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2016-11-07石绍明
石绍明
摘 要:当代教学媒体的变迁及新型开放课程的崛起,呼唤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变革的关键在于转变教育理念,实现深度互动;对既有的教学方式进行重构,通过变革教学资源形态、教学组织方式、学习活动方式及学习评价方式,实现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与创新。
社会的信息化,必然要求教育的信息化。一场全球性的教育信息化革命,已在教育的各个领域的不同层面迅猛地展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学习资源和发现知识、探究知识、表达观点的有力工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过程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从而改变我国基础教育传统的教学结构,促进教学整体改革。
一、信息化硬件设备
湖南省龙山县(以下简称“龙山县”)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县域整体推进“三通”工程,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了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为县域整体推进专递课堂建设与应用创造了条件。目前,全县73所学校1263个班级配备了1205套终端多媒体设备,建成了覆盖县域内所有教育单位的高速教育城域网;打造了以高品质专递演播厅为专递起点、高速教育城域网为大通道、全县所有教室交互式触摸液晶一体机为终端显示设备,通过教学资源实时录制直播点播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和互动教学控制平台为技术支撑的县域优质课堂同步专递系统。湖南省龙山县思源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在建校伊始便得到县教体局的支持,完成了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完善了校园信息网络建设,学校出口带宽100 M,校园实现无线全覆盖。共有60个教室配备信息化终端;建有计算机教室4 间;配备了高标准的录播室1间,视频音频同步传输,具备录播功能,能及时将优质课堂教学同步传输。共有 60个教室接入互联网,并配有大屏幕交互式液晶触摸一体机。
二、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创新
1.“1+N”专递课堂模式
龙山县2014年已实施同步专递课程,借助“三通、两平台”,在学校建立录播室,将农村学校音乐、美术、英语等薄弱学科与城区全期同步,以期达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及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充分利用同步专递课堂,大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全面覆盖,先后与龙山县31所农村中心小学、15所片区完小、21个教学点全程开展音乐、美术、英语三门学科的同步专递课程,67所学校全学期同步参与我校的教学活动,真正实现“同一时间上课”“同上一堂课”“同步互动学习”的局面。作为网络课堂主校,以三年级英语、四年级美术为专递课程的实施年级学科,以缺少以上专业教师的正南片区小学、他砂乡民族中心小学等17个乡镇完小(片小)和1个教学点为网络专递课程分校,通过“三通、两平台”专递系统,对250多个班级进行课堂同步专递,整期同步开设课程;对58个教学点的174个班级实行异步专递,让农村学生享受到城区优秀师资及农村辅导教师的双重教育资源,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养成,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同步专递课堂建设为重点探索了具有典型意义和借鉴价值的应用模式,为我国中西部地区贫困山区县运用教育信息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范例。
启动实施同步专递课堂建设,让县域优质教育资源在较大范围内发挥很好的辐射作用;不间断的同步专递课堂,让城镇课堂常驻农村,让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变得触手可及。县域的“优质课”向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进行同步专递,让农村师生可以获取优质教育资源,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专递课堂为边远山区教育带来一路精彩纷呈,点燃了山区教育改革创新的活力和希望。
2.“班班通”环境下的“三生课堂”
(1)“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发展,以服务生活为目的,这是新课标的宗旨和特点,课堂教学生活化适应了这一特点且与之契合。的确,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是生活的缩写,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构建促进学生智慧成长、人格成长的生活化课堂,使课堂充满催生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2)“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依据生命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的观点,生态化教学顺应学生“自然生长”,适应师生成长需要,通过构建中小学平衡、协同、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自然生长”与教师“助长”的有机结合。探索生态化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激发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原动力,建构自主、自学、自由的课堂,抓住情境创设、目标导向、反馈拓展等环节,优化教学过程。
(3)“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以充分释放生命的活力为手段,以生命成长为目的,提升每一个生命的价值,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意义,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龙山县思源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