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课堂继续传承

2016-11-07袁婷婷

教师·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庖丁庖丁解牛颜渊

袁婷婷

摘 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对学生的思维、个性特长、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多种方法在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界定

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把传统文化定义为“我们民族千百年来历代祖先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据现实所允许的条件,所创建、改造、享受、传承的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的各种事物的总称”。 本文将以《庖丁解牛》和《窦娥冤(节选)》为例,来说明教材中传统文化的体现。

二、教材中传统文化的体现

1.《庖丁解牛》中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养生主》是庄子的养生学,其主旨在于只有顺应自然大化,保持精神畅快,才是养生之主,养生的根本在于精神的宁静,并不在于地位的高低。“庖丁”是普通匠人的代表,是社会中的下层劳动人民形象的代表。他们可以在劳动中获得美的享受,在各种技艺中悟到心手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比起那些整天大谈养生之道却毫无体验的人来说,他们更有资格做道的承担者。

教材的阅读提示中,把《庖丁解牛》作为一个独立的故事,可以从中得出这样的启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像庖丁一样,做到“游刃有余”。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庖丁的故事选入教材后的意图和庄子本身的写作意图是有所出入的。我们在对传统文化解读时,可以有新解,并且这样的新解适应了时代的潮流,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对本来的写作目的阐述,更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最好教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到庄子的养身哲学,并和现实社会的急功近利、人心浮躁、无底欲望相比较,更能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对普通劳动者的敬重。

2.《窦娥冤(节选)》中的“盗跖”“颜渊”

《窦娥冤》中有一句窦娥的唱词:“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文下注释说:盗跖,相传为古时民众起义的领袖,名跖,“盗”是当时统治者对他的贬称,后来成为盗贼或盗魁的代称。颜渊,孔子的弟子,以德行著称,被推崇为贤人。

这样的注释让学生产生疑问:作者想反映普通民众对黑暗社会的反抗,为什么民众起义的领袖还会被认为是“坏人”?

这样的注释得从儒家的基本观点来理解。在儒学理论里,在统治者眼里,民众起义的首领自然是“恶”的形象。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大都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根本。当代社会,虽然言论自由、学术自由,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影响还是不可磨灭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传统文化教育

1.激发学习兴趣

依据教材安排特点和作品特点,我们可采取单元概述的形式,每一单元确定一个主题,在正式接触课文篇目之前,先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总体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过程也可说是该单元文章学习的热身活动,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在主动学习中接受传统文化。

2.优选教学内容

中职语文教学存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要想较好地落实传统文化的教育,就必须对教材的内容做出适当的取舍。要优选教学内容,选择更符合当今时代精神、更具民族代表性的内容来精讲、深挖掘。

3.改变教学理念

很多中职语文教师和普通高中教师一样,基于考纲和考核的要求,一直局限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过于强调语文的基本知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语文的人文性,这会让学生闻而生厌。中职语文教学没有高考指挥棒的压迫,理应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更应顺应时代潮流,改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辨别出文学的趣味,领悟到人文的意蕴,尽情观赏中国文学之美景。

参考文献:

[1]于语和,王景智,周 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2]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庖丁庖丁解牛颜渊
当庖丁遇到犟牛
涵养“庖丁”之劲——养的是苦干实干的狠劲钻劲
好的评价如“庖丁解牛”
灶王爷秀逗记(八)
庖丁解牛:牛和马的较量
工匠精神之庖丁解牛
庄子《庖丁解牛》赏析
掌握规律是学习上精益求精的不二法门
是谁害了颜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