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镇化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2016-11-07徐怀
□徐怀
湖南城镇化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徐怀
城镇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必将促进区域内经济结构的快速调整和社会形态的急剧转型,如对劳动力的层次、质量、规格与数量提出更高的需求。文章通过对湖南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形式、专业设置与教育模式的实证分析,剖析湖南中高等职业教育在适应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湖南中高等职业教育如何适应城镇化进程需要,以及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对策。
城镇化;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城镇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必将促进区域内经济结构的快速调整和社会形态的急剧转型,必然导致传统农耕生计模式向现代工商业生计模式的转型,也就必然导致传统农村生产方式向现代工商业生产方式的转型,从而对城镇化进程中的传统农村劳动力的层次、质量、规格与数量提出更高的需求[1]。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与趋势,到2050年,我国将有6亿农村人口转移为城镇化人口,全国城镇化人口将由现在的36%提升到70%。城镇化发展带来的人口转移必然推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带来人才需求结构的调整。城镇化进程的结果是需要大量物流、物业、建筑装潢、水电维修、保卫等行业人才,这类人才一般专业化程度不高,通过一定的职业化培训就能实现就业,而这正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人口最适宜的就业岗位与职业特征。湖南中高等职业如何适应湖南城镇化进程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湖南城镇化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是摆在湖南中高等职业教育面前的现实课题。
一、湖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与劳动力需求分析
(一)湖南城镇化发展稳步增长
图1 2007-2012湖南省城镇化率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进步和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政策指引下,湖南省各地城镇化发展规模、水平和质量成效明显,城镇化率大幅提高,五年时间共计有420多万农村人口转移为城镇化人口。根据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底,全省城镇人口为4500万人,初步形成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中心辐射圈城镇体系。同时,随着湖南省近些年大力推进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将进一步发挥城市群的示范作用。湖南近几年的城镇化率的具体数据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湖南省近六年的城镇化率一直在稳步提升,预计到2015年,40个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市)城区人口过20万,85个以上的建制镇镇区人口达3万以上。到2020年,耒阳市、宁乡县、浏阳市、祁阳县、邵东县城区人口过50万,其他规模较小及发展相对滞后的县(市)城区也将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经济实力的同时,人口规模将逐步超过10万。在“壮大区域中心城市”一栏中,对长株潭、岳益常、衡郴永、怀张吉、邵娄五个板块14个中心城市也将产生显著的人口规模增长目标。然而湖南在大力推进和有效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也不断地暴露出问题和不足:其一是城镇化支撑功能不够,特别是产业优化升级的创新能力不够;其二是城镇综合化配套功能需健全;其三是城镇化过程中配套体制建设有待完善,特别是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较窄等,如全省农民工参加各种保障的指标较低。
(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劳动力职业教育相对落后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方面的革命性变化,也带来了“城镇化”内在的矛盾:一方面是城市规模的扩大,需要大量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劳动力,比如建筑、装潢、绿化、水电等等;另一方面是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转型而必然带来职业身份的转变,农村劳动力不具备城镇化社会分工的知识基础与职业技能,出现“民工荒”、“技工荒”等现象,本身就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与城镇化社会分工的不对称状况,导致了城镇化进程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二、湖南省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湖南中高等职业教育城镇群集聚现象明显
湖南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举办中高等职业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湖南省共有中、高职院校68所,在校生51.9万人,稳居中部六省第一,湖南省拥有的高职院校数目仅次于沿海发达地区,占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7.8%。湖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壮大,为湖南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
十二五规划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速,产业集群效应也进一步凸显,这种产业集群式发展必然要求中、高等职业教育为其提供相应的人才资源,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湖南中高职教育布局的集聚现象,大部分集中在长株潭城市群[2]。比如,来自于湖南省教育厅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省一半以上的高职院校设置在长株潭城市群,其他各地市高职院校只占全省高职院校的三分之一。以全国建设的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例,湖南一共有5所,长株潭城市群就拥有4所。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湖南中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呈现核心城市集聚现象。
(二)湖南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城镇化发展人才需求的矛盾
经过调查分析与数据统计,湖南中高等职业院校所设置的专业,已经覆盖了全国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的全部19个大类,78个二级类覆盖了62个,覆盖率为79.5%,专业数种272,覆盖率为46.8%。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艺术设计、传媒、财经、旅游、文化教育、电子信息、土建、制造、医药卫生、生化与药品、公共事业、法律、材料与能源等12个二级类专业,其中设置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中高职院校覆盖率达到90.32%。湖南省高职高专专业设点最多的前15位专业如表1所示,这15个专业共设点614个,占全省高职高专专业点的38.79%。(见表1)
表1 湖南省高职高专专业设点
从表1统计数据不难看出,湖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湖南城镇化进程的劳动力需求吻合度不高,城镇化进程大量需要的物流、物业、建筑、装潢装饰、酒店管理、水电维修、保卫等行业人才,在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设置中并不是特别匹配。表2反映了2012届高职高专专业中,职业期待吻合度情况:
表2 湖南2012届高职高专职业期待吻合度
三、湖南城镇化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一)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引领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思路与专业设置
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就在于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3]。湖南省一批国家示范(骨干)和省级示范高职院校,这些年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办学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承接产业转移、服务新型城镇化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培养方面,仍有待积极探索与实践。诸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中高职院校办学指导思想与办学方针的问题、中高职院校服务湖南地方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问题、专业设置与城镇化发展的针对性问题、城镇化建设中新市民职业技能提升问题等。因此迫切需要湖南省中高等职业院校分析研究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普遍规律,与湖南省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战略与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办学思路的调整,强化专业设置与职业需求的吻合度,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
(二)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办学机制
城镇化建设面对的是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转型与技能提升的问题,由于传统农耕生产方式的特点,导致大量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适应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提升的最有效和最现实的途径就是职业培训,这是地方中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市场[4]。因此,湖南中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打破传统的办学机制,突破“学历教育”的体制壁垒与机制障碍,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办学机制,把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与路途,把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与义务,才能解决湖南城镇化进程中内在矛盾。
(三)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
“双师型”师资的基本要求是专业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的指导能力,但城镇化发展中农村转移劳动力与接受过系统基础教育的“学历制”生源不同,这些农村转移劳动力大多知识基本素养不够,相对年纪偏高,生活习惯与行为模式稳定,因此,不同以“学历制”生源教育模式与方法,来对待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而必须依靠教师本身的职业性案例与操作性示范,才能真正达到“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5]。可见,强化中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使之不仅具有“学历制”教育的专业教学能力,而且具有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示范操作技能,则是中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城镇化建设,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的“技能资源”储备。
面对湖南省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及城镇化建设中对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形势,必须加快和深化改革,才能适应湖南城镇化进程发展的需要,才能为城镇化建设培养所需要的实用性、应用型人才,同时才能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自身持续稳步地良性发展。
[1]刘征.城镇化建设与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5):36-38.
[2]谢英姿.湖南高职院校对接地方产业集群发展推进策略研究[J].职教通讯,2013(19):10-14.
[3]阚大学,吕连菊.职业教育对中国城镇化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4(1):66-75.
[4]沈言锦.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研究[J].学理论,2015(7):133-134.
[5]王小艳.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1):5-7.
责任编辑秦红梅
徐怀(1970-),男,湖南南县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2013年度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湖南城镇化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编号:2013ZK3063),主持人:徐怀。
G717
A
1001-7518(2016)20-00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