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中农村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
2016-11-07安永平
安永平
笔者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困生对学习数学有抵触心理和逆反心理,这是影响教学水平的一个重大因素。要提高教学水平,就要分析如何才能让学困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这样就要先分析学困生的成因。
一、新课改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困生的成因
经过多年的观察,本人发现学困生的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1.理解能力有限
学困生不能正确地把概念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不能正确理解概念,导致做题时产生混淆,比如不能明确轴对称图和成轴对称的概念,就无法正确分析题目,导致图形混乱。
2.探讨能力差
学困生在平常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无自觉性,不能明确表述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哪些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自己提出问题,不能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题,从而导致无法独立完成作业,甚至不知道所学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
3.解题无积极性
通过练习课发现,学困生对老师布置的练习题漠不关心,整个解题过程无正确的步骤,像在给老师做,敷衍了事。有的学生对老师上课提出的问题根本不去思考,若无其事的样子,给人一种得过且过的感觉,就如俗话说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
4.作业习惯差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困生不理会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课后练习,所交作业经常会出现抄袭现象,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抄袭作业的习惯,不管作业题是难是易,自己都不完成。对学过的知识根本不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只有不断复习,才能记忆犹新,才有助于学习新知识。不复习最终导致学困生对所学的知识无法理清思路,也不想去理清思路,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和布置的作业马虎应付,以抄袭为主。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不按严格的步骤解题,整个解题过程无一点逻辑性,对所学的公式、定理不能灵活运用,与公式结构相似的题还会做,稍有一点变动就不会了,对知识点不会举一反三,只会死记硬背。
5.竞争意识差
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没有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没有竞争意识,考试过程中都抱着“我不会做,反正还有比我差的学生”这样的态度,考试前不自觉复习,即使在老师的指引下都很不情愿,考试马马虎虎地做完就成了,不管对与错,有的学生甚至会交白卷。
本人认为以上这些原因会严重影响这些学困生的智力发育,导致这些学生学习成绩下滑,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态度不端正,从而变为学困生。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学困生的转化,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下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措施
1.合理利用直观教具
数学这门学科,很多内容很抽象。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例如,要讲一个概念,先用直观教具进行说明,再进行概念的讲解,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也更感兴趣,而且可以加深记忆。由于学生不愿死记硬背,在上述实践的基础上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做题,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那么枯燥无味了,一定会对学习感兴趣。
2.强化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随时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本来就不爱学,尤其是枯燥无味的数学课上,更容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教师一直按一个节奏讲课,有可能就成了学困生的“催眠曲”,教师应该在发现学困生开小差时,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困生的注意,让所有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积极思考问题,从而达到教师所要求的教学效果,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情感教育的渗透
一般情况下,教师应该多关注学困生,学困生需要老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教师一旦发现学困生有所进步,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来鼓励他们。这样学困生就有了信心,只有他们有了信心,学习才会事半功倍,他们才会慢慢投入这门课的学习,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就会慢慢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这样学困生慢慢地就会变成中等生。
4.适当对学困生进行课外延伸
数学对学困生来说,绝对是枯燥无味的,所以数学老师应该适当地对学困生进行课外延伸。在课外活动时间,数学老师可以设立兴趣小组,让学困生通过数学知识来完成一些游戏,或动手操作来证明一些定理等,以开发他们的思维,激发兴趣,从而使一部分学困生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开始积极向上,努力学习,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潭县扁都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