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式调整探析
2016-11-07杨燕
□杨燕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式调整探析
□杨燕
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被视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泉。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也将其纳入重点发展的范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目前,我国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存量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分缺乏。在我国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主要来源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如何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来调整高等职业教育,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新兴产业;高等职业教育;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重大成绩,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与不足,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技术人员的短缺,特别是那些掌握高端技术技能的科技人才的短缺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新兴产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恰是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若要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人才短缺的问题,就要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研究和剖析。
一、新兴产业的特征及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及影响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一个深度结合,推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从而最终形成战略性支柱产业[1]。其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全局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自身具有很强的发展优势,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贡献,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对带动经济与社会进步及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二是长远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市场、产品、技术、就业和效率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而且这种潜力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贡献是长期的、可持续的;三是导向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具有信号作用,它意味着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未来的经济发展重点;四是动态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时代变迁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以适应经济、资源和环境等变化带来的新要求。战略性新兴产业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其影响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急剧攀升,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影响着当地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成为很多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对象。
(二)新兴产业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
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是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一线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进行创造性劳动、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技能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具有高度依赖性,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转变与升级的基础保障和重要支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储备量很大,但初级技人员占的比例大(如表1),参照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美国经验,按照专业技术人员占实际从业人员14.4%,生产工人与技术人员比例为2.32:1,技能人才占生产工人的75%的比例,我国传统行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存量也存在着不足现象。
“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质量直接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其中,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将直接决定产品性能的优劣、服务质量的高低和企业竞争力,直接影响区域与国家间的竞争格局,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传统行业通过科学技术升级改造形成的新兴产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企业经过再培训的原有技术人才,另一来源于高等职业院校。
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8%,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引领作用的骨干企业正在加速成长,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区正在崛起,对于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正在急剧增长。资料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总量达到1000万人以上,到2020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5%,动态上,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和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存量,可以计算出各产业领域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人均贡献率,并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和特点,可以预测“十三五”期间各新兴产业的每年的产值和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人均贡献率;各新兴产业每年的产值除以该年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人均贡献率,估算出该产业每年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总量,核减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存量,即可得到该产业每年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不断递增。据工信部数据,目前每年社会上需求的各类网络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正以71.2%的平均速度递增,“十三五”期间人才需求量将达到100万人,而目前的供给及培养速度远远跟不上需求的发展。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处于“求贤若渴”状态。
图1 2005~2011年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增长及环比增速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这不但需要一批高端科技创新人才,更需要大量的一线生产、管理、服务,把新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与之相配合。作为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其自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社会认可度不高
高职教育在我国认可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在我国传统行业中技术工人的薪酬福利尚低于普通白领,人们总会把高职院校学生与薪酬低、社会地位不高对应起来,因此,高职院校依然是很多学生不得已的选择。二是高职院校没有根据社会和行业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经济发展、社会需求脱轨,社会认可度不高。
(二)缺少实践教学
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大部分高职的教学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为辅,很多教学实践设备闲置。即使有实践环节,教师也会把实践的步骤一步一步的进行教育学生,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就好,缺乏创新意识和思想。另外,由于受资金的影响,有的学校没有自己的实践基地,也缺乏与之深度合作的相关企业,学生没有实践的机会,进而导致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三)政府不够重视,经费不足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虽然我国近几年内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地位日益提升,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也相应增加,一些项目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顺利实施,提高了职业院校办学的基础能力,但与普通高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进行横向比较后发现,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虽然增长明显,但也仅仅与普通高中教育相当,与普通高等教育还有较明显的差异。
图1数据显示了2005年至2011年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及增长情况。从图1不难看出,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低于普通高等学校,要想培养出适合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端技术型人才,必须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放在同等地位上,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缺失的原因
(一)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多年高速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量在逐年增长,但还是不能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其根本原因就是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学生就业和社会用工两难的局面。尽管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已经面向市场,但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仍然缺少规划,重文轻理、重传统专业轻新兴专业,传统理工专业和经管类专业依旧是各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其原因也很好理解,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急需的相关专业,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面临的多为全新领域,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标准处于不断探索阶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等模糊不清。二是高职院校师资储备不到位,师资转型和实训设备投入本身就是个问题,三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以及教材建设也存在着重构问题[2]。因此,投入到与新兴产业技术相关的专业上的精力和资金明显不足,社会发展急需的新兴专业和边缘专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所学的专业与社会需求不对称,课程内容与新兴产业发展不协调,造成学生结构性失业。
(二)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机制缺失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结构不断向更深层次推进,市场对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部16号文提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方针和理念,但部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仍然没有建立,校企合作中以校企双赢或者学校、行业企业多方共赢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机制缺失,高职院校、科研机构与政府、企业之间还没有实现科学有效的互动,政产学研合作关系松散,缺乏深度合作,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线急需的是掌握高新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企业和高职院校必须同时紧密跟踪市场前沿和技术前沿,但目前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与教学内容相对滞后,这引发的后果是造成大量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同时新兴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大却又得不到很好的满足。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内容必须快速调整,才能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的人才能够真正服务于新兴产业。不仅如此,高职教育还存在着的产业人才培养比例不均衡问题,对于社会需要易培养的“热门”专业,往往高职院校“一哄而上”,也导致许多专业存在着重叠度过大问题。
(三)创新能力不强,高技能性体现不充分
高职院校的生源不同于普通高校,很多学生文化基础底子差,学习动力不足,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不渴望成功,也不能说明他们不爱动脑,其中一些对成功的渴望和创新意识甚至比本科生更强烈。但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对于职业教育存在着短视行为,简单地把高职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就业培训”,热衷于“订单班”,只考虑“进口旺、出口畅”,把学生当作教育产品,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培养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培养,甚至有意无意地抹杀高职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缺少了创新精神,并缺乏创新能力,缺乏后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具备包含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在内的,同时具有创造性、创新精神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因材施教,而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要在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和改进。
四、基于新兴产业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式调整
(一)积极开展新兴产业研究
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提供技术支持,高职院校是否能密切关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据地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各高职院校应依据地方政府宏观经济规划和行业产业统筹安排[3],对本地区社会经济情况和新兴产业结构进行科学调查研究和分析,及时跟踪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变化和发展趋势,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发展的要求,分析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相关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不断完善和创新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
(二)以新兴产业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体系
高职院校应紧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相关产业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对与专业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合作,摸清产业和企业对人才所应具备知识、能力与素质的需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专业设置,依托自身优势与特色,以实业家的眼光来办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完善专业建设[4],合理搭建课程体系,明确培养目标,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随动调整,有针对性地开设新专业,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使人才培养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无缝链接[5],以避免企业招技术性高端人才难的局面。
(三)新兴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目前,国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职业学校的办学方案。在参与过程中,人才、设备和技术是维系双方关系的一条纽带。有了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了解新兴产业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在办学和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一些新兴产业来讲,社会上原有一些技术人才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通过参与高职院校办学,可以为企业未来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既为企业提供了智力保障,也提供了技术保障,这种合作方式使企业和高职院校实现共赢。
(四)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重要讲话中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为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一是急需政府在政策、资金上予以支持和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从多种渠道吸引和汇集资金,健全现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制度,可采取政府奖励、税收优惠等方式,取得社会各界支持,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趋势,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构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积极构建“多主体”办学,打破师资人才身份界限,实行“混编”师资团队,加强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五、结论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关系到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安全和经济命脉,既代表着产业发展方向,也代表着科技创新方向[7]。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产生的摇篮,而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正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教育类型,特别是一些职业教育水平较高的学校。高等职业教育可以任何种方式向学生传授职业技能,培养具有高水平专业知识,高能力的技术型人才,进而源源不断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输送各种各样的人才。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增加高职教育经费的投入比重,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让每个接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在社会上都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1]华文.集思广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内涵与领域[J].新湘评论,2010(11):12-15.
[2]许亚琼,徐国庆.职业素养:职业教育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J].职教论坛,2009(21):52-54.
[3]宋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与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J].当代经济研究,2005(10):3-8.
[4]宋冬梅.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5(9):56-59.
[5]蒋清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级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分析研究[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72-75.
责任编辑蔡久评
杨燕(1977-),女,河南信阳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重大课题“未来五年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趋势及对策研究”(编号:YK14-09-01),主持人:杨燕。
G710
A
1001-7518(2016)21-00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