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写话》书中图片素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11-07朱晓菲唐文国
朱晓菲+唐文国
不清,学生在理解图意时存在障碍。下图中,其图意本来是想表达小动物们用不同办法搬运木头,小猴的方法是最聪明的,借助水的浮力轻松搬运木头,情节有趣,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是河水在本图中画得并不清晰,导致学生理解偏差甚至走题。
二、 写话素材图片宜“两化”
1. 写话图片素材宜生活化。现在,多数家长很注重亲子陪同,如果教师留心素材的收集,很多生活化的场景、事物都能拍摄成照片,经过简单的技术处理,成为写话的图片素材。
上图中,玩沙子、跳长绳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这样的图片一旦呈现在学生眼前,就能调动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让生活与思想摩擦出火花,学生写作的愿望、激情就会油然而生,从“要我写”自然过渡到“我要写”。
2. 写话图片素材宜儿童化。
(1) 儿童化的图片素材是生动有趣的。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是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天性。只有激发了他们对看图写话的兴趣,才能进一步进行写作方法指导。因此,初学看图写话时,生动有趣的画面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主动地进行写话练习。比如童话类看图写话,学生看到这样的图片总是充满兴趣,编出的故事往往让成人惊叹。
(2) 儿童化的图片素材是简洁易懂的。教过看图写话的老师都知道,在观察图片的教学策略上,看清画面、弄清图意是关键。我们常常会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有人物的图片要抓住主要人物,观察其外貌、动作、神态;有景物的图片要理清动态、静态的景物,以及景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些要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笔者认为,图片素材宜简洁,主要人物不宜过多,情节宜易懂,这样教者便于指导,学生才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细节、发挥想象,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写”,而不是纠缠于“看”上。
(3) 儿童化的图片素材是易于发挥想象的。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想象丰富多彩,他们想象出来的故事往往充满情趣和个性。鲁迅曾惊叹于儿童的想象,他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因此“图片”是一种载体,好的图片素材不仅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瞬间”的情景,更能让学生跳出画面的小圈子,由画面内向画面外延伸,拓宽想象的空间,把画面外必要的内容补充进来,由表及里地把单幅图想象成多幅图,勾勒出事件的基本情节。好的图片素材,为完整表达画面意思、塑造鲜明的形象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写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文章。
综上所述,看图写话,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的一种有效方式,“图”是“话”的基础,宜生活化、儿童化。教师在选择图片素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选择优秀的写话图片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语言,灵活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享受表达的乐趣,提高写作能力。
(朱晓菲,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教导主任;唐文国,语文特级教师,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校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4》要求选择一处秋景写下来。时值丹桂飘香的十月,笔者结合习作要求,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到公园、田野里去。在细心观察、努力发现的基础上,同学们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秋景习作。笔者从结构、发现、想象等角度,发现了学生习作的独特魅力。
一、 关注“段”的结构
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关注“段”、讲评“段”显得尤为重要。夯实了“段”,也就为今后的“文”铺平了道路。因此,本次讲评课的起点就是“段”。出示两则获得“最佳结构奖”的片段:
(1) 这儿的花真多!我走近一看,有菊花,有长春花,有芙蓉花,还有三角梅。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菊花。菊花五颜六色的,红的似火,白的像雪,黄的如金……花朵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鲜艳。“你看!”妈妈手指着一朵菊花。我抬头看去,只见一朵白色的菊花绽放在眼前。花蕊是黄色的,细长的花瓣微微向里卷,层层叠叠的花瓣像一个个小战士保护着里面的花蕊。我忍不住摸了摸,花瓣冰冰凉凉的,非常柔软。一阵风吹过,花朵轻轻地摇动。
(2) 刚下车,我就迫不及待地冲向远处的田野,眼前壮观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了我。金黄金黄的稻穗一望无边,远远望去就像铺着一层层金色的地毯,又像一个巨大的沙滩。我在乡间的小路上慢慢地往前走,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世界,真令人陶醉啊!一阵风儿吹过,金色的稻田像波浪一样此起彼伏,好像在一大片金色的舞台上翩翩起舞。我就站在舞台的中央,如痴如醉。
在小作者们自豪地朗读片段的基础上,我们共同讨论这样构段的好处:总分结构严谨,总的部分会深深吸引读者,分的部分会明明白白告诉读者。随后,同学们给自己的习作片段加上了这样的句子:“刚走进南大校门,一排排梧桐树便映入我的眼帘!”“蓝天下,围绕在操场四周的是一棵棵大树。”紧接着,我们到语文教材中,找寻像这样的构段方式:“原野热闹非凡。……”“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我们一起思考:这样的一句话,在片段中起到了总起的作用,明确了自己究竟想写什么、写了什么。接着,笔者请大家为一位同学的习作片段加上总起句: 。你看,那一团团、一簇簇红得像火的是枫树;那一片片、一层层金子般闪光的是银杏树;还有满山碧绿的松树,风一吹,绿浪汹涌。“狮子山顶上到处都是树。”“狮子山上有各式各样的树。”“狮子山上的树可真美!”精彩的句子从学生的笔下流淌出来!
二、 关注“我”的发现
能够在参观中有所发现,并再现于习作之中,是这次习作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自然,看一看、选一选、评一评习作中的“最佳发现”,理应成为习作讲评中的主要环节之一。出示三位同学的习作片段:
顾宇涵:又是一个落叶纷飞的季节,在离我家不远的北京西路上,路旁两排高大的银杏树上,一些叶子已经变成了黄色;一些仍旧保持着夏天时的深绿色;还有一些外面一圈已依依不舍地变成了黄色,而里面一圈还扯住夏天的尾巴,并没有变黄,仍是绿色的。
许宇轩:我抬头一看,只见银杏树的叶子有的全黄了,有的微微有些泛黄,也有的竟还是一把把绿色的小扇子。阳光一照,那些全黄的叶子金灿灿的,亮晶晶的;而那些绿色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有些发亮,就像一块块翡翠。一阵秋风吹来,那飘落的黄叶像一只只黄蝶,飘飘悠悠地在空中翩翩起舞,又轻轻地、缓缓地落在地上。