯和言行是否符合文明标准,及时纠正学生违反规范要求的行为,及时起到激励和监督作用。同时坚持以班级为单位,利用每天读报时间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小结,做到每天一查,每周一评,每月一表彰,并把评比结果进行公示。各年级或部门定期围绕文明主题进行专项检查评比,每月表现优异的班级将被授予文明流动红旗,学期末将参加文明班级评选。

二、以修养为手段固化文明习惯

对比学生行为与文明标准是教育心理机制调节的主要环节和方法,引导学生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思是形成文明习惯的有效手段。

1、自我体验在具体操作层面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游戏模拟等方式。注重反思、内省,强调角色扮演、游戏模拟(评价模拟、人际关系模拟),在校园生活中,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处于不同的地位和身份,对不同的角色有相应的行为期望、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在这种体验和扮演的过程中无形受到来自规范的无形压力。事实证明,角色训练对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和动机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真正的效果在于游戏和训练之后的分享和反思,只有我们的学生花时间静下心来反省和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文明的基本要求,才能真正受益。不论采取何种形式,都要让学生自己训练、理解和反省,并分享自己的体验是形成文明素养的重要方法。

2、自我体验在具体管理层面可通过落实学生自主管理的策略加以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是主体性德育,在我看来,德育管理的关键问题是调动和发挥德育工作者在工作中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要充分激活处于受教育和被管理者地位——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内化、建构地发展。落实学生自主管理主体地位。不仅依靠管理来约束和控制学生的思想言行,而更多的是受教育的自我教育,自我激励,通过内化来实现管理的目标,对于被管理者来说,既要接受他人或组织的管理,又要把自己当作管理的主体,即自我计划、组织、控制、调节和评价。

3、自我反思在具体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文明自律。文明素养需要学生自己通过行为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促使学生按照文明行为标准来评判自己的行为,从而规范自己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避免自己做自己不该做的事情,达到学生文明行为自律的水平。“吾日三省吾身”。这种自省是学生通向文明行为和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反省,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来克服不文明的行为,培养他们文明自律的能力,把文明行为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与健全人格的塑造联系起来,使学生形成具有规范性和个性化的文明素养。

三、以涵养为方式内化文明素养。

1、建立行为文化,营造特定的舆论氛围。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实事求是地设置班级内部机构和班级公约,通过制度、程序来解决班级日常行为管理问题。积极开展行政小组道德问题讨论,强化对文明的认知,使学生对基本的文明观念、基本内容、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学生对文明行为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强化对社会行为规范的依从、认同和信奉,促使每个班级成员自觉遵守规范和准则。

2、建设班级文化,形成行为监督的磁场。作为一个群体,班级中意见高度一致,行为取向一致等将形成一种无形的氛围和磁场,对学生日常的行为文明与否具有内在的规范力和约束力。培育良好的班级文化。用特有的班级文化来形成班级品牌。用文化来影响、熏陶和感染学生,以文化人,用目标、远景、正确的舆论引导每个班级成员。

3、积淀校园文化,树立典型,激励带动。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关注,希望能够得到肯定、表扬和激励。对符合或充分体现文明素养的各种行为进行积极评价反馈,这也促使学生能自觉按照文明规范和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的行为,这也成为道德希望所在。

树立文明典型,制定相关奖励条例,利用丰富、为学生所接受的形式来激励学生崇尚文明,创造良好的校园文明氛围,以文明氛围熏陶和感染学生追求文明。做足校园文化建设的文章。不断加大对校内师生文明典型的宣传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渠道,宣传栏(橱窗)、校电视台、广播台、校刊校报和校园网等硬件设施构成立体式校园媒体的宣传网络;。二是办好班级文化宣传栏,形成班级激励先进、表彰优秀的主阵地,投入不多,但其价值无法估量。

(作者单位:湖北枝江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文明习惯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请文明演绎
上课好习惯
漫说文明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