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他们而快乐着
2016-11-07王丽萍
王丽萍
摘 要: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家庭的关怀与呵护,教师的关怀与教育更是不可或缺。教师不仅是知识渊博的学者,更是一个爱生如子的慈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起着很大的示范作用,并对他们的心灵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人们常说,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世界上千里马也许不少,但未必都能遇上伯乐,那些遇不上伯乐的千里马,命运是可想而知的。一株优秀的苗子,如果得不到好的栽培,很快就会埋没在荒漠之中而无法成才。所以,对于一个尚未成才的学生来说,遇上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是何等的重要。
“王老师,您还认识我吗?”在家长接待室,他鞠了一个躬后问我。“你姓赵,叫……叫赵斌。”“老师,您还记得我,我太高兴了!我就是代表九八届的同学来请您的,我们要和您一起过教师节。我这是提前预约,到时候您可一定要来啊!”“谢谢你们,我也很想你们。”看着他满意离开的背影,那一幕出现在我眼前。“你的名字寄托着家长的期待,希望你将来能文能武。不好好学习,你将来是能文还是能武?”不知是不是这话刺激了他,从此,语文课上他认真了,初中毕业时语文成绩优秀。从那一别十几年……九月十日晚上我和任课老师与学生们团聚了,他坐在我身边,拿出了一张报纸给我看。我看到了一篇署名赵斌的文章《秋思》。他说:“老师,您大概已经忘了,当时您布置了一篇作文,我借鉴了一篇优秀作文的写法完成了作文,您给了我九十五分,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从此我喜欢上了写作。就在服役期间,我也一直坚持写作并投稿。这是我去年发表的,这张《张掖报》我一直保存着,就是想再见您时让您看看,这都是您的功劳,老师,谢谢您!”看着他满面的笑容,真诚的话语,享受着相聚的欢乐,回忆着十几年前的往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王老师,治疗后您的胳膊好点儿了吗?这几天忙,没顾上问您。”电话那头是在区医院工作的二零零一届毕业的学生,今天的他,是许多老师,也包括他的家长没有想到的。那是一九九八年,我刚带初一,开学不久我班转入一名新生,从他的穿着看,我感觉到他家境优越、养尊处优。于是,我便寻找机会和他聊天,了解他的情况,并注意观察。一年快平稳过去了,可就在这时,他却突然从学校“消失”了,我和家长找了三天,才从城郊的麦垛子里找到他,看到他我又心疼又生气。后来才知道他是经不起小学辍学同学的诱惑,和他们一起去寻找所谓的“自由生活”去了。经过多次的交谈,他终于又静下心来学习了,并且成绩很不错。可就在临毕业前一个多月,他老毛病又犯了,借口生病向我请假又跑了,两天后在办公室看到他父亲苍白的面孔和孩子的伤痕,我是怒其不争啊,便对他说:“你太让我失望了,回去吧。考试时想来就来,不想来就算了,因为上学对你来说也没什么意义了!”听完,他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转身走了。我的心里难受极了,怕他真的不来了。第二天他妈妈两眼红肿地来到了办公室,告诉我说孩子不上学了,因为孩子说老师已经对他没信心了,他上学还有什么意义。听到这儿我的心一颤:老师的一句话会对学生产生多大的影响。我赶紧拿起电话向他说明了我真正的用意。第二天他又出现在教室里,并且刻苦学习,中考时他以630分的好成绩被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
是啊,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但更应该是一个爱生如子的慈母。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能成就一个学生,也能毁了一个学生。
“王老师,您下班了?”看着穿实验中学校服的她,我欣慰地笑了。三年前她入校时的语文成绩是二十三分,看到这个成绩,我只能摇头。但也不能就放弃她呀,怎么办?我便多了对她的观察。我发现她学习动力不够,目的不明确。如预习课文时应熟读课文,扫除生字生词障碍,她往往很难做到;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书写速度慢,且质量不高;上课基本不举手发言。根据她的实际,我对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原因是她缺乏自信心,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校或班内的活动她很少参加,总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协调能力相对较差,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待提高;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有时开小差,对老师留下的作业不放在心上,当检查时,她只好红着脸,低头不语。针对这些原因,我的主要做法是:帮助她树立自信心。如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一旦发现了她的闪光点就要及时肯定,一有进步,哪怕是很微小的也一定及时鼓励。如我发现她做值日时,打扫卫生干净彻底,我对她说:“你做得很好,值得大家学习。”在学习上,我常对她说:“只要你努力去学,就一定会有收获,老师相信你。”记得有一次要求背诵《三字经》,我检查时看到她抬头看着我,眼中似乎充满了期待,我便请她来背,结果她背得非常流利,我们高兴地为她鼓掌,她羞涩得低下了头,但很快乐。慢慢地,她找回了自信心,成绩明显进步。初三毕业时,她的语文考了八十六分。
一个孩子的成长,教师的影响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自信的孩子需要老师严格要求,自卑的孩子需要老师的鼓励,自闭的孩子需要老师的开导……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潜力,无论是哪个方面的,只要加以挖掘与培养,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样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个性张扬、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子,朝着成功的方向奋进。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